楊風雷
【摘要】現(xiàn)在許多學生不喜歡體育課甚至害怕上體育課,導致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要扭轉這種局面,教師應及時了解學生情況,消除學生的畏懼心理、轉變教學觀念、更新教學方法和手段,不斷提高自身的業(yè)務能力,才能使體育教學得以更好的實施。
【關鍵詞】畏懼心理體育興趣教學觀念教學手段
【中圖分類號】G807.4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1-1270(2009)7-0034-02
如今許多學生害怕上體育課,這是一種普遍現(xiàn)象。一方面是因為體育教師以教為主的傳統(tǒng)教學方式束縛了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學生沒有更多屬于自己自由發(fā)展的空間;另一方面是因為體育課室外上課受季節(jié)變化溫差的影響,且要求身體力行、流汗受累,一部分學生缺乏吃苦耐勞精神,加上學生身體素質逐年下降,課堂上中暑、昏厥、受傷的情況屢見不鮮,這一切導致學生的運動興趣下降,鍛煉情緒低落,甚至對體育課產生厭倦害怕的復雜心理。這一現(xiàn)象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我們的體育教學工作,給體育教學帶來了極為不良的后果。要扭轉這種局勢,筆者認為當務之急應著重解決好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一、轉變教學觀念,更新教學方式和手段
縱觀體育課堂,一部分教師還是沿襲半個世紀以來一成不變的教學方法,那就是先做幾節(jié)徒手操或慢跑幾圈,接下來是課的主體部分,即講解、示范,學生模仿練習,然后是學生機械式的反復練習。整個課堂自始自終都是以教為主。強調的是教師的主體地位,有的甚至把體育教學課當作運動訓練課,這樣的課堂使學生既害怕又討厭,失去了體育課堂娛樂身心、健康第一教學理念的原本意義和價值。
“引導和轉化作用是教師主導作用的實質”,體育教學是互動式教學,其教學過程應該包括教導、導學、學導三個階段。教導階段教學的主要任務是傳授知識,使學生學會知識。教師在傳授的同時不僅要教,而且還要導,啟發(fā)引導學生把所學知識與新知識串聯(lián)起來,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使他們自覺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此階段以教為主;導學階段,學生對所學知識處于感性認識階段,即只知其然的半知狀態(tài)。這時教師的啟發(fā)引導作用則處于主導地位,教學活動必然以導為主,通過教師的導,使學生從“要我學”到“我要學”,這一過程中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增強:學導階段,是在學生掌握了基本的知識技能后,需要把這些知識技能轉化為能力運用于實踐,這一過程中學生的能動性由被動轉變?yōu)橹鲃?,教師此時的主要任務是促進學生知能的轉化以及能力的遷移,對學生學習活動中產生的一些疑難和錯誤進行幫助和引導,此階段以學為主,導隨學行,教師的主導活動在其發(fā)展過程中呈相對減弱的趨勢,而學生的主動活動則不斷增強。因此教師必須轉變教學觀念,更新教學方式和手段,“一改往日傳統(tǒng)式和系統(tǒng)性的教學方法?!蔽覀儜撁靼仔抡n程標準下的體育與健康課的教學過程不只是傳授過程,而更應該是引導過程。它不是為了運動的強度和密度,不是衡量學生有多少人掌握了技術動作。而應該是以學生有多少人參與運動,教師激發(fā)和保持了多少學生的運動興趣為目的。所以,教學方式和手段必須從單純的教師講解、示范、學生練習中脫離出來,轉變?yōu)閷W生自主練習、主動學習、探究學習、創(chuàng)新學習(在教師的引導下),促使學生從被動式模仿學習到主動式創(chuàng)新學習,突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實踐證明,只有學生主動參與,才能培養(yǎng)他們對體育的興趣,才能使體育教學得以更好地實施。
二、消除學生的畏懼心理,培養(yǎng)他們的體育興趣
學生對體育課產生畏懼心理,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教師方面的因素外,更主要的是學生本身對體育課認識的不足所造成。如學生對教學中所接觸到的一些具有一定難度和比較復雜的內容容易產生畏懼心理,具體表現(xiàn)為:怕嘗試、怕失敗、怕譏諷、怕受傷等;另外,一些單調枯燥且生理負荷量大的運動,如長跑,其中的“極點”,學生容易錯誤地將其當成極限,跑途中不敢主動加以克服,具體表現(xiàn)為:痛苦、害怕,輕而易舉就放棄。還有運動中不可避免的各種摔傷、扭傷、撞傷和一些偶發(fā)的嚴重傷害事故,如鉛球砸傷人、標槍刺傷人等,更使學生對體育課望而生畏、敬而遠之。提到體育課他們想到的不是強健的體魄、矯健的身軀,而是上氣不接下氣、面色發(fā)青、口吐白沫、鮮血淋淋的場景。因此,要使教學更好地實施下去且收到良好的效果,消除學生的畏懼心理是不容忽視的問題。
在教學中教師不能忽視學生種種畏懼心理的存在,應高度引起重視,讓體育課堂興趣化。中國偉大的教育家孔子在《論語,雍也》中強調“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由此可見興趣是學習的良好開端。只有學生對體育課堂產生興趣。教學雙邊活動才能有效開展,教學任務才能更好地完成。如今的學生大部分是獨生子女,嬌生慣養(yǎng),意志薄弱,承受能力差。加之升學的壓力使得他們重文化而輕體育。面對這一棘手的問題。教師要做的工作除了教學外更主要的是了解學生思想障礙的根源所在,根治他們的思想疑慮。例如教會他們怎樣克服長跑中的“極點”,教會他們正確的運動方法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運動損傷,讓他們從事自己感興趣的體育練習,同時降低動作難度等,讓學生大膽地參與到其中并體驗成功的樂趣。只有享受到成功的快感學生才會興趣盎然、產生強烈的運動欲望,從而樂此不疲且持之以恒地進行體育鍛煉。這樣既鍛煉了學生的身體,使學生的身體健康同時也為學生的終身體育奠定了基礎。
三、重視學生個性發(fā)展
“影響一個人個性發(fā)展的主要因素是遺傳、教育和社會環(huán)境,其中后天的教育是決定性作用的因素?!斌w育課與其它學科相比有其獨特的特征,即體育課室外上課空間廣闊,學習方式既有教師指導又有學生自主學習;課堂練習形式多樣。有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有個體與群體之間、群體與群體之間:課的組織既有分散練習又有集體練習。學生是在一個開放性的空間交往和人際關系復雜的環(huán)境中學習和活動,身心處于動態(tài)中。因此體育課在提高學生對社會的適應性和調整學生的個性發(fā)展方面都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一個班的學生總是參差不齊,個性也千差萬別,有膽大的、懦弱的、好動的、孤僻的、好表現(xiàn)的和深藏不露的等。教師就應該在平時的教學中注意觀察和發(fā)現(xiàn)了解學生不同的個性存在,不能強行要求個性統(tǒng)一,要尊重學生的個性發(fā)展,當然尊重學生的個性發(fā)展不是慫恿學生任性發(fā)展,而是有的放矢,根據學生的不同個性,因勢利導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手段加以引導,揚長避短,發(fā)展有效、健康且有可塑性的個性。
雖然在體育運動中。很多運動都需要統(tǒng)一要求,例如隊列、隊形操練,要求動作統(tǒng)一、步調一致;徒手操、武術要求方向一致、規(guī)格統(tǒng)一。但是如果我們因此而忽視學生個性的發(fā)展,一味要求統(tǒng)一,課堂就會變得死氣沉沉,缺乏生機與活力,學生只有討厭,何談興趣,更談不上運動成績的提高和運動潛力的挖掘。因此,我們應在不影響教學目標實現(xiàn)的前提下,允許學生發(fā)揮各自的特長和不同的技術風格,這樣學生學習體育的興趣就會在個性淋漓盡致的發(fā)展中調動起來,只有學生對運動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學生才會主動參與,學生的身心才能得到和諧健康的發(fā)展。
四、塑造良好的體育教師形象
體育教師健美的體形、端正的姿態(tài)、朝氣蓬勃的精神面貌,無時不向學生昭示著體育鍛煉給人帶來的積極效果,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他們參加體育運動的動機和興趣。實踐證明:有些學生對體育失去興趣是從對體育教師的不信任開始的。因此體育教師應在教學中注意關心、熱愛學生,給學生留下良好的“印象”,學生自然會尊敬、擁戴教師,這樣師生相互信任,相互吸引,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就會培養(yǎng)融洽的師生情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同時也培養(yǎng)與激發(fā)學生對體育課的興趣。同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每一個細節(jié)、表情或一個眼神、一句話都直接影響學生學習的興趣,如學生畏懼新動作或練習動作失敗時,教師要用親切的語言。信任的目光,去鼓勵他們,幫助他們找出癥結所在,增強他們完成動作的信心,使他們放松心情,當他們完成動作有進步時,都要及時給予肯定,哪怕是微笑或點點頭,學生的精神上都會得到極大的滿足,從而提高他們上體育課的興趣,增強學習的信心。
教師生動形象的講解,準確、熟練、輕松、優(yōu)美的動作示范,同樣會引起學生對動作的直接興趣,使之產生躍躍欲試之感。心理學研究證明,如果學生對某事物產生濃厚的穩(wěn)定的興趣,就會表現(xiàn)出積極主動地感知有關事物,表現(xiàn)出敏銳的觀察力、豐富的想象力,克服困難的意志力和情緒高漲的記憶力。這就是說一旦學生對體育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就會產生積極和富有成效的教學效果。顯然興趣是上好體育課一個重要的因素。啟發(fā)和引導培養(yǎng)學生對體育課的興趣則是體育教師的重要任務和課題。
我們所處的時代,不僅科學知識急驟發(fā)展,運動技術知識的進步也同樣迅速,無論我們怎樣努力也不可能用體育各項運動的所有知識去武裝學生。這就要求我們不能僅僅滿足于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之能獨立地獲取知識,深入專業(yè)知識領域。這樣,我們的體育課堂教學才會煥發(fā)出勃勃生機,真正為學生形成終身體育意識打下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