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
毛澤東個人的藏書幾萬冊
在黨的第一代領導人中,毛澤東可謂是終身學習、酷愛讀書的典范,他一生讀書之多、之廣、之深、之活,無人能出其右。毛澤東的讀書生活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認識和了解他一生的讀書情況,對于我們創(chuàng)建學習型社會,加強黨的執(zhí)政能力建設,營造全民熱愛讀書的社會風氣,必將有著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毛澤東早在少年讀私塾時,就讀了《增廣賢文》、《幼學瓊林》等普及讀物和“四書”、“五經(jīng)”等儒學著作。從此,他一生讀書未斷,甚至在戎馬倥傯的戰(zhàn)爭年代,乃至極其艱苦的長征歲月里,都沒有間斷過讀書。
在長征路上,張聞天夫人劉英作為中共中央秘書隨中央領導人長征。據(jù)劉英講:那時毛澤東身體較弱,有時躺在擔架上看書。紅軍到了毛兒蓋,沒有東西吃,肚子餓,但他讀馬列書仍不間斷,所讀的有《反杜林論》、《兩個策略》、《“左派”幼稚病》、《國家與革命》等。
可以說,延安時期是毛澤東一生集中讀書比較多的時期。
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讀書的條件越來越好了。到“文革”前,他個人的藏書已有幾萬冊,形成了一個能基本滿足他讀書需要的藏書室。他讀的書擺的到處都是,有的同志可能參觀過,影視里也有表現(xiàn),連他睡的床上堆的都是書。他外出視察也帶著書。
晚年毛澤東,身體不好,視力減退,不能看書了,就請人幫他念讀,或用放大鏡看著讀。據(jù)當年的圖書管理員講,毛澤東在臨終時還手不釋卷。他讀的最后一本書是平時喜歡讀的《容齋隨筆》。
這是南宋文學家洪邁,歷時數(shù)十年博覽群書,隨筆所記錄的讀書心得。最后一次讀書的時間是1976年的9月8日5時50分,在醫(yī)生搶救的情況下還讀了7分鐘。這就是說,他幾乎是在心臟快要停止跳動的時候,才結束其一生從未間斷過的讀書生活。他在延安時號召干部學習時說過:“年老的同志也要學習,我如果再過10年死了,那么就要學9年零359天”。他以自己的讀書實踐實現(xiàn)了這個諾言。
毛澤東一生中究竟讀了哪些書
毛澤東一生中讀的書太多了,要精確地說明很困難,這里只能做一個大致的分類。我將他讀的書初步分為以下幾類。
一是馬列著作。在俄國十月革命和我國“五四運動”新思潮的沖擊下,為了尋求救國救民真理,毛澤東就開始讀馬列著作。他最早讀馬列著作的時間是1920年,讀的第一本著作是《共產(chǎn)黨宣言》。在大革命時期,他讀了《國家與革命》。在中央蘇區(qū)時期,他已讀了前面說的在長征路上讀的那幾本著作。在這個時期,他還讀了《資本論》、《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fā)展》、《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哲學筆記》節(jié)譯本、蘇聯(lián)出的《列寧選集》中文版多卷本、《論列寧主義基礎》、《論列寧主義的幾個問題》和《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論藝術》等。
在延安時期,毛澤東最喜歡讀列寧著作。
二是哲學、經(jīng)濟學著作。這主要是在延安時期和上世紀50年代讀的。在延安,為了批判王明教條主義,總結中國革命的豐富經(jīng)驗,毛澤東自感“我的工具不夠”,要“作工具的研究,即研究哲學,經(jīng)濟學,列寧主義,而以哲學為主”。
三是中國歷史和近代時政著作。毛澤東涉獵很廣,但中國歷史和中國古代文學方面的書則是他最喜歡閱讀的。關于中國歷史,他從小就有濃厚興趣。在省立一中,他學了古代史后,寫了篇論商鞅變法的作文,獲得老師好評,老師認為他“才氣過人,前途不可限量”,“練成一色文字,自是偉大之器,再加功候,吾不知其所至”。
四是中國文學著作。毛澤東小時候就對《水滸傳》、《西游記》、《三國演義》、《精忠岳傳》、《隋唐演義》等書很著迷。他對中國文學書籍讀的比較多的還是在新中國成立以后。這大體分為四類:第一類為古代詩詞。自《詩經(jīng)》始,我國歷代的詩詞曲賦,他幾乎廣泛地閱讀過,最喜歡的是《楚辭》、唐詩、宋詞和元曲。第二類為古文和古典小說。也是有知識性和趣味性的書籍,包括一些小說,如《智囊》、《笑林廣記》、《官場現(xiàn)形記》、《聊齋志異》之類。他認為,《聊齋志異》的一些篇章帶有民主性,反映了個性解放的強烈要求,讀起來很有興致。
五是自然科學和技術科學著作。毛澤東早年對自然科學不大感興趣,讀過的書有限,但達爾文的《物種起源》給他以深刻印象,直到晚年還多次談到達爾文,以及闡發(fā)達爾文學說的赫胥黎及其《天演論》。
此外,毛澤東還讀了一些宗教、邏輯學方面的書籍以及工具書。宗教方面的著作如《金剛經(jīng)》、《六祖壇經(jīng)》,邏輯學方面的著作如《穆勒名學》,工具書如《辭?!?、《辭源》等。
■毛澤東讀書有哪些特點
毛澤東作為大學問家、讀書大師,其讀書特點從不同的角度可作不同的歸納。這里著重講以下幾點。
其一,大量批注,言如珠玉。毛澤東讀書有愛寫批注的習慣。有的批注已經(jīng)失散,目前出版的有三大批注集。一是早年讀《倫理學原理》的批注,這收錄在1990年出版的《毛澤東文稿》中,約2萬字。二是在延安時期讀蘇聯(lián)哲學教科書等10本哲學書籍的批注,全部收錄在1988年出版的《毛澤東哲學批注集》中,約27000字。這本“哲學批注集”是我負責主編的,我接觸到原件,看見毛澤東的批注文字密密麻麻,有的書頁的上下兩端、邊白中縫都是。不僅如此,還劃有各種符號。有的書頁圈點密集,杠道不斷,圈內(nèi)有圈,杠外劃杠。這反映了他勤奮刻苦的學習精神。三是新中國成立后他讀文學、歷史古籍的批注,大多收錄在1993年出版的《毛澤東讀文史古籍批語集》中,約3000字。
其二,領悟真諦,掌握方法。毛澤東讀書雖很刻苦,但不死板。他不是死讀書、讀死書的人,領悟能力極高,沒有絲毫的學理主義、書呆子習氣。
其三,廣收博覽,發(fā)展創(chuàng)新。這是毛澤東讀書的另一個重要特點。他常說:“一個人的知識面要寬一些,有了學問,好比站在山上,可以看到很遠很多的東西。沒有學問,如在暗溝里走路,摸索不著,那會苦煞人?!?/p>
其四,考察社會,讀無字書。毛澤東既提倡讀有字之書,也提倡讀無字之書,即向社會學習,作實際考察。他說過:“社會是學校,一切在工作中學習。學習的書有兩種:有字的講義是書,社會上的一切也是書──‘無字天書?!弊x無字書,考察社會,這是他一生都非常重視的學習方法。
毛澤東一生做了大量社會調(diào)查,這對于他了解中國的歷史和現(xiàn)狀,認識中國革命的特點和規(guī)律,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毛澤東提出的既要讀有字之書,又要讀無字之書,這既是對他個人讀書獲得知識的經(jīng)驗總結,同時作為黨的領導人,又將此經(jīng)驗推而廣之,希望黨的干部都能這樣,具有全面的知識,做好黨的工作。
選自《搖籃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