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倩 摘編
英國超男超女引爭議
2008年12月13日,灰暗陰冷,陰雨連綿,是個大多數(shù)英國人不會留下特別記憶的冬日;而對于住在北倫敦的一個黑人女孩兒,這一天卻刻骨銘心,她的人生從此改變了軌跡——她就是亞利桑德拉,剛滿20歲,英國獨立電視臺的流行歌手選秀大賽X Factor的最終獲勝者。此次X Factor決賽吸引了創(chuàng)紀錄的800萬投票,1200萬人次的收視率。當主持人宣布亞利桑德拉獲勝時,她頓時淚流滿面,泣不成聲,足足兩分鐘才勉強說出倆字兒,“謝謝”。
一夜成名天下知
亞利桑德拉覺得頭暈目眩情有可原。昨天,她還是一個平民家庭里的平常女孩兒;今天,她成了萬人仰慕的歌星,無數(shù)少男少女崇拜的偶像。在獲勝的同時,她也拿下了價值百萬英鎊的唱片合同,第一張個人專輯光碟隨即投放市場,登上圣誕流行歌曲排行榜首已是意料之中的事。今后的路,用“前途無量”來形容不算夸張。亞利桑德拉喘勻了氣后終于說出了一句完整的話:“今天晚上我夢想成真,謝謝每一位幫助我的人。我是世界上最快樂的女孩兒?!?/p>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其實,對這類電視選秀節(jié)目,中國的讀者一定不陌生。中國地方電視臺的“超女”、“好男兒”都是這類節(jié)目的翻版。英國類似的電視選秀節(jié)目除X Factor外,還有“流行歌星”(Popstars)、“歌星偶像”(Pop Idol),等等,星光燦爛,令人眼花繚亂。這類節(jié)目對青少年的吸引力是顯而易見的。昨天還是隔壁雜貨店主的二丫頭、臨街鞋匠的三小子,今天卻成了大明星。跟隨名氣而來的,是滾滾財源。亞利桑德拉20歲拿下百萬英鎊的錄音合同,而此前另一個選秀節(jié)目“英國有天才”(Britains Got Talent)中獲勝的弗萊爾·史密斯(Faryl Smith)與環(huán)球音樂公司(Universal Music)簽下的合同價值230萬英鎊,而她年僅13歲!
獨立電視臺的X Factor 2008年已是第四屆。從2004年開始,它已經(jīng)吸引了50萬人參賽,絕大多數(shù)是16至24歲年齡段的青少年,最后獲勝者,除一屆之外,也都出自這個年齡組。每個系列,評委都會到英國各地對報名者進行初選。歷時一年的層層篩選,殺入決賽圈的,已不是百里挑一,而是千里挑一、萬里挑一。
“名利場”里的悲喜劇
這里面,有像亞利桑德拉那樣的確有音樂天賦,甚至是天才的青少年,但大部分卻是自我感覺良好,其實連五音都不全的跑調(diào)大王。而評委對這些“執(zhí)迷不悟”者往往缺乏同情,甚至冷嘲熱諷。于是,“devastated(悲痛欲絕)”、“shattered”(希望破滅)成了遭淘汰者最常用的詞。碰上不服氣的,當場跟評委翻臉,試唱變成了對罵。
有人說,X Factor最“好看”的階段是試唱淘汰,進入觀眾投票階段就沒多大看頭了。換句話說,沒有音樂天賦卻一心想當歌星者被評委一頓挖苦,當場“獻丑”,成了大眾娛樂的資源。人們哈哈一笑關掉電視,恐怕很少會去想,這樣的經(jīng)歷對這些涉世不深、天真幼稚的青少年會有怎樣的影響。
19歲的?,敚‥mma Chawner)家住曼徹斯特的一個貧民區(qū)里,在第一輪遭淘汰后得了個“最差優(yōu)勝者獎”(Best of the Worst)。埃瑪大受鼓舞,夜夜苦練卡拉OK,周圍居民若不堪言,在接到130多個投訴后,地方政府強行收回了埃瑪家居住的政府屋。埃瑪一家人被迫把“家”安在了自家的汽車里。
“X效應”:媽媽不敢哼兒歌,大學表演藝術專業(yè)成了香餑餑
這類電視選秀節(jié)目影響力之大,舉兩個側面的例子可見一斑。對1000個有學齡前兒童家庭的一項電話調(diào)查顯示,89%的家長說,他們寧可給孩子放CD,而不愿自己哼唱兒歌,原因是X Factor節(jié)目中評委尖酸刻薄的評語讓家長心里發(fā)怵。英國大學招生辦公室(UCAS)的統(tǒng)計顯示,2003~2007年間,英國大學中報考表演藝術類專業(yè)的學生增加了23%,其中最火的是音樂和表演專業(yè)。而2003年以來,正是各類電視選秀節(jié)目大行其道的時候。
以表演藝術類專業(yè)見長的坎布里亞大學(Cumbria University)門庭若市,平均每六個報名的學生中只能錄取一名。坎布里亞大學表演與制作專業(yè)講師米爾本(Richard Milburn)說,X Factor之類的電視選秀節(jié)目給他們帶來了生源,既令人高興又讓人擔憂。他說:“這類節(jié)目給人造成一種印象,任何人都可以成為明星,成名是觸手可及的事。事實并不是這樣。結果,我們不得不拒絕大部分申請者。他們有的是態(tài)度問題,只想不惜一切代價成名;有的則是沒有表演天賦,沒有培養(yǎng)前途?!?/p>
對青少年是激勵還是誤導
正如米爾本所說的這種急功近利,不惜一切代價要成名的“X效應文化”,越來越引起英國社會、教育界和政府主管部門的擔憂。政府文化部官員巴巴拉·福利特(Barbara Follett)說,學校應該教育孩子懂得對社會作出貢獻,而不是一心想成名:“現(xiàn)在的孩子一門心思只想成名。如果你問問女孩兒,她們不是想嫁給足球明星當老婆,就是想贏得X Factor。”
英國校長聯(lián)合會(HMC)主席黑斯蒂·史密斯則稱,現(xiàn)在學校里不敢理直氣壯地討論上帝、宗教,缺乏宗教信仰、傳統(tǒng)價值觀的教育使得淺薄的“X效應文化”趁虛而入。
在對“X效應文化”的一片口誅筆伐中,似乎沒有人反問:想成名有什么錯?
亞利桑德拉的成功靠的是天賦(有一副美妙的歌喉)加上不懈的努力(她17歲在2005年的X Factor比賽中遭淘汰后并沒有放棄)。如果從榜樣的角度衡量的話,這比起連樂譜都不識,硬靠商業(yè)包裝推出的歌星,至少高出一大截。
(資料來源:BBC中文網(wǎng)2008年12月16日)
有關圣誕老人存在與否的風波
在一般情況下,有關圣誕老人(Father Christmas)的事,都是家長和孩子談的。他們會對孩子說,要什么禮物,告訴圣誕老人,心愿就會實現(xiàn)。圣誕夜,那個穿紅袍的白胡子老頭會從煙囪里鉆進來,放下給孩子的禮物——當然禮物是父母花錢買的。
不少英國孩子每年圣誕節(jié)都期待圣誕老人的來臨,為他們帶來禮物。可是,據(jù)2008年12月16日英國廣播公司的消息,一位英格蘭奧爾德姆(Oldham)布萊克壽街小學(Blackshaw Lane Primary School)的代課老師在告訴一班6到7歲的孩子世上沒有圣誕老人之后,被告知不要再到學校上班。
這位老師的話讓許多孩子感到很難過,也惹惱了家長。那個班的一位女孩的父親氣憤地說:“我很不高興,還有很多媽媽都很難過。我不記得我自己是什么時候才發(fā)現(xiàn)有關圣誕老人的事的,但我堅決相信這應留給家長來解釋。”另一位家長說,事發(fā)后,她一直試圖說服感到困惑的女兒?!霸谑フQ這個時候,所有那個年齡的孩子都很興奮。所以,有人出來說那種話,真令人掃興?,F(xiàn)在他們都心存疑慮了。”而學校的教職員則一再努力,試圖重建圣誕老人在孩子心中的地位。家長們對學校校長和其他員工對事件的反應和挽救措施倒是贊賞有加。
這件事在地方事務網(wǎng)站上掀起熱烈爭論。有網(wǎng)友說,她12歲才知道圣誕老人是怎么回事兒。但對7歲的孩子來說,圣誕老人有的是魅力。另一網(wǎng)友希望那位代課老師永不執(zhí)教?!叭绻婚_始就告知真相,圣誕節(jié)還有什么意思?”
但也有人認為這是小題大做。一位網(wǎng)友說:“因為此事難過有點傻。為什么你告訴你的孩子謊話?老師只不過說了實話。我就告訴我的孩子實話。為什么不告訴他們事實?……我?guī)Ш⒆映砷L總是告訴他們真相。為什么我要告訴小孩這個穿紅袍的大個子男人會給他們帶來圣誕禮物呢?”
奧巴馬提名鄧肯擔任教育部長
據(jù)新華社華盛頓2008年12月16日電,美國當選總統(tǒng)奧巴馬12月16日在電視直播的新聞發(fā)布會上,提名芝加哥學區(qū)首席執(zhí)行官鄧肯為新政府教育部長。
奧巴馬當天在芝加哥舉行的新聞發(fā)布會上說,擴大就業(yè)和振興經(jīng)濟將是新政府的頭等大事,而用長遠眼光看,提高教育質(zhì)量是擴大就業(yè)和發(fā)展經(jīng)濟的關鍵所在。美國教育的成敗,不僅關系到美國的個人和家庭,更關系到美國是否能在21世紀保持世界領先地位。
他說,目前美國的基礎教育落后于許多同類發(fā)達國家,高校學費過于昂貴使不少貧家子弟上不起學。因此,美國必須改革教育體系,使之重新煥發(fā)活力。他表示,鄧肯在教育管理方面經(jīng)驗豐富而且成績突出,是當前領導美國教育改革的合適人選。
鄧肯現(xiàn)年45歲,先后就讀于芝加哥大學和哈佛大學。他1987年至1991年曾在澳大利亞職業(yè)籃球隊當外籍球員。1992年,鄧肯返回芝加哥從事教育事業(yè),任職于芝加哥學區(qū)。2001年被任命為芝加哥學區(qū)首席執(zhí)行官。作為美國公立學校系統(tǒng)第三大學區(qū)的負責人,鄧肯近年在提高教師素質(zhì)和教育質(zhì)量方面作出了成績。
奧巴馬擬加大教育投入
2008年12月6日美國當選總統(tǒng)奧巴馬說:“新政府計劃對學校建筑物進行大規(guī)模現(xiàn)代化改造,修復學校破損建筑物,并進行節(jié)能改造,在教室里安裝新電腦設備。為提升美國孩子在21世紀的競爭力,我們需要把他們送往21世紀的學校。
在改善學校設施和高速公路狀況的同時,我們也會升級信息高速公路。美國的寬帶使用率僅排世界第15位,這是不可接受的。美國是發(fā)明互聯(lián)網(wǎng)的國家,所有的孩子都應有機會使用互聯(lián)網(wǎng)。在我任總統(tǒng)期間,他們將獲得這一機會,我們將通過這一手段增強美國在全球的競爭力?!?/p>
韓國文盲率降至1.7%達發(fā)達國家水平
據(jù)2008年12月23日韓國《朝鮮日報》的消息,韓國國立國語院12月22日稱,在2008年9月至11月進行的基礎文解力(解讀文章的能力)調(diào)查中得出,韓國的文盲率降至1.7%。此次調(diào)查是在1970年統(tǒng)計廳最后一次統(tǒng)計文盲率后,時隔38年從國家角度進行的統(tǒng)計。
此次調(diào)查是對韓國16個市、道5212戶家庭的19歲至79歲的1.2萬名公民,按性別、年齡、職業(yè)等加以區(qū)分后,任意抽選對象,并以通過訪問進行面談的方式進行。韓國國立國語院方面表示,據(jù)了解,從總人口來看,在相關年齡中,約有62萬人左右不能閱讀。韓國的文盲率在1945年光復時達到77.8%,經(jīng)過1954年至1958年的全國消除文盲運動后,在1966年和1970年文盲率分別降至8.9%和7.0%。
據(jù)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統(tǒng)計結果顯示,2007年15歲以上人群的文盲率,土耳其、巴西、墨西哥、新加坡和西班牙分別為11.3%、9.5%、7.6%、5.6%和2.6%。該院有關負責人表示:“目前發(fā)達國家的平均文盲率為2.3%左右,因此可以認為韓國在基礎文解力方面已經(jīng)達到發(fā)達國家水平?!?/p>
此次調(diào)查還表明,閱讀量越多,文解力越高;收看電視的時間越長,文解力越低。韓國國民的國語詞典擁有率為83.4%。
日本擬強化高中語數(shù)英教育
據(jù)2008年12月24日韓國《東亞日報》的消息,日本文部科學省12月22日發(fā)表了大幅度強化日本語、數(shù)學、英語教育的新《高中學習指導要領》修改案。
修改案明確表示“英語課要用英語講課”,以學會“生活所用到的英語”為目標,同時,高中3年內(nèi)學生要學習的英語單詞數(shù)量也從1300個增加到了1800個,增加了約40%。
在科學和數(shù)學方面,廢除了之前根據(jù)“輕松教育”路制定的“因為困難而不設某某課程”的限制,學校和教師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判斷進行高難度的授課。高中上課時間也可以超過現(xiàn)行的每周30課時(1課時是50分鐘)。
新《高中學習指導要領》將在征求各界的意見之后公布,2013年開始實施。但是科學和數(shù)學方面的新政策將從2012年度的學期開始提前實施。
韓國英語教育政策大變革
據(jù)2008年12月24日韓國《東亞日報》的消息,教育科技部決定將于2012年實施的“國家英語能力評估考試”,將接近托福等公認的英語測試,強調(diào)實用性。如果2012年這項測試可以代替大學升學英語考試,那么,目前就讀小學5年級的學生在2016年參加的高考中,就有可能正式迎來這項測試,這將對英語私人教育市場帶來影響。
英語能力評估的3個等級
與只有一種測試等級的托福不同,國家英語能力評估測試將分三個等級。1級將面向大學生、普通群眾,適用于大學畢業(yè)、就業(yè)、留學等領域,測試也將采取分數(shù)形式。2、3級則將面向高中生,適用于高考。2級將指向進入英語專業(yè)等專業(yè)要求較高的學生,而3級將適用于其他學生。3級比2級容易一些。
教育科技部為防止私人教育過熱,正在考慮分為“通過”、“未通過”兩種結果。但據(jù)部分專家指出,測試還需某種程度上的辨別力。因此,也存在結果分4~9個等級的說法。因此次英語測試改革的目的是為改變非實用性英語教育,所以比起閱讀,將側重于說與寫。但是大部分學生覺得最有難度的寫作,只依靠學校授課,效果畢竟有限,所以寫作部分的出題將相對容易一些。
韓國教育課程評估院將于2009年5月、9月、12月份,以1萬人為對象進行檢測,并將于2010~2011年抽選5萬人,進行每年兩次的示范測試。
從2010年起,小學的英語課堂也將從3、4年級的每周一節(jié),增至每周兩節(jié),5、6年級的每周兩節(jié)增至每周三節(jié)。為此,從2009年起,將從教師資格證書持有人當中選出善用英語授課的人選,將其安排在小學,專門教授英語。
私人教育的擴大不可避免
目前的小學5年級學生,就有可能面臨將來高考時的國家英語能力評估測試,私人教育市場也將應運而生。
從2012年之后,有可能出現(xiàn)原來的高考與英語能力測試共存的現(xiàn)象,目前的初中2年級學生也有可能接觸此項測試。因說與寫的能力要求加大,加上小學英語授課時間加長,公共教育及私人教育都將擴大對英語的教授。目前還有由此導致早期留學盛行的說法。很多人說,如果將孩子們早期送往國外接受外語教育,就可以將剩余的精力放在數(shù)學、科學等其他科目上。因此有人擔心,改革會導致學校里的“貧富差距”。有位家長說:“附近的英語課外班,也在繼續(xù)增加比普通課堂貴出兩三倍的外教授課?!?/p>
高中生過重的負擔也是問題。教育科技部長官安丙萬指出:“2012年之后,各高校有可能額外關注英語能力測試的成績。在讀高中學生將2、3級評估測試雙雙拿下,也是個不錯的辦法?!?若改革果真如此,私人教育市場就將盛行面向高考、2級、3級的三種教育。
(欄目責編 王永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