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小平 鄒國亮
1 綿疫病引起的爛果 危害下部老果較多。初期出現(xiàn)水浸狀小斑,逐漸擴大產(chǎn)生白色棉絮狀菌絲,果實內(nèi)變黑,極易脫落。病果落地后,遇潮濕,全果腐爛產(chǎn)生白霉,最后干縮,成為黑褐色僵果。發(fā)病初期,根據(jù)病情,7~10天噴1次25%百菌清或65%代森鋅500倍液,連噴2~3次。
2 軟腐病引起的爛果 危害果實。受害果最初病斑呈水浸狀暗綠色,后變暗褐色,不久內(nèi)部果肉腐爛發(fā)臭。果皮變白,失水后干縮,遇外力脫落。發(fā)病初期噴1:0.5:200的波爾多液,或新植霉素400倍液防治。
3 灰霉病引起的爛果 以青果染病較重。病部呈水浸狀,病斑圓形或近半圓形,暗綠色至灰白色,變軟腐爛后,其上密生綠色霉層,病斑擴展到果實的1/3~1/2時脫落,全果腐爛干縮成僵果??捎?5%百菌清5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150g兌水75kg噴霧。
4 炭疽病引起的爛果 多發(fā)生在成熟的果實上,初期果實表皮出現(xiàn)褐色或黑色病斑,并呈同心輪紋狀凹陷,嚴重時整個病果爛掉脫落。發(fā)病初期及時噴灑80%代森鋅500倍液,或50%炭疽福鎂300~400倍液防治。
5 褐紋病引起的爛果 初期為褐色近圓形病斑,稍凹陷,邊緣明顯,病果后期落地軟腐,或留在枝上呈干腐狀僵果。藥劑防治可用65%福美砷500倍液噴霧,7~10天噴1次。
6 早疫病引起的爛果 果實受害后往往在花托附近的果面產(chǎn)生橢圓形凹陷斑,暗褐色,表面產(chǎn)生黑色霉層,果面易開裂,嚴重時脫落。發(fā)病初期可用50%撲海因1000倍液噴霧,生長期667m2用46%百菌清煙熏劑250g在傍晚熏蒸。
7 晚疫病引起的爛果 果實染病初期,果面產(chǎn)生水浸狀暗綠色近圓形污斑,擴大后中央呈暗褐色至棕褐色,病果不變軟,不凹陷,無輪紋,潮濕時,在感病部位產(chǎn)生白色霉層。發(fā)現(xiàn)中心病株后,及時噴灑25%甲霜靈500倍液,隔6~7天噴1次,連噴3~4次,遇雨應補噴。
8 瘡痂病引起的爛果 果實發(fā)病時,初期出現(xiàn)黑色或褐色隆起的小點,或具有水浸狀邊緣的泡疹,后逐漸擴大為圓形或長圓形黑色瘡痂斑,邊緣有裂口,潮濕時有菌液溢出。發(fā)現(xiàn)病株后及時噴施30%DT殺菌劑400倍液,或77%可殺得500倍液防治。
10 日灼病引起的爛果 因局部受熱,溫度過高,灼傷表皮細胞引起。防治方法主要是合理密植,加強田間管理,促苗早發(fā)、早封壟。
11 臍腐病引起的爛果 初期幼果臍部呈現(xiàn)水浸狀病斑,后逐漸擴大,病部顏色由暗綠色變?yōu)榘岛稚?。引起臍腐病的原因主要是水分供應失調(diào),前期水分供應充足,后期缺水造成的。防冶方法是:保證水分供應均勻,并在早晚進行,掌握的原則是“見濕見干”,切忌大水漫灌。(收稿:2008-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