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梅
甘草別名甜草根,屬多年生豆科草本植物。甘草全身都是寶,地上部分是畜牧業(yè)的良好飼草,地下根和莖可入藥,甘草對土質要求不嚴,并能起到防風固沙的作用。尤其是在國家要求退耕還林還草,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大氣候影響下,作為座落在林區(qū)的呼瑪縣,大面積推廣應用甘草栽培技術具有深遠的時代意義。
1、選地、整地
甘草根莖發(fā)達,入土深,宜旱作,耐鹽堿,強陽性,喜鈣,怕澇,生命力很強。選地要選擇土壤肥沃、宿根性雜草少、排澇好的黑油沙地或砂壤地,前茬以小麥、玉米、瓜果類熟地為好。選地后,每公傾施225kg磷酸二胺或5000kg農家肥作為基肥,然后進行深翻、深松和起壟,壟距45cm、60cm或65cm自己選擇。
2、選好當家品種
品種選用良種及種子處理是奪取甘草高產的內在因素。在我縣一般選用烏拉爾甘草為當家品種。采用種子做播種材料者,播前種子用電動碾米機進行碾磨,或將種子稱重置于陶瓷罐內,按1kg種子加80%的濃硫酸30ml進行拌種,用光滑木棒反復攪拌,在20℃溫度下經過7h的悶種,然后用清水多次沖洗后晾干備用,發(fā)芽率可達90%以上。
3、播種技術
a、藥劑拌種:播種前一天要將甘草種子以100kg用0.5kg辛硫磷乳液拌種,然后用朔料布蓋好,待播種。拌種的目的是防止地下害蟲。
b、播種方法:采用直播方式,分人工和機械播種兩種方法。
人工播種方法:在壟上開10cm寬的平溝,溝深2~3cm,用點葫蘆或手將籽種均勻地播在溝內,復土2~3cm,不能超過3cm。然后踩實或用碾子壓實。
機械播種方法:用精量點播機按2~3cm深播種,大壟雙行的行距10cm。
c、播種量:每公傾播種30~45Kg為宜。
d、播種時間:在我縣一般以5月至6月上旬的雨季為宜,以保證土壤保墑后的籽種發(fā)芽率。一般播種后10d左右幼苗陸續(xù)出土。
4、田間管理
a、播種后第二天要立即地面噴霧(甘草專用除草劑)或辛硫磷一次。
b、播種15d后,幼苗出土,打開2片子葉,第1片真葉出來,此時甘草幼苗會出現(xiàn)少量死苗現(xiàn)象,在甘草幼苗2片真葉時,應打保苗劑。配方:甲基托布津粉劑1.5kg/hm2加水1500kg,溶解噴施在甘草幼苗葉上。目的是催苗保苗。
c、當甘草3片真葉時,要拔除田間雜草。4~6片真葉時,要根據(jù)地的肥力進行追施尿素一次,每公傾施肥150~450kg,雨前、雨后追肥為宜。
d、當6片真葉后,需要間苗,每公傾保苗37.5~45萬株,株間距5~10cm為宜。
e、入夏后,注意田間除草和防病、蟲害。銹?。菏芎θ~片背面產生黃褐色.苞狀病斑,表皮破裂后散出褐色粉末.可用敵銹鈉噴霧防治。白粉病可用粉銹寧防治。青蟲用溴氰菊酯1.5~2kghm2葉面噴霧1~3次;蚜蟲用氧化樂果1.5kg/hm2,1~3次。田間除草也十分重要,苗后除草用25%氟磺胺草醚1.5L/hm2加15%精穩(wěn)殺得1.51/hm2。人工除草1遍、拔大草1遍。
f、入秋后,要機械起壟一次,并且保證此次起壟后,壟面高度增加4~5cm,目的是預防春秋兩季的凍害,特別是第二年早春的凍害。葉子枯黃后要割掉或燒掉。
g、第二年的田間管理要注意除草、追肥和防病蟲。種3年的,注意根據(jù)壟的高度決定是否再次起壟,一以保證甘草蘆頭在土面下深5cm以上,防止凍害。
h、采種:若采用人工栽培時必須年年采種,在開花結莢期摘除靠近分枝梢部的花與果,即可獲得大而飽滿的種子。采種應在莢果內種子由青變褐時,即進行定漿中期最好,此時種子硬實率低,處理簡單,出苗率高。采種時間不宜過早,否則播種后影響種子的發(fā)芽率,造成缺苗斷壟,導致產量低下,經濟效益欠佳。
5、收獲
以第3年或第4年春季土層結凍到50cm深后起收為宜。分機械收獲和人工收獲兩種。機械收獲時用專用起苗機起收。起收甘草根長度40~50cm;人工收獲時收獲前可先割去莖葉,沿行兩側進行深挖,待根莖露出地面40余cm后,用力拔出,拔出的根莖要切去蘆頭、根尾、側根,直立根莖稱為“棒草”,橫生根莖稱為“條草”,側生根莖稱為“毛草”?!鞍舨荨痹俜旨墶⒎值?,長短理順后。捆成小捆。晾至半干再捆成大捆,待風干后上市銷售。每畝可收獲干品條甘草300kg(2年)~500kg(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