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p>
麗水市農村學校以勞動實踐小基地為平臺,實現開放型的、自主發(fā)展的思想品德教育,實踐了因地制宜的農村學校教育創(chuàng)新,取得良好的效果。
時代在發(fā)展,社會在進步,為適應社會變革的需要,教育改革也在不斷地深入。就學校的思想品德教育來說,傳統(tǒng)的思想品德教學不注意學生的德育主體作用,空洞說教多,適應學生身心特點的活動少,缺乏與其他德育途徑的密切配合,忽視多方面教育因素綜合作用的效果。當前,中小學思想品德教學以學生為主體,以行動為主線,從“封閉型”轉變?yōu)椤伴_放型”,把思想品德教育和社會緊密地聯系起來,構建開放型的教學模式,讓學生的道德行為習慣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是時代的要求,客觀的需要。面對這樣的實際,麗水市根據農村中小學校的條件和特點,因地制宜,小規(guī)模、多形式地建設勞動實踐小基地,并以之為思想品德教育平臺。通過勞動實踐活動,拓展德育空間,豐富和深化德育內容,拓寬德育渠道,使德育工作由封閉型向開放型轉變,探索出一條加強德育教育,提高學生品德素養(yǎng)的有效途徑。
麗水市根據農村學校實際情況,對學生的普遍思想情況和基本素養(yǎng)進行分析,認為現在的中小學生聰明活潑、見多識廣,但缺乏對社會本質的認識和真實的理解;要強好勝、不甘落后,但缺乏堅韌不拔的意志和頑強進取的毅力;重視學業(yè)、追求高分,但忽視能力的培養(yǎng)和個性的發(fā)揚;不愁吃穿、生活優(yōu)裕,但缺少艱苦奮斗和吃苦耐勞精神;立志高遠、渴求進取,但并未真正樹立熱愛勞動和勞動人民的深厚情感,并未真正養(yǎng)成珍惜勞動成果的好習慣。針對這種情況,麗水市在實踐中作了以下嘗試。
1)通過在勞動實踐小基地上的實踐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勞動觀念,認識勞動的價值和意義,體驗勞動的艱辛,感悟父母輩建設家園、維持生計的不易,增進對勞動人民的感情,感受收獲的喜悅,培養(yǎng)珍惜勞動成果的良好習慣,收到良好的效果。有一位小學生在《一次勞動》的作文中寫道:“通過今天在菜地里的勞動,我真正理解了父母,理解了父母勞動的艱辛?!瓕Αz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詩,我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理解得深刻?!庇幸晃粚W生在日記中說:“我平時在家很少參加農業(yè)生產勞動,不知道勞動會讓手腳發(fā)酸。今天我體會到農民種地真的不容易,理解了父母的艱辛。我對‘粒粒皆辛苦的含義也有了進一步的理解,我應當更自覺地珍惜勞動果實?!边€有學生寫道:“在收獲莊稼時,那種成就感真是無法用語言來表達,吃自己勞動收獲的蔬菜,特別的香甜?!备骺h很多學校反映,建立勞動實踐基地,開展勞動實踐活動以來,學校泔水桶里的剩飯少了,廚房水槽中的米粒少了。學生通過辛勤的勞動,學會關心他人、孝敬父母和關心祖國的前途,對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有了很明顯的變化。
2)通過在勞動實踐小基地上的實踐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艱苦奮斗、吃苦耐勞的精神,鍛煉學生不屈不撓、堅韌不拔的意志,有利于學生克服生活上、學習中的依賴性,增進自己動手解決問題的主動性,有利于從學生個體以至整個校園形成不甘落后、積極向上、頑強進取的精神風貌。尤其是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往往成為蔬菜基地勞動實踐的主角,他們雖然在學習上落后于其他學生,但在這個課堂上,他們往往成為“能人”,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干,既贏得同學的尊重,又建立自信。從許多農村學校的教育實際中可以看到,小小的勞動實踐基地不僅是培養(yǎng)和鍛煉學生積極思想品格的好場所,還是學生思想轉化的好課堂。很多學生通過辛勤的勞動,增進了克服困難的堅韌性,改掉了不良的行為習慣,提高了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學校的學風和校風也因此逐漸發(fā)生根本性的變化。
3)通過在勞動實踐小基地上的實踐活動,學生體驗到相互配合的重要性,從而增強團結協(xié)作精神,培養(yǎng)集體觀念、團隊意識。麗水市農村中小學勞動實踐基地的管理,絕大多數是以教學班、組或少先隊的中、小隊落實責任制的,組中還有小組,一個小組管幾株果樹或幾垅菜,并相互競賽。勞動實踐中,學生必須團結協(xié)作才能完成任務,必須集體共同努力,才能在競賽中獲勝。這樣的勞動實踐,使學生從小建立集體觀念和責任意識、團隊意識,班組長還從小就得到組織協(xié)調能力的培養(yǎng)和鍛煉。如縉云長坑小學的勞動實踐基地上,學生在教師的帶領和指導下,往山坡上的桔園里抬肥送水,那種小學生團結協(xié)作勞動、有條不紊的景象,協(xié)調互助的氛圍,很是令人感動。他們的小基地不僅是實踐教育的場所,還是一個很好的德育平臺,學校還被評上全國德育工作先進集體。
農村特色的小基地為學生提供了發(fā)展個性,進行獨立思考和選擇的道德實踐機會。在勞動實踐活動中,激發(fā)了學生主觀能動性,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運用自己的智慧,主觀能動地探索,從自己的興趣、情感需要、意志、理想出發(fā),在親歷的活動過程中不斷強化道德認識,培養(yǎng)道德情感,促進自身品德的發(fā)展。學生的發(fā)展不是外在強制推動的發(fā)展,而是內在自主主動的發(fā)展。學生主體意識的覺醒和主體能力的提高,會使學生主動尋找和充分利用外部條件,有計劃地主動地參與自身的發(fā)展,逐步實現自身的發(fā)展目標。只有當學生真正感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時,才會主動學習,自主發(fā)展。勞動實踐小基地這個實踐活動的平臺,給學生充分的機會、足夠的空間,讓學生走近和融入社會生活,從中吸取豐富營養(yǎng),促使學生體驗、感悟現實的社會生活,在真實生活中學會生存和發(fā)展,使思想品德教育更加生動活潑和富有生命力。
(作者單位:浙江省麗水市教育裝備與勤工儉學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