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報記者
12月26日是毛澤東誕辰115周年紀念日,在毛主席波瀾壯闊的一生中,有很多可歌可泣的偉大創(chuàng)舉值得我們永久記憶。
在這里,我們講述他的軼事,從另一方面來了解他老人家深沉細膩的情感世界……
毛澤東批示救陳景潤
1978年,一篇報告文學讓一位數(shù)學家一夜之間成了在全國家喻戶曉的人物。曾經(jīng)的“臭老九”、“白專典型”成為全民偶像。孩子們在被問到“長大后做什么時”,都響亮地回答:“要當科學家!”
同年,一次科學大會,于十一屆三中全會前召開,成了改革開放的先聲。
回顧這段歷史,為什么偏偏選擇了這個不食人間煙火的科學怪人?在當時的背景下,徐遲的春秋筆法隱藏了什么?陳景潤的真實人生如何?
“這是個認識知識分子價值的過程”,陳景潤老友羅聲雄研究員的一句話,讓人找到了回望1978年的視角。
誰選中了陳景潤?
徐遲為什么要寫陳景潤,這還得從《人民文學》編輯部的“神仙會”說起。
“文革”剛結(jié)束,復刊不久的《人民文學》,恰逢主編張光年生病住院,選題就靠幾個年輕人你一言、我一語的“神仙會”來定。
1977年9月18日,黨中央決定召開全國科學大會。緊接著,10月的這次“神仙會”自然跟“科學”掛上了鉤。編輯們覺得,如能組織一篇反映科學領(lǐng)域的報告文學,正當時候。
這個想法,其實并不尋常。十年浩劫,知識分子早成了“臭老九”,以他們?yōu)橹鹘堑奈膶W作品也幾乎絕跡。不過,中央既然要重新評價知識分子的地位和作用,文學領(lǐng)域自然應(yīng)該有所突破。
也不知是誰,想起一則流傳甚廣的民間故事:20世紀70年代初,有個外國代表團訪華,一美國專家點名要見大數(shù)學家陳教授。我國有關(guān)方面千方百計尋找,終于在“牛棚”里發(fā)現(xiàn)了這個人,他取得了震驚世界的成果,竟然誰也不知道。
這人就是陳景潤,編輯們紛紛補充了自己聽到的軼事:他是“白?!钡湫停幸换匕ざ?,他氣得跳樓,不過這位數(shù)學家自殺跳樓的數(shù)學角度太科學,結(jié)果連傷都沒受;他是一個“科學怪人”,不刷牙不洗臉,忘記吃飯;有人說他節(jié)約,棉襖都舍不得買,就穿兩件棉毛衫……
這樣的人能不能寫?當時,“白?!笔琼敗按竺弊印?,在“文革”中,不問政治的“白?!狈肿訋缀鹾统园罪?、寄生蟲等名詞聯(lián)系在了一起。
此時,有人拿出一個依據(jù):1975年,江青建議救活重病的陳景潤。毛澤東批示:請姚文元辦
于是編委會決定寫陳景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