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培森
本文從又一個角度說明:我國文化之燦爛豐富!
“楷?!焙汀蔼q豫”這兩個并列式合成詞的含義,前者指榜樣、模范,用作名詞;后者表遲疑不決,拿不定主意,用作形容詞。但兩者的本義卻完全不是這樣。
據史料記述,“楷?!笔莾煞N樹木名稱的合稱;“猶豫”則是兩種野獸名稱的合稱。那為何會演變?yōu)榻窳x呢?茲分說于后——
“楷”與“?!苯M合時,“楷”的讀音為kai(凱);用作表樹木名稱時的讀音為iie(街),別稱黃連木或黃連樹。
唐代著名學者段成式所著《酉陽雜俎續(xù)集·支植下》中說:四川這地方有種樹很像柞樹。它的特點是當其他樹茂盛時,它反而像一個枯葉樹樁子,到了隆冬時節(jié),別的樹枝枯萎,它倒抽芽生葉,長出茂盛的枝條,一片濃陰。當地人稱它為楷木?!短綇V記》也說:“魯曲阜孔子墓上,時多楷木?!薄痘茨献印げ菽咀V》上則稱:“孔木(即孔子墓上所植楷木)生孔子冢上,其干枝疏而不屈,以質得其直也?!庇捎诳揪哂袆傊辈磺匦裕匀龂喝藙③吭谄渌度宋镏尽んw別》中說:“強楷堅韌,用在楨干?!币庵^強勁剛直像楷木品性的人,可充當國家之重臣。由于“楷”的本義由表樹名的名詞引申出剛直不屈的喻義,其詞性變成形容詞,而且同“?!焙嫌茫翱钡淖x音也隨之變化讀作kai(凱),比喻模范、典范。如《后漢書·盧植傳》曰:“故北中郎將盧植,名著海內學為儒家,士之楷模,國之楨干?!北敝芪膶W家庚信的《齊王憲碑》云:“當世以為楷模,縉紳以為軌范。”
“?!钡谋玖x是指模樹,名詞。據《淮南子.草木譜》載:“昔模樹生周公冢上,其葉春青,夏赤,秋白,冬黑,以色得其正也;楷木生孔子冢上,其枝疏而不屈,以質得其直也。若正與直可為其法則,況在周公孔子冢乎?”意思是說,模樹生長在周公旦的墳上,它的葉子春天是青色的,夏天紅色,秋天白色,冬天黑色。這四種顏色加上黃色,都是古代的正色,合稱“五色”。模樹和楷樹的正和直,可作為人的言行之法則,何況兩種樹還生長在為人師表的圣人周公和孔子的墳上呢?由是,“楷”和“?!苯M合在一起,就產生了喻義,以樹喻人,把具有模范行為的榜樣(法則)作用以及為人師表的剛強正直人格的人稱為“楷?!绷恕?/p>
再說“猶豫”。“猶”的本義是一種猴類的獸名,別名猶猢?!稜栄拧め尗F》訓曰:“猶,如麂,善登木?!?形狀像麂,善于爬樹。)北魏學者酈道元在其地理名著《水經注》卷三十三中說:“山多猶猢,似猴而短足,好游巖樹,一騰百步,或三百丈,順往倒返,乘坐若飛?!苯o《史記》作索隱的唐代大學士司馬貞也曾引用北魏著名學者崔浩的話:“‘猶,印鼻,長尾,性多疑?!?高昂的鼻子,長長的尾巴,性情多疑。)一旦發(fā)現有什么風吹草動,立即迅速地爬到樹上,觀察動靜。見平安無事,又從樹上溜下來,四處張望,又突然生疑,爬到樹上觀望……如此往復,不停地折磨自己。
“豫”,原指象類中最大的一種象?!墩f文》訓曰:“象之大者稱‘豫?!边h古時代,黃河中下游森林茂盛,適宜此類大象居住繁殖,故稱今之河南省為豫州,簡稱“豫”。豫這種大象,除身軀龐大,動作不靈巧外,遇事總是左右搖擺,拿不定主意。老子的《道德經》上也說:“豫焉,若冬涉川;猶兮,若畏四鄰?!本褪侵v,豫這種大象的行動就像冬天涉水過河,戰(zhàn)戰(zhàn)兢兢;猶猢也十分多疑謹慎,唯恐周圍有什么對它不利的事情發(fā)生。
這兩種動物盡管形體相差懸殊,但在生性遲疑,遇事委訣不下這一點上卻是完全相同的。因此,人們便把猶豫兩種動物組合成詞,專門形容性格多疑,遇事難做決斷的人的心態(tài)和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