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勁松
摘要分析了淮南市小麥紋枯病的發(fā)生規(guī)律,指出了紋枯病發(fā)生的原因,包括菌源基數過大、溫濕度適宜、品種抗性差、種植密度大、偏施氮肥等,提出了農業(yè)防治、藥劑防治相結合的防治對策,以指導淮南市的小麥紋枯病防治工作。
關鍵詞小麥紋枯病;發(fā)生規(guī)律;重發(fā)原因;防治對策;安徽淮南
中圖分類號S435.121.4+9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 1007-5739(2009)09-0146-01
近10年來,淮南市小麥紋枯病呈中等偏重至大發(fā)生,對淮南市小麥產量造成較大的負面影響。其常年發(fā)生面積為5.33~8.00萬公頃,占淮南市播種面積的60%~85%。
1發(fā)生規(guī)律
1.1苗期至分蘗末期
大田調查表明:一般2月為初侵染期,個別年份可提前至1月份以前。病菌在根莖交接處侵入,會留下針眼大小褐色環(huán)狀斑,隨著小麥的生長,病斑不斷擴大并上移,但很少侵入到葉片上部。小麥播期早、冬季氣溫高、田間濕度大則發(fā)病早,到分蘗末期病株率在5%~16%,據統(tǒng)計淮南市近5年平均發(fā)病率為6.9%。
1.2分蘗末期至拔節(jié)末期
此時為小麥紋枯病防治的關鍵時期,應提早防治。2月底至3月中下旬,為該病的快速發(fā)展階段。發(fā)病癥狀主要表現(xiàn)為:病斑不斷擴大并侵入葉片,但很少侵入莖稈;田間病株率快速增加,病菌擴展到中部葉片,一般年份田間病株率為10%~40%,重發(fā)田病株率達60%以上。據統(tǒng)計,淮南市近5年該期平均病株率為28.3%。但此時侵莖率較低,一般在5%以下。此時50%~80%的小麥達到防治指標(病株率20%以上)。一般播種密度大、偏施氮肥、田間雜草多、通風透光差、田間濕度大的田塊發(fā)病重。
1.3拔節(jié)末期至抽穗期
此時為該病為害盛期。發(fā)病癥狀主要表現(xiàn)為:一是田間病株率不斷增加并達到最高峰。未防或防治不力田塊病株率達20%~50%,重發(fā)田達80%以上。二是病情指數不斷加大,一方面病菌向上侵染中、上部葉片,形成比較大的水漬狀病斑,影響光合作用;另一方面病菌不斷向莖稈深處侵入,阻礙水分及營養(yǎng)的輸導,使植株瘦小,影響千粒重,嚴重時病斑環(huán)莖一周,后期植株不能成穗或白穗甚至全株死亡?;茨鲜薪?年紋枯病的侵莖率在23.7%~48.3%,病情指數為0.3~28.5,造成產量損失達6%~15%。一般田間密度大、長勢差、4~5月份平均氣溫較高的年份侵莖率較高。
2重發(fā)原因
2.1菌源充足
該病以菌核或菌絲體在土壤中附著在病殘體上越夏越冬,該菌在土壤中能存活數年之久,常年積累菌源基數大?;茨鲜行←準崭罨旧蠟闄C收,田間殘存麥稈量大,有利病源附著越夏越冬?;茨鲜修r戶大都用小型機械翻耕,無法深埋麥稈使得菌源都集中在土壤表層,增加了侵染概率。
2.2溫、濕度適宜
該病為適溫高濕型病害,適宜溫度為10~25℃。在適宜溫度范圍內,溫度越高、濕度越大越有利于該病蔓延?;茨鲜行←湻痔Y期以后的日均溫度大都處于適宜溫度內,最適宜為拔節(jié)期至抽穗期,因而此時也是該病發(fā)生最快的時期。
2.3品種抗性差
紋枯病病菌屬非專性寄生菌,寄主廣泛,很難培育抗病品種。淮南市主要品種為皖麥與揚麥系列,這2個品種的小麥對該病的抗性較差。
2.4種植密度大
農民普遍存在過量播種的不良習慣,且大部分田塊播種方式為撒播。這使得田間密度大,通風透光條件差,有利于該病發(fā)生。據調查,相同條件下撒播與條播田塊發(fā)病程度存在顯著差異,撒播田塊病株率較條播田塊高出10%左右。
2.5偏施氮肥
為了提高小麥產量,農民普遍存在偏施氮肥的習慣。偏施氮肥會導致小麥抗病性差,尤其有利于病菌侵入莖稈。據多年調查,在正常施肥范圍內,紋枯病病情指數與施氮量呈正相關,與施鉀量呈顯著負相關。
3防治對策
3.1農業(yè)防治
目前尚無高抗紋枯病品種,但是選用當地豐產性能好,抗(耐)性強的或輕感病的良種,在同樣的條件下可降低病情20%~30%,是經濟、易行的控病措施。同時抓緊對低洼潮濕田的改造,做好三溝配套,及時排除田間積水、降低田間濕度。實行合理輪作,減少播量,控制田間密度,改善田間通風透光條件。實行配方施肥,以有機肥為主,增施鉀肥。切忌偏施氮肥,以免引起麥苗貪青晚熟,誘發(fā)病害加重危害。
3.2藥劑防治
種子處理,用種子重量0.2%的33%紋霉凈(三唑酮加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或0.03%~0.04%的15%三唑醇(羥銹寧)粉劑,或0.012 5%的12.5%烯唑醇(速保利)可濕性粉劑拌種。播種時土壤相對含水量較低則易發(fā)生藥害,如1kg種子加1.5mg赤霉素可克服上述藥害,并能兼治其他土傳病害,和苗期銹病、白粉病。大田第1次防治在3月上中旬小麥分蘗期,主要是對病株率超過10%的田塊進行防治,該期的防治要突出一個“早”字,因為該期主要是要病株率達10%的田塊肯定是今后的重病田塊;第2次防治在3月中、下旬小麥抽穗期,主要是對病株率達20%的田塊進行防治,防治藥劑可選紋霉清、井岡霉素、三唑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