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其升,湖北大冶人,1891年出生,比毛澤東年長兩歲,并于1909年當了兵,1911年時軍銜為上士。
在武昌起義爆發(fā)后,正在長沙求學的毛澤東來到新軍營地,想報名從軍。但要參加革命軍,須得有可靠的人擔保。時年18歲的毛澤東,自然沒有誰可以做其保人。毛澤東據(jù)理力爭,說:“我是學生,不少同學都參加了學生軍,這里只來我一個人,找誰擔保呢?”但負責新兵接收的長官卻堅持規(guī)定,拒不收他入伍。此時,正好朱其升從軍營出來。他仔細向毛澤東詢問了一些個人情況后,便決定與衡東人彭友勝做毛澤東入伍保人。
這樣,毛澤東便得以用“毛潤之”的名字入伍,并在朱其升的隊里,做了一名列兵。
在這半年的軍營生活中,毛澤東與朱其升關(guān)系友好密切。朱其升是老兵,處處關(guān)照毛澤東這位新來的弟兄。因為新入伍,毛澤東還沒有發(fā)軍衣與軍毯,朱其升就將他自己所發(fā)的棉衣給毛澤東穿,并讓毛澤東先與他同床共被。有時,朱其升還幫毛澤東擦拭槍支。毛澤東則充分發(fā)揮他的文化優(yōu)勢,利用空閑時間,用每月所領(lǐng)到的七元餉銀,買來報紙,一方面自己看,一方面又讀給朱其升等戰(zhàn)友聽,幫他們了解時事,并給他們講《西游記》、《水滸》、《三國演義》等故事。而且,他還特地教朱其升讀書、寫字,使原只讀過3年私塾的朱其升,學到很多新知識。后來,朱其升說:我之所以后來會記賬、寫字、做生意,這多虧了當時毛潤之的幫助。
南北議和后,毛澤東與朱其升所在的新軍部隊接到命令,就地解散。毛澤東只好與朱其升等戰(zhàn)友分手離別。從此,各奔東西,也斷了聯(lián)系。朱其升回到湖北大冶老家,仍然做他的鐵匠,兼種點田。
1950年春的一天,朱其升到離他家鄉(xiāng)不遠的下莊屋鐵鋪去上工。在鐵鋪一間房子的墻正中貼著一幅毛澤東的彩色肖像,朱其升看了又看,眼睛一亮說:“這不就是我的潤之兄弟嗎?”
1952年,年過花甲的朱其升請夜校的孟老師幫他給毛澤東寫了一封信。信寄出后,朱其升心里卻沒有底:這么多年了,毛澤東還記得自己這個窮朋友嗎?
然而,一封寄自“中央人民政府革命軍事委員會”的信送到了朱其升的手中。
其升兄:
來信收到,甚為高興,寄上人民幣二百萬元(舊幣,即現(xiàn)在的二百元面值——作者注)聊佐小貿(mào)資本。彭友勝尚在人間,曾有信來。知注附告。
順祝、興吉。
毛澤東
一九五二年八月三十日
當讀到“其升兄”三字時,朱其升頓時熱淚盈眶,感動萬分。1952年10月,朱其升揣著毛澤東寫給他的親筆信,登上了進京的火車。
毛澤東一見到朱其升,無限感慨地說:我們見面太晚了。去年春天,彭友勝曾寫信來,我也給他回了信。你為什么不早些寫信給我,接到信后應早些來嘛!我多么想見見舊時的老朋友??!兩人談到了當年在新軍的日子,也談了同班戰(zhàn)友的近況與分開后的情形。暢談后,毛澤東留朱其升吃了晚飯,又囑朱其升在北京要多住幾天,游覽一下長城、香山,看一看故宮、頤和園等名勝。
朱其升在北京住了近一個月,臨行要回家時,毛澤東從稿費中拿出500萬元人民幣(舊幣)送給朱其升,作為他的路費與回家的生活補貼。
回到漢口后,朱其升用毛澤東送的這筆錢,聯(lián)絡一些同樣在街頭修傘、補鞋、補鍋的小手藝人,組織了“和平油布雨傘廠”,他擔任經(jīng)理。1954年夏,朱其升再次進京看毛澤東。在他離京的那一天,毛澤東叮囑朱其升以后有空可以多到北京走走,或?qū)懶艁矸从郴鶎拥那闆r。朱其升聽了熱淚縱橫,毛澤東也動情地說:“我是不會忘記你們的,有困難,有要求,可隨時告我,想辦法給你們解決?!?/p>
1956年夏,朱其升在漢口病逝。(陳益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