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萍
[摘要]自從1984年第一套微機線路保護裝置在河北馬頭電廠投入運行以來,微機繼電保護的發(fā)展已經歷20年的歷史。微機保護在我國已獲得極其廣泛的應用,其優(yōu)越性促進繼電保護技術的發(fā)展。重點介紹微機保護裝置的結構,硬件電路的合理配置。
[關鍵詞]線路保護 雙倍暫存區(qū)擴展 故障選相 繼電保護
中圖分類號:TP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7597(2009)0110044-01
一、前言
電力系統(tǒng)在運行中,可能出現(xiàn)故障和不正常工作狀態(tài),這將導致對用戶少送電、停止送電或供電質量下降,甚至造成設備損壞和人身傷亡事故。為此,電力系統(tǒng)正常運行需要裝設繼電保護裝置。
在我國,微機繼電保護已經發(fā)展到了第三階段。該階段的繼電保護裝置以高性能的16位單片機構成的硬件結構為主,具有總線不引出芯片,電路簡單的特點,抗干擾能力進一步加強,完善了通信功能,為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系統(tǒng)的實現(xiàn)提供了強有力的環(huán)境。WXBH-110kV微機線路保護裝置是用微機實現(xiàn)的成套線路保護裝置,可應用于110kV輸電線路。裝置功能包括三段相間距離保護、三段接地距離保護、四段零序電流方向保護及三相自動一次重合閘。微機繼電保護裝置的主要優(yōu)點一個是它有良好的記憶存儲能力,這有利于事故后分析一個是它的運算能力很強,可以使繼電保護的動作特性得到根本上的改進。筆者下面以WXBH-110kV微機線路保護裝置為例,介紹其設計的方法。
二、總體結構與硬件配置
(一)總體結構
WXBH-110kV微機線路保護裝置采用插件式結構,裝置包括電壓切換插件、模擬量輸入變換插件、模數變換插件(V FC)、距離保護CPU 插件、零序保護及重合閘CPU插件、人機對話輔助插件、開關量輸入插件、開關量輸出插件、出口繼電器插件和逆變電源插件。
裝置采用配線形式,每根引線的意義以及信號時序要求根據實際電路確定,引線的物理位置也不作硬性規(guī)定。各印刷版在機箱內的位置固定,插座間的連線采用直接配線的形式,這種連線的優(yōu)點是:各印刷版引出線可根據需要引出,引線數目可減少,從而可用總線數較少的插座,提高了可靠性;印刷版布線可就近上插頭,可簡化布線和減少布線長度,降低了板上的相互干擾;插座間連線可實現(xiàn)軟連接,這樣在插拔時有一定緩沖作用,改善和減少了插拔時的磨損;軟連接線與插座相連時采用繞接工藝,運行經驗表明其可靠性較高。
(二)硬件的應用效果
1.模擬量輸入部分。裝置采用了由美國模擬器件公司生產的一種單片、高速、多功能同步V/F轉換器AD652,它具有較高的線性度和極好的精度,完成將模擬輸入量準確地轉換為所需的數字量。
V/F轉換器可將模擬電壓信號轉換成頻率信號,即把不同電平的電壓信號轉換成與之相應的成比例的頻率電信號。與電壓電平成比例的頻率信號可以由計數器進行數字處理,這樣,在相同時間內記錄的數據多少就反映了模擬電壓信號幅度(電平)的高低(或記錄1個周期的頻率信號所耗費的時間反映電平高低)。若模擬電壓信號連續(xù)變化,則經V/F轉換后,與之相應的頻率信號的頻率也連續(xù)變化。
V/F轉換技術具有獨特的優(yōu)點,具有良好的精度、線性和積分輸入特性,可以抑制串模干擾,抗干擾能力強,工作可靠,輸出的頻率可方便地通過光電隔離送入微處理機。缺點是V/F變換器轉換速度比較低,不適合用在高速數據采集系統(tǒng)中。
2.數字部分。裝置的硬件采用多CPU結構,由2個保護用CPU和1個用于人機接口的MM I2CPU構成。每個CPU及其外圍設備組成1個獨立的插件,所有CPU均采用80C196KB 高性能單片機。各CPU間的通信采用其本身的串行口擴展為RS2485總線,MM I2CPU可提供CAN 2BU S接口和RS2232接口。
MM I2CPU主要負責人機接口、通信和管理等功能,對執(zhí)行速度要求不高,因而采用8位總線接線方式,外擴32k字節(jié)EPROM,16k帶電保持EEPROM,鍵盤顯示接口,對內與各個功能CPU的串行通信接口,對外與監(jiān)控計算機的串行接口,CAN 2BU S接口,必要的開關量輸入輸出接口及日歷和時鐘等。
各個功能CPU負責數據量的采集與處理。測量、保護和監(jiān)控等功能的實現(xiàn),實時性強,要求速度高,因而采用16位總線接線方式,EPROM、RAM2片并行工作。EEPROM等器件不需要經常操作,只用1片,接在數據線的低8位。IO接口電路(開關量輸入輸出、計數器件、串行通信接口等)分別接至數據線的低8位和高8位。地址鎖存、數據收發(fā)等芯片均外擴2片。
3.通信及接口部分。裝置各CPU 利用本身的串行口構成RS2485串行通信標準接口,通信方式為異步串行通信,半雙工模式;MM I2CPU對外再提供CAN 2BU S接口和RS2232接口。
三、軟件的應用效果
裝置的軟件部分由主程序、中斷服務程序和故障處理程序組成。如果系統(tǒng)正常運行,則主程序進行自檢循環(huán),每隔1.667ms(本裝置的采樣間隔時間)被定時器中斷打斷,去執(zhí)行一次中斷服務程序,執(zhí)行完畢后又回到主程序中被中斷的地址,繼續(xù)自檢循環(huán)。
中斷服務程序主要包括三部分內容,一是鎖存讀取采樣值,存入RAM區(qū)的循環(huán)寄存區(qū);二是進行一些自檢項目;三是進行起動元件的設置。
如果電力系統(tǒng)發(fā)生故障,起動元件啟動,裝置停止自檢,開始執(zhí)行故障處理程序,進行阻抗計算和區(qū)段比較。如果是區(qū)外故障,則程序流程轉向振蕩閉鎖,在區(qū)外故障切除,振蕩停息后整組復歸;如果是區(qū)內故障,保護裝置在發(fā)出跳閘命令后,通過不斷監(jiān)視故障相是否有電流來判斷斷路器是否已切除故障。在跳閘完成后收回跳閘命令并經振蕩閉鎖模塊整組復歸。
四、結束語
微機繼電保護系統(tǒng)是一個對電磁干擾很敏感的設備。因干擾而造成系統(tǒng)的判斷和決策失誤,會導致嚴重后果,所以必須提高系統(tǒng)的抗干擾能力。另外,由于現(xiàn)場實際情況復雜多樣,相應的解決措施就不一樣。在實際應用中,應多思考、多分析,解決好保護裝置使用中遇到的每一個問題,提高保護裝置工作的可靠性。
參考文獻:
[1]陳德樹,微機繼電保護[M].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00.
[2]張明君、弭洪濤,電力系統(tǒng)微機保護[M].北京:冶金工業(yè)出版社,2002.
[3]朱聲石,微機線路保護的特點,技術進步和新概念[J].繼電器,199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