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碧柳
“作文難,作文難,提到作文就心煩。”這句流傳在校園多年的口頭禪道出了學生怕寫作文的心聲。如何改變現(xiàn)狀,尋找到一條提高學生寫作水平的有效途徑呢?本人通過多年的嘗試。發(fā)現(xiàn)隨文練筆是一種非常好的寫作方法,它是在閱讀教學中充分挖掘教材因素,選取內容精短、材料貼近學生生活的材料進行練筆,把寫的訓練有機地融合于閱讀教學中,做到讀寫結合。這種練筆方法很容易使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對作文產生濃厚的興趣,讓學生在快樂中提高作文素養(yǎng)。
一、精彩片段——仿寫
宋朝朱熹說:“古人作文作詩,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善學之既久,自然純熟。”可見模仿在寫作中有著重要意義。模仿是兒童的天性,教師讓學生照著文章的精彩片段進行仿寫,容易幫助學生找到寫作思路,可以提高學生寫作興趣。
如《假如》這一首兒童詩,借“馬良的神筆”表達了對小樹、小鳥、殘疾人的發(fā)自內心的關愛。這些愛顯示了兒童一顆博大而純潔的心。本詩歌貼近兒童生活,文章結構相似,是仿寫的好材料。本人就讓學生模仿文章段落進行練筆。馬承前同學這樣寫道:
假如我有一枝馬良的神筆,
我要畫一座免費讀書的學校送給失學的孩子,
讓他們也能像我們一樣健康成長。
假如我有一枝馬良的神筆,
我要畫一瓶神奇的仙丹送給外婆,
讓她吃了可以長生不老,可以活到200歲。
假如我有一枝馬良的神筆,
我要畫一朵玫瑰花,送給我親愛的媽媽,
讓她可以永遠年輕漂亮。
……
是呀!假如教師能夠選擇性地指導學生模仿精彩句段、典型段落(如總分段式,并列段式等)進行練筆,讓學生真正擁有仿寫這根“拐杖”,提高學生遣詞造句的能力,學生的寫作水平肯定與日俱增。
二、文本空白——補寫
文本是一個召喚讀者參與的意義空間。有些課文的中間或結尾語言嘎然而止,耐人尋味,這些地方正是作者沒有言盡,情感表達最為強烈、深沉、含蓄的地方。這些空白點是學生馳騁想象的空間,也是學生進行練筆的天地。教學中教師就可以把這些空白點挖掘出來,讓學生寫寫作者沒有言盡的話,把課文中情節(jié)跳躍的空白處補上,使文章內容更加具體、完整。
如《黃山奇石》中有這么一段:“黃山奇石還有很多,像‘天狗望月、‘獅子搶球、‘仙女彈琴……那些叫不出名字的奇形怪狀的巖石,正等著你去給他們起名字呢!”這時教師可以出示一組黃山奇石的圖片說:“同學們,老師想請你們當一回小作家,挑選一塊你最喜歡的石頭來寫一寫,好嗎?”學生們個個躍躍欲試,好作品躍然紙上,陳欣同學這樣寫道:“在一座高高的山上,有一只活潑可愛的小狗,它蹲在地上,抬起頭,眼睛一眨也不眨,全神貫注地望著天上圓圓的月亮,好像在說:‘要是我能到天上看看嫦娥姑娘和玉兔妹妹,那該多好啊!不用說,這就是著名的‘天狗望月?!敝x筱文同學還這樣寫道:“在山頂上,有一位貌若天仙的少女,她盤著烏黑發(fā)亮的頭發(fā),上面插著鑲著寶石的簪子,身上穿著一件金光閃閃的衣服,顯得特別雍容華貴。她的胸前擺著一架古箏,她正俯下身子津津有味地彈著《漁舟唱晚》,優(yōu)美的琴聲令人陶醉,天上的白云不飄了,地上的小花不搖了,正在森林里追打跑鬧的小猴也不動了,他們靜靜地聆聽仙女的演奏。一曲完了,臺下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
以上練筆,教師通過讓學生看一看圖片,把他們帶入寫作境地;通過寫一寫黃山奇石的樣子,培養(yǎng)了學生敏銳的觀察力和豐富的想象力。這樣訓練不僅豐富了文本的內涵,而且也提高了學生的寫作水平,真可謂是一舉兩得。
三、懸念結尾——續(xù)寫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chuàng)造性表述的過程?!碧K霍姆林斯基認為:“世界上沒有任何東西比人的個性更復雜,更豐富多彩?!睂τ诹曌?,我們倡導學生自由表達,寫出真話,寫出真情實感,寫出具有個性化的文章。人教版小語教材很多課文的結尾都寫得震撼人心,能喚起讀者的感情共鳴,是訓練小練筆的好教材。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合乎情理的續(xù)寫想象,把這些懸念用自己的文字表達出來,變成自己的作品。
如《小攝影師》一課,課文的結尾讓人覺得意猶未盡,想象的空間比較大:小男孩到底來不來?如果來,門衛(wèi)會怎么說?怎么做?他和高爾基再次見面時,他們會說些什么?會做些什么?如果不來,又會發(fā)生什么事呢?學生興趣盎然,創(chuàng)意無限。童晨同學這樣寫道:第二天早上,陽光燦爛,小男孩再次來到高爾基居住的地方,他向高爾基深深地鞠了個躬,說:“對不起,高爾基先生,昨天我忘帶膠卷了,浪費您那么多寶貴的時間,請您原諒我好嗎?”高爾基說:“沒關系,我們拍照吧!”說完,高爾基按照小男孩的吩咐擺好姿勢,坐在沙發(fā)上認真看報紙。“咔嚓!咔嚓!”小男孩連續(xù)拍了五張照片,才露出滿意的笑容。
四、教材插圖——創(chuàng)寫
小學課本圖文并茂,它描繪了課文的局部內容或全部內容,主要起著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的作用。更重要的是,插圖給了學生無限想象的空間。我們要充分利用插圖與課文的相關內容,激發(fā)學生的思維,撥動學生的情弦,展開想象的翅膀,盡情地表達圖意,挖掘插圖的內在作用,進行藝術性的再創(chuàng)造。
如《巨人的花園》一文中插圖中畫的是巨人和孩子們盡情玩耍的情景。學完巨人轉變態(tài)度,重新讓孩子們踏進花園后,我要求學生仔細觀察圖畫,想象巨人和孩子們是怎樣玩耍的?加深對文本的理解。學生靜靜思考,奮筆疾書,不一會兒,一篇篇好作文又誕生了。陸雨同學在練筆中寫道:“你看,巨人的身體都快成了一個游樂場了!一個身穿紅色上衣和藍色褲子的活潑可愛的小男孩,站在巨人寬寬的大腿上跳起了歡快的踢踏舞,樂得巨人眉開眼笑,他情不自禁伸出食指為男孩打起了節(jié)拍,隨著優(yōu)美的樂曲,男孩跳得更歡了。幾個淘氣的男孩在“滑滑梯”上玩累了,索性一屁股坐在巨人的腿上,纏著他講旅行時的見聞,與他共同分爭怏樂。兩個可愛的男孩抓住巨人的手臂不放,順著它一路向上爬,活像兩只敏捷的猴子在爬桿,有趣極了。突然,巨人感覺到肚子上像被蟲子叮了一下。低頭一看,才發(fā)現(xiàn)一群頑皮的孩子吊著他藤條似的胡子蕩起了秋千。一個小女孩蕩得太猛,一不小心就摔到他的大肚子上。她一點兒也沒摔疼,一骨碌爬起來,又“嘭嘭嘭”地在巨人的大肚子上跳起了蹦床。哈哈,快樂的歌聲、笑聲、叫聲在巨人耳邊回蕩……
從學生的練筆中,我們可以感受到學生已經把巨人當成了朋友,把自己當成是盡情玩耍中的一員,無拘無束,幸福無比。這是小作者情感的真實流露,這是小作者對文本、對生命的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