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春剛 許傳杰
當前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加速時期,隨著經濟的快速發(fā)展和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經濟利益格局重新調整,社會利益分化,社會階層分化,價值取向多元,人民群眾對訴求渠道暢通有了更加迫切的需要,對訴求解決的滿意度有了更加嚴格的要求。如何進一步暢通訴求渠道發(fā)揮檢察職能促進社會和諧,是擺在我們面前一項十分嚴峻和重要的課題。
一、制約檢察機關控申工作的消極因素
為了暢通檢察環(huán)節(jié)的訴求渠道,檢察機關本著“立檢為公、執(zhí)法為民”的指導思想,通過進行教育整頓、推行檢務公開、轉變執(zhí)法觀念、開展主題教育、加強效能建設等活動為載體,出臺了不少信訪改革舉措,制定了不少便民措施,如檢察長接待制、巡訪下訪制、信訪責任制、聯系會議制、分片包案制、聯合辦案制和問責制等等,明確了目標任務,規(guī)定了辦法措施,強化了相關責任,加大了信訪問題的解決力度,促進了信訪問題的有效解決,但是訴求渠道在檢察環(huán)節(jié)仍然存在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其消極不利因素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群眾觀念有待進一步加強。通過社會主義法制理念教育等活動的開展,檢察干警執(zhí)法為民的公仆意識得到了明顯的提高,執(zhí)法觀念得到了明顯的轉變,辦案效果得到了明顯的好轉,但對政法機關是“刀把子”、“專政工具”的片面理解,容易產生“官重民輕”、視信訪人為“彎腳刁民”、“上訪無好人、好人不上訪”等錯誤認識,致使極個別檢察干警的思想認識、執(zhí)法觀念、群眾意識和工作作風出現了一定程度的偏差,心里沒有了群眾,情感疏遠了群眾,對待群眾來訪,不是熱情地接待,耐心地解釋,認真地解決,而是敷衍塞責,應付拖沓,能躲就躲,能推則推,甚至作風霸道,“冷、硬、橫、推”,“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和來訪群眾對立起來。
(二)服務方式有待進一步創(chuàng)新。群眾訴求大致分為參與類訴求、求決類訴求和訴訟類訴求三種類型。其中,求決類訴求在目前的信訪案件中所占比例較大。這類信訪大至動議拆遷、征地補償、失業(yè)保障,小至社區(qū)糾紛、鄰里矛盾、家庭不和,訴求人往往會多處信訪,以求解決。與檢察機關在高度重視“涉法”、“涉檢”上訪相比,對于參與類訴求尤其是對求決類訴求處理,囿于權能有限、職責有別等因素制約,與黨委、政府及有關職能部門的配合力度不夠,主動參與不夠,對接措施不多,跟蹤催辦不力,方式方法簡單,開拓創(chuàng)新不夠,處理效果不佳。
(三)民眾訴求有待進一步引導。由于長期的民族心里積淀,百姓在申冤維權、要求求決時,存在一定的官本位意識,唯大唯上意識,寄希望于“青天大老爺”,期待“皇上圣明”,往往信“訪”不信“法”,個別訴求人固執(zhí)己見盲目投訴、反復投訴、多方投訴;有的利益訴求不符合有關政策法律規(guī)定;有的要求過高,超越政策法律極限;有的按政策法律解決了,又提出新的過分要求;有的態(tài)度偏激,無理要求,采取高級別信訪、多單位信訪,甚至采取“攔車攔道”、“進京告狀”等極端方式,想通過制造事端、擴大影響來引起重點關注,達到解決無理要求的目的,民眾訴求本身存在一定程度的認識誤區(qū)、無理要求和偏激行為。
二、暢通檢察機關控申工作訴求渠道的幾點思考
民眾訴求,是公民政治參與和權利救濟的重要途徑,事關老百姓最現實、最直接的利益,事關和諧社會的建設,應當引起檢察機關的高度重視。
(一)端正執(zhí)法思想,提高執(zhí)行能力。執(zhí)行能力,事關黨的執(zhí)政地位,事關檢察工作的興衰成敗。在暢通訴求渠道促進社會和諧的進程中,檢察機關肩負的職責重大,使命光榮,任務艱巨,也對檢察機關的法律監(jiān)督能力和隊伍素質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要不斷端正執(zhí)法思想?!叭罕娎鏌o小事”。要進一步樹立“立檢為公、執(zhí)法為民”的執(zhí)法觀念,牢固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工作中,要本著“每一個案件都反映了民間疾苦”的親民思想,不斷引導干警進一步樹立群眾觀念和公仆意識,端正自己的執(zhí)法思想,擺正自己的公仆位置,視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憂民之所憂,急民之所急,謀民之所需,做到檢察親民,檢察安民,檢察護民,檢察惠民。
2.要不斷改進工作作風。處理群眾訴求,工作政策性強,辦理難度大,許多訴求人往往是在“萬般無奈”的情況下,帶著弱者的“怨氣冤屈”而來,求決心切,孤立無助,情緒激動,處理稍有不慎,容易激化矛盾,形成關系對立。因此,工作中,應當不斷改變工作作風,提高工作效能,做到熱情接待,文明辦案,公正辦案,廉潔辦案,高質服務。
3.要不斷提高工作能力。訴求案件,往往涉及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表現形式錯綜復雜,涉及內容千頭萬緒,政策面寬,法律性強,敏感度高,處理難度大,這就要求檢察干警要不斷提高自己的法律知識水平,組織協調能力,駕馭矛盾能力,不斷積累和豐富自己的人生積淀,努力做到對來訪群眾的訴求有問必答,有疑必釋,并提出解決問題的合理途徑和有效辦法,使來訪人帶著悉眉而來,載著滿意而歸。
(二)維護訴求秩序,推進依法治訪。
1.要正確引導,建立起理性有序、合法和諧的信訪秩序。要善于引導群眾正確對待自身利益,擺正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局部利益和整體利益、當前利益和長遠利益的關系,引導群眾按照法定程序表達自己的利益訴求,通過合法手段、依據政策法律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特別是要引導幫助訴求人在信訪過程中遵守法律法規(guī),遵守社會公德,不得損害國家、集體和他人的合法權益。
2.妥善把握政策“底(下轉174頁)(上接172頁)線”,實行信訪終結制度。凡經過“三級部門”處理的案件不得再予受理,建立相應的終結保障措施,降低群眾對信訪的過分預期,使無理或持有過高要求的訴求人不再纏訴,減少“無謂信訪”,降低信訪成本。
3.要立足防范,預防和處置好群體事件。檢察機關應當避免單純辦案的思想,要樹立大局意識,增強工作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前矚性,要及時發(fā)現苗頭,完善處置預案,引導群眾轉變思想,幫助群眾清醒頭腦,阻止事態(tài)惡性發(fā)展,積極發(fā)揮法律監(jiān)督機關的職能作用,緊緊圍繞黨和國家的工作大局,協助黨委和政府做好群體事件的預防和處置工作。
(三)采取多種措施,健全工作機制。訴求渠道的暢通,主要體現在訴求信息的反饋和訴求問題的解決。針對檢察環(huán)節(jié)訴求渠道的薄弱環(huán)節(jié),檢察機關在發(fā)揮傳統優(yōu)勢,堅持優(yōu)良傳統外,應當與時俱進,不斷改革創(chuàng)新,順應新的形勢變化,采取新的辦法措施。結合工作實踐,應當著重探索做好以下工作:
1.開辟“綠色通道”,方便群眾來訪。建立自由選擇接訪人制度和預約制度。為了方便群眾訴求,可以開辟來訪綠色通道,提供自由選擇人名單交由群眾自由選擇、點名接訪,預約來訪人可以預約選擇接訪人員和接訪方式,被選擇人無正當理由不得拒絕約見,敷衍應付,拒絕答復。
2.定期“下訪巡訪”,完善排查機制。應當積極探索“控申舉報聯絡站”的創(chuàng)建實踐,彌補基層檢察院無派伸機構的不足,定期下訪巡訪,深入基層與人民群眾“零距離”接觸談心,必系百姓疾苦,及時知民聲、察民情、解民難、化民怨、順民心,提高檢察機關的知名度,拓寬檢察機關的接觸面,溝通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樹好檢察機關的形象。
3.關注保障民生,完善優(yōu)先查處機制。尤其是要重點查辦發(fā)生在群眾身邊、損害群眾利益、社會影響惡劣的職務犯罪案件,嚴肅查辦在征地拆遷、農村土地承包、教育、就業(yè)、食品安全、醫(yī)療衛(wèi)生、社會保障、搶險救災、移民補償等棄民意、禍民生的犯罪案件,最大限度地保護好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保障人民群眾安居樂業(yè),穩(wěn)定人心,鞏固政基,取信于民。
4.建立公開答詢制度,化解社會矛盾。對于重大疑難案件和重大影響案件,特別是信訪人無理取鬧、纏訴纏訪案件,應當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人民監(jiān)督員、特約檢察員以及律師、當事人及其家屬參加答詢,公開聽證,依靠社會力量和群眾輿論正確處理好群眾訴求,釋法說理,理順情緒,平息糾紛,化解矛盾,達到息訪息訴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劉培現.靈丘縣檢察院化解信訪矛盾出實招[DB/OL].大同政府網,2008-02-18.
[2]陳永飛,高建懷.山東曹縣:建立五項制度暢通檢察訴求環(huán)節(jié)[DB/OL].正義網,2006-11-27.
[3]李勤. “關注民生”視野下的檢察工作[DB/OL].百度搜索.
[4]于建嶸.信訪的制度缺失及政治后果[J].鳳凰周刊,2004,(32).
[5]劉琳. 反思信訪制度, 構建和諧社會[DB/OL].百度搜索.(編輯/永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