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愛玲
教師作文難教,學生作文難寫的問題一直是語文教學工作中的一個難題。如何擺脫這一困境,開辟出一條捷徑呢?我在工作中大膽探索,嘗試了“五字”作文教學法,即讀、看、說、練、評的教學模式,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一、讀
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因此我十分注意在閱讀教學中滲透作文教學,每一堂閱讀課,我都精心設計教案。備課時圈定精彩語句、段落,課上和學生一起誦讀、賞析、感悟,逐漸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文學素養(yǎng)。
除了課堂上引導學生學習課文,我還向學生強調要自主閱讀,積累寫作素材。一是列舉書目,如推薦《優(yōu)秀作文選》《故事大王》等適合小學生閱讀的優(yōu)秀刊物,并舉辦一些閱讀方面的小比賽,對表現(xiàn)突出的學生給予獎勵;二是為使學生有更多的閱讀時間,我每周安排兩節(jié)閱讀課,讓學生自由閱讀,交流體會;三是在教室設置圖書角,讓學生從家里輪流帶圖書放到圖書角,這樣不僅學生的閱讀量增加了,而且也實現(xiàn)了資源共享。我還要求學生把自己在閱讀中讀到的好詞佳句記下來,并分門別類,定期在班上進行展評。
通過廣泛閱讀,學生詞匯量不斷增加。一些學生把好詞、佳句、精彩片段摘抄成冊,在班上傳閱。對自己喜歡的篇章,有的學生還能背誦下來。我趁熱打鐵,舉辦了朗誦會。學生在朗讀中感受到了語言的優(yōu)美,被其中展現(xiàn)的意境所感動,情感得到了升華。有了閱讀積累,寫作就有了良好的準備,也使學生對作文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
二、看
有的學生對作文望而卻步,究其原因,一是不知道表達什么,或者表達的內容缺乏新意;二是不會表達。這是因為他們沒有注意觀察生活,不關注生活中的人與事所導致的。為此我經(jīng)常告訴學生,要做生活的有心人,注意觀察周圍的人和事,隨時隨地捕捉生活中的樂趣,并在頭腦中儲存起來,還可以以日記的形式記錄下來,為寫作文做準備。
小學生因年齡小,生活閱歷少等原因,往往對生活觀察的不夠仔細,認識不深刻,寫出的文章缺乏真實情感。為此我引導學生注意觀察生活細節(jié),對周圍的事物多看多思。并把所見所聞隨時記錄下來,養(yǎng)成良好的觀察、思考習慣。比如,我讓學生在假日里跟父母上街購物,注意觀察商場環(huán)境和交易過程,并把自己挑選商品的過程和感受記下來;我還帶學生到博物館上實地作文觀察課,讓學生觀察展廳,了解展品,以此作為習作素材。漸漸地,學生觀察生活的興趣和能力提高了。
三、說
我在鼓勵和引導學生說話上做了許多探索。首先,引導學生幻想,讓他們說一些不切合實際的東西,以豐富想象;其次,讓他們敘述往事。隨著表述的展開,一些記憶會隨著深入的敘述很自然地浮現(xiàn)在腦海中,這實際上就是一個搜索作文素材和鍛煉寫作思維的過程;再次,通過開展郊游等活動,創(chuàng)造輕松的情境,讓學生自由表達和交流,使思想得到碰撞,提煉出新穎、有益的觀點。通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學生變得勇于表達、善于表達了,而且表達也變得更有層次和條理了。
四、練
練筆是作文教學關鍵的一環(huán),是前面工作的歸宿。只有日積月累、多寫多練,才能寫出好文章。我鼓勵學生天天練筆,把每天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或親身經(jīng)歷的事情,用恰當?shù)恼Z言表達出來。由于所寫的內容很廣,喜怒哀樂都可以無拘無束地表現(xiàn)出來,學生有了一個自由表達的空間,寫的是他們身邊的真實的事情,流露的是自己真實的感受。
對不同基礎、不同接受能力的學生,我的訓練要求是不同的。如在三年級作文教學中,對個別寫作較差的學生,我側重說寫訓練,以詞句訓練為主。讓學生圍繞一個話題,從會說一句完整的話開始,到會說幾句連貫的話,最后能說一段通順的話,然后寫下來。對基礎較好、接受能力較強的學生,強調要說好、寫好“片段”,要求做到內容具體,條理清楚,直至能寫簡單的記敘文。對個別寫作較好的學生,我的要求則較高:讓他們在審題、選材、表達、修改等方面加強訓練,做到能展開想象,表達有條理,內容有重點,中心有思想,有真情實感。
五、評
教師的評價對學生十分重要。評價得當,能激勵學生敢于作文,樂于作文。因而我對不同水平的學生給予不同要求的評價。對基礎好的學生有較高的要求,對基礎差的學生注意挖掘文中的亮點,哪怕是用了一個好詞、一個佳句也給予及時的表揚。這樣做,能讓一些基礎較差的學生受到鼓舞。
我還嘗試把作文的批改權交給學生。這樣做,可以避免教師所做的批改,學生很少認真去領會,對學生作文能力的提高幫助不大的現(xiàn)象;也可避免教師對作文的批改無意中常會拿自己的標準去評判學生作文的現(xiàn)象。我的做法是:首先,提出批改標準,如書寫認真、標點符號正確等;其次,讓學生交叉批改;再次。允許討論、爭議;最后由老師驗收,并進行一對一指導。這樣做,能使學生取長補短,互相學習,印象深刻,也體驗到了成功的愉悅,學生對作文更感興趣,也提高了寫作文的自覺性。
只要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不斷總結經(jīng)驗,總能走出一條行之有效,對學生有所幫助的路子。
(責編郝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