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欣
美術課程的正確評價是提高學生美術素質的重要一環(huán),也是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改進教師的教學,促進美術課程不斷發(fā)展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然而有些教師將評價主體局限與教師本人,評價方式方法單一,評價過程中重結果輕過程,更有甚者以等級制或“優(yōu)”或“良”簡單粗暴地給學生的美術學習情況定了性。
然而,美術教學評價,怎一個簡簡單單的等級“優(yōu)”字了得?
作為美術教師應該把握好評價的基本理念,多渠道地獲得反饋信息,靈活地選擇最有效、最恰當的教學方法,從而提高教學水平,進行有效教學?!缎抡n標》對學生評價多維性和多極性的評價要求,也為我們拓展評價領域、創(chuàng)造新的評價方式指明方向。
在美術的教學中改變傳統(tǒng)的“單主體”“重結果”的原始教學評價策略,開拓以新理念為指導的“多主體”“重過程”的激勵性評價策略,才能整正發(fā)揮評價的教育價值,才能實現《新課標》關于“美術評價促進學生發(fā)展、促進美術教學”的要求。
一、突出主體地位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占有主體地位,能夠充分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也就是說,學生能主動參與學習過程,積極深刻地反思自己,及時調節(jié)自己的心態(tài)、意志,調整自己的學習策略。
因此,在評價過程中,學生完全能夠進行自主評價,從而積極能動地調控自己的學習過程。反之,學生不參與評價,而是被動地由教師用“優(yōu)、良”等級來評價,這樣的評價失去了它的激勵作用,學生的主體性喪失,教學效果也可想而知了。
以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多彩的學習生活”之《在校園中健康成長》為例,學生可以通過自評和互評,就“選材的優(yōu)缺點”、“主題是否明確”、“構思是否巧妙”、“表達效果如何”、“取得的進步”、“潛力的挖掘”等問題,暢所欲言,發(fā)現優(yōu)點,找到進步空間。學生作為評價的主體,在評價中成長,在評價中完善自我。這樣的評價,其樂融融。
二、豐富評價內容
學生作為一個生活在繽紛世界中的完整的人,他們有著各自特殊的體驗、經驗,從而形成了各自獨立的人格特征。所以,僅僅憑教師武斷地用“優(yōu)、良”等級來給學生評價,甚至分等是極其不公平的。此次課改對課程評價的內容作出了很大調整。
在原有的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評價基礎上,增加了對學生的學習策略、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發(fā)展?jié)摿Φ葌€體性較大的因素的評價。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可以設計評價表,每課一表,課結束前評。評價內容包括材料準備、學會傾聽 、發(fā)言積極、善于思考、觀察仔細、學會合作、作品優(yōu)秀等方面;評價方式包括自評、互評、師評、綜合評。
通過填寫評價表,引導學生對整節(jié)課學習過程進行回顧反思,久而久之,學生就養(yǎng)成了自覺關注學習過程的習慣,而且,由于評價表的激勵作用,學生也會用評價目標來要求自己。這樣,評價促進學習的教育價值也得以體現了。
三、促進評價多元
在美術教學中建立新型的評價體系必須體現多元性,它包括評價目標多元、評價主體多元、評價工具多元。其中,評價主體多元顯得尤為重要。以前,我們總是把教師作為唯一的評價者,而他們的評價對象也僅是學生。
實際上教師、學生和家長都應該是評價的參與者。其中,家長問卷調查,既可以及時了解學生在家的美術學習活動,又是讓家長參與學生評價的形式。
例如:可以在家長中發(fā)一張問卷調查表:1.你孩子最近經常進行哪些美術活動(如畫畫、折紙、泥塑等)?2.你孩子最近一周的美術活動時間總量有多少?3.你覺得孩子最近在美術學習中遇到的最大困難是什么?4.你對美術老師有什么建議?回收家長問卷后,教師對相關信息進行整理,改進教學。
新課程的評價理念強調:“課程評價發(fā)展人,使學生、教師、學校也成為評價對象的同時,其價值主體有可能因其評價主體地位的確立和保障而獲得重視和提升?!币虼?學生、教師、學校、家長都應成為平等的評價主體,相互溝通合作,發(fā)揮各自的評價作用。
四、確保激勵功能
如果教師習慣于為學生擬定一個統(tǒng)一的評價標準,達不到要求的或偏離標準的學生就會受到批評或指責。有的甚至于受到老師和同學的冷嘲熱諷……可想而知,長此以往,這些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將會受到嚴重的打擊,創(chuàng)作的靈感遭到遏制,剩下就是小心翼翼地按老師的要求去做。
這種預定式的評價模式讓我們無情地抹殺了孩子們的個性。因此,我們有必要構建一個新的評價模式,尊重多元價值取向,尊重個體差異,注重對個體發(fā)展獨特性的認可,給予積極評價,發(fā)揮學生多方面潛能,幫助學生擁有自信。
《藝術課程標準》中強調“藝術課程的評價注重學生在原有的水平上的發(fā)展,尊重學生富有個性或獨特的表達方式,注意學生在文化背景、社會環(huán)境、經濟狀況、語言、性別方面的差異,給予公平對待。
在我們實施有效的語言評價的同時,一些非語言評價也能激勵學生的學習。如學生遇到學習困難時,教師給予一個鼓勵的眼神。把一些“后進生”的作業(yè)混入“優(yōu)等生”的作業(yè)中一起展覽等。通過非語言激勵評價,可以拓展和豐富評價的方式。
五、注重形成評價
新課程倡導建構主義的學習觀,把學習看作是一個積極主動的建構、生成過程,學生應該利用自己已有的生活體驗、經驗去建構由自己賦予意義的知識。要對這一建構過程進行評價,就應采取形成性評價的方式。
形成性評價的任務是對學生日常學習過程中的表現、所取得的成績以及反映出的情感、態(tài)度、策略等方面的發(fā)展作出評價。采用形成性評價,能夠更好地激勵學生,幫助學生能動、有效地不斷調控自己的學習過程。
期末時,可以讓學生回顧一學期的單元作業(yè),評出最佳作業(yè)。它能全面地評價學生各方面能力的發(fā)展。此外,還有課堂討論評定法、項目活動報告、作品展示、師生面談等靈活多樣的方法。
評價標準多元化、評價形式開放化、評價過程動態(tài)化、評價方法多樣化、評價主體互動化,把師生情緒、交往狀態(tài)、思維狀態(tài)、目標達成和諧統(tǒng)一。這評價,怎一個“優(yōu)”字了得!
(江蘇省東海安縣房山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