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劍虹
幼兒啟蒙教育就是根據(jù)幼兒的生理和心理特征,靈活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在幼兒情感、生活態(tài)度、好奇心、生活自理能力等方面培養(yǎng)其個性特征。在以幼兒為對象的教育實踐中,有的教師花了很長時間,付出了很多精力,對幼兒反復教育,卻收效甚微,甚至適得其反,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沒有針對幼兒的心理特點加以適當引導,教育方法過于生硬,忽視了幼兒的心理健康教育。要提高幼兒教育的教學水平,必須加強和重視對幼兒的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學過程中,實時進行心理引導,把心理健康教育貫穿到幼兒教育的每個環(huán)節(jié)中去。通過不斷的實踐與探索,我們覺得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一、充分認識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心理健康教育是幼兒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目的是要使幼兒的心理達到與其個性、生理、生活態(tài)度、精神面貌等相互協(xié)調,穩(wěn)定發(fā)展的狀態(tài)。由于幼兒年齡小,自我意識處于萌芽狀態(tài),智力、心理發(fā)育不成熟,自我調節(jié)和控制能力差,在幼兒教育中,就必須考慮幼兒的群體特征和個性差異。在指導思想上突出心理健康教育和人文關懷,既要重視知識教育、技能教育,也要重視心理教育。
在幼兒教學中,利用教師講解,講故事,組織活動,做游戲,參觀游覽等方式,加強心理教育和心理引導。讓幼兒在平時的教學中潛移默化的接受心理健康教育,使之心理與知識、技能相互滲透,相互促進。幼兒既能體驗到生活學習的樂趣,增長了知識,強化了技能,又培養(yǎng)了樂觀的態(tài)度、堅韌的毅力、優(yōu)秀的品質、飽滿的精神狀態(tài)。
二、準確定位心理健康教育的可行性
幼兒的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其特殊性和內在規(guī)律。筆者認為,與其他群體的心理教育不同,幼兒的心理健康教育一般不具有獨立性,它是依附在幼兒的其他教育教學活動中,滲透在幼兒教育的方方面面。這也是由幼兒的心理特征、智力發(fā)育所決定的。做好幼兒心理健康教育要做好三個階段:第一是要正確認識幼兒的心理狀況,包括每個幼兒的心理特征,然后,對癥下藥,有針對性地加以心理引導,通過幼兒的言語、表情、行為表現(xiàn)透察其內心活動,分析其心理、性格特征,經(jīng)教學活動的安排,加以引導,扶正,逐步達到積極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第二是幼兒園要發(fā)揮幼兒心理教育的主要作用,采用多種形式和方法,注重心理引導,搭建學校、家庭、社區(qū)共同關心幼兒心理成長的平臺;第三是要分析總結,不斷總結幼兒心理教育的經(jīng)驗和方法,堅持幼兒的群體教育與個體輔導相結合,尊重幼兒的個性和多樣化心理,不斷提高幼兒心理引導的效果。
三、正確分析幼兒的心理性格差異
做好幼兒的心理健康教育,前提是準確把握幼兒的心理活動特征。而開啟幼兒心理這扇門的“鑰匙”,在于我們平時與幼兒的接觸中,多觀察幼兒的行為表現(xiàn)、說話談吐、情緒表情,既要做老師、長者,也要做幼兒的朋友、知心人,善于與幼兒交流,玩耍,分析其心理,真正融入到幼兒的生活中去,并能根據(jù)幼兒的平時表現(xiàn),分析總結幼兒的性格心理特征,再加以心理引導,提高教學活動質量。
幼兒健康心理的外在表現(xiàn)為:1.喜歡與人交流,談心,并把它作為一種生活樂趣;2.有一定的好奇心,肯于思考,熱心觀察周圍的事物;3.自信不自卑;4.有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能自主解決一些小的困難;5.樂于參加集體活動,積極踴躍;6.與他人關系較好,會關心幫助他人;7.犯錯誤時,能接受別人勸導,有一定的自我約束能力。
通過分析幼兒平時在這些方面的表現(xiàn),我們可以把有一定心理傾向的幼兒歸納為以下幾種類型:1.“抑郁內斂”型,2.“情緒突發(fā)”型,3.“默默無聞”型,4.“恐懼壓抑”型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歸納的是不同幼兒的心理傾向特征,是幼兒心理發(fā)育的正?,F(xiàn)象,而不是心理疾病、心理問題。不同幼兒由于遺傳、家庭背景、生活習慣等因素,表現(xiàn)為不同的性格和心理特征是必然的。這就需要我們教師的愛心和責任,根據(jù)不同的個體特征因材施教。教育如此,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更是如此。
四、科學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
要創(chuàng)新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就要求我們幼兒教師不斷推陳出新,以多樣化的、符合時代要求的形式開展對幼兒的心理健康教育。根據(jù)幼兒的特征及個體心理差異,在幼兒教學的各個方面都要體現(xiàn)對幼兒的心理引導。具體表現(xiàn)在:1.教師上課、講故事要貼近生活,能激起幼兒的興趣和參與的激情,善于提出問題,引導幼兒思考回答,也可以組織幼兒集體討論,鍛煉幼兒的交際能力,言語表達能力和組織感。2.通過群體性的游戲活動培養(yǎng)幼兒爭先、協(xié)作的精神,樂觀、向上的心態(tài)。通過不同主題、角色的設定,情節(jié)的設計,讓幼兒在娛樂中形成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要創(chuàng)新游戲形式,豐富游戲內容。游戲活動中,注意不同性格、心理幼兒的分組搭配,使幼兒在游戲中相互交流,取長補短,既可以是一對一的活動,也可以是分組或群體性的游戲,既可以是幼兒相互間的游戲,也可以是幼兒與父母的親子游戲。3.不定期的舉辦幼兒教育講座。父母應為幼兒成長提供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4.舉辦幼兒的社會模擬活動。根據(jù)不同的社會場景,克服幼兒的任性、封閉、不合群毛病,增強幼兒的社會認知能力。比如如何遵守交通紀律,如何幫助他人等等。5.對有較強心理傾向的幼兒,教師要更加愛護,關心,通過談話、交心,解開幼兒的心理癥結。
為此,我們認為在幼兒心理教育中,既需要認識到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準確定位,創(chuàng)新方式方法,更需要我們的幼兒教師具備愛心、耐性、責任心,在幼兒教育中,真正走進幼兒的內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