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到高一上第一堂作文課了。教材安排的學習重點有兩個:一是培養(yǎng)感受與思考生活的意識;二是寫出自己對生活的獨特感受。面對新來的學生,如何在作文課堂上來個開門紅?意外的機會來了!我們教室西邊50米處有一棟老屋要拆除,將在老屋的舊址建起新綜合樓。工程隊開來了大型挖掘機、五臺卡車,學生將目睹有聲有色的場景。我在拆遷開始前明確提出觀察要求:用多種感官感受場景,記下所見所嗅所聞和當時的心理感受;觀察要有自己的側重點。面對新環(huán)境中的大場景,學生觀察時興趣很濃,注意力集中,為完成教學目標創(chuàng)造了條件。
上課了,我說:“大家先說說,拆除老屋的場景留給你的總體印象是什么?”
溫馨:“場景很壯觀!”
劉鵬:“快得驚人,三層三十間老屋不到四個小時就蕩平了!”
陳慧、韓璐異口同聲說:“大型挖掘機叫得最歡,手臂一揮,老屋成排的倒。勝過上百人!”
楊興瓊生怕落后了,搶著說道:“工人們了不起,場景壯觀、快得驚人!”
教師:“你們只是談了對拆遷老屋場景的總體印象,這還不能給人以身臨其境的鮮活感!你對現(xiàn)場的總體感受要靠具體的細節(jié)來表現(xiàn)。內(nèi)容要實在,表述要準確;要活,繪聲繪色繪形,活靈活現(xiàn),比如人的動作、表情、聲音,拆房現(xiàn)場的聲響、色彩、氣息等等,你要用各種感官去攝取‘形象,來寄托你的感受,給人以真切感。請大家以口頭作文的方式來描繪自己感受到的現(xiàn)場。”
溫馨:“工地上挖掘機‘轟轟作響,只見挖掘機將長臂一伸,就像一個巨人將長臂大手搭在房屋的墻壁上,輕輕一抹,轟然一聲巨響,半間房屋隨即倒塌了。頓時,一團黃色的土煙應聲騰起?!恰?,圍觀者們發(fā)出驚叫后,好像突然停止了呼吸,張大嘴巴,瞪著眼睛,足足凝固了分把鐘。一時間,整座樓房和附近的一切建筑,還有正在手舞足蹈的挖掘機,都淹沒在黃煙之中。工人的吆喝聲、機器的吼叫聲、房屋崩垮的撕裂聲,老屋的霉臭味、飛塵的土腥味、各種說不出名兒的氣息,黑瓦灰磚,黃土灰……把一向動靜有序的校園攪和得喧鬧混亂,卻又有了少見的氣勢。”
劉鵬:“上午九點鐘左右,剛好是上第二節(jié)課的時間。工地上挖掘機發(fā)出陣陣的轟鳴聲,似乎對著那兩座樓房吹響著獨特的沖鋒號,工人們帶走了一些東西,呼喊著,奔跑著,撤離現(xiàn)場。只有那座樓房巋然不動。那兩座樓房一座三層,一座兩層,少說也有三十間屋子。有人說,這兩座房屋在當年花了大約半年的時間建起來的。操場的跑道足足有四五十米長,在它的遮擋下因曬太陽的時間短,顯得有些潮濕。挖掘機開始向這兩座古老的樓房進攻了,一陣一陣的,噴吐著不同旋律的轟鳴聲。挖掘機長長的手臂伸向房屋,房屋不時地發(fā)出巨響,一扇一扇的磚墻相繼倒塌了,振騰起團團的黃色煙霧。只見房屋倒塌了一個角、半扇墻,一間、兩間、四間,一層、二層……機器的轟鳴聲、房屋的倒塌聲,人們的驚叫聲,交織在一起?!b忊彙⒍b忊彙谒墓?jié)課下了,剛好是十二點。工地上已經(jīng)很靜了。兩座樓房不見了,只看見滿地的磚頭,破損的水泥板?!婵煅?‘神速!過往的行人不時地驚嘆著?!?/p>
韓璐:“‘學校要拆運動場東南角的兩棟樓房了,請師生們注意安全!學校發(fā)出了安全警告。第二天上午,九點鐘左右,工地轟轟隆隆開來了一臺大型挖掘機,很快就投入到工作中。挖掘機時而爬升,時而退下,在長臂有節(jié)奏的一升一落之間房屋在搖晃,在崩塌。一時間工地上塵土飛揚,夾雜著隆隆的機器聲和房屋震耳的崩塌聲。一個小時過去了,兩個小時過去了,三個小時過去了。隨著時間的推移,樓房龐大的身軀逐漸變小,直至沒有了??粗@一切,有人情不自禁地贊嘆說:‘要是用人工來拆的話,現(xiàn)在是九月份,恐怕會趕在2009年元旦前拆完,算是元旦獻禮了!其他人聽了無不會心一笑。”
楊興瓊:“拆完了,真是太快了,這些人真是厲害!其實,我一直在觀察挖掘機的司機,他是我的堂哥。他原來也很貧窮,上技校學會了開汽車、挖掘機、吊車,憑技術憑勤勞才富了起來。拆屋前幾天,我的堂哥就和其他工人一起,上屋卸瓦拆椽子;挖掘機在他手里像是小小的魔方,手臂揚起,挖斗觸墻,像裁紙一樣,刀到壁斷,又輕又準;手臂俯伸,挖斗向內(nèi)拉回,不幾下就摳出一道深槽;挖掘機轉向特有意思,挖斗抵地,長臂用力,朝想要的方向扭動車身,幾下秧歌,這龐然大物居然輕巧地向左轉向右轉向后轉!……機器再好靠人用,這些人真是厲害!我站在操場邊上望著一大堆破殘的磚頭,有著一種如釋重負的感覺。三個多小時前,那兩座樓房還矗立在那里,似乎在做最后的沉默?!?/p>
教師:“同樣是觀察體驗拆除老屋的場景,但各人描述的畫面,相去甚遠,正如蘇軾所說‘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這是因為各人的注意點、興趣點不同。其實,這種差別是由思考問題的角度不同而產(chǎn)生的。文章不是無情物,總是要表情達意的,或者借此表現(xiàn)對生活的一種認識,或者借此表現(xiàn)在生活中獲取的一種情趣。本次作文就是訓練在體驗生活的基礎上思考生活。拆除老屋的場景擺在大家面前,剛才幾位同學念自己的作文片斷,那你們想過沒有:眼前的事兒帶給我們什么情趣?眼前的事兒引發(fā)我們對人生、社會、自然的什么認識?譬如拆除老屋快得驚人,而建設一幢新樓快嗎?大家議議,看從拆除老屋能引出多少條思考來?!?/p>
溫馨:“拆除老屋時的大場景有氣派有氣勢,吸引了校內(nèi)外的人。看來,事要大聲勢,人要大手筆!我就喜歡驚天動地!”
楊興瓊:“挖得快靠什么?靠現(xiàn)代機器,靠技術,靠知識。如果用人拆人挖,真不知鬧到猴年馬月。那句老話沒錯,知識就是力量!”
楊劍橋:“工人們很辛苦,早起晚睡,曬太陽淋雨,拆屋時有危險,響聲炸得聾耳朵,氣味兒嗆人。是他們用血汗建起高樓大廈?!?/p>
馬定橋:“從建房慢拆房快,我認識到一個理兒,就是成事艱難壞事簡單?!?/p>
陳慧:“據(jù)說,剛拆的房屋過去神氣過,一些了不起的人在那兒上過課,我就是沖著它才從南漳到二中讀書的。不過,她現(xiàn)在太像老太婆了,讓‘老太婆死了,建一棟新樓,值!不要被過去的成績擋住了前進的路?!?/p>
教師:“這些思考都是理性地、直白地表達了出來,可以視為一種方式;如果所有人都這么寫,就顯得千篇一律,單調(diào)乏味了。作文要求寫自己對生活的體驗,暗示我們應該敘事,寓思考于敘事之中。揭示思考之得的文字可以是議論,也可以含蓄的包蘊在敘述性文字里。你打算怎樣用筆‘點睛,讓讀者了解自己的中心意義或者某種情趣?陳慧不僅有思考,還注意表達‘意義的語言。需要說明的是,沒有描述拆除老屋的場景和回
答眼前的事兒引發(fā)我們對人生、社會、自然的認識的同學,要簡介一下前面兩個問題的答案,使你的回答有一個文章背景。”
秦軍:“我要表達的是對新大樓的期待。在寫拆屋的場景時注意寫自己心里的想法:我們沒有像樣的圖書室和實驗室,快快拆吧,拍手歡迎!但是,我不想直說。我將這樣寫:……舊樓房被挖掘機嚇癱在地,變成破磚碎瓦。按車計酬的卡車,像狗搶骨頭一樣跑得真歡!按老師的吩咐現(xiàn)場看了幾小時,我眼前的鏡頭便快了,挖基槽行磚砌墻,第一層,第二層,第三層,第四層,我們在新樓上實驗課,我們在嶄新的寬敞明亮的閱覽室讀電子書。我祝福新樓建設一帆風順?!?/p>
教師:“秦軍和陳慧都從拆屋中生發(fā)出自己的思考,表達上一個含蓄,一個明朗。值得學習?!?/p>
教師:“讓我們以韓璐同學的口頭作文為例,討論一下怎樣行文。好,大家聽了韓璐同學對拆除老屋的場景的描述及其思考,先聽聽他自己的想法:擬一個什么題目?行文的思路怎樣?”
韓璐:“我擬的題目是”晾人的速度。我的構思是先寫拆除老屋的過程,突出兩點,一是老屋的高大,一是挖掘機拆得快,以高大的樓房在幾個小時被蕩平來反映驚人的速度;再用對比,拿我的鄰居為例拆舊房起新房,用一年多時間,來反襯拆除老屋之快;最后,用議論來點題,感嘆速度之快?!?/p>
教師:“哪位同學幫助韓璐完善一下。”
劉偉:“根據(jù)韓璐同學的描述,我覺得這個題目像小學生的作文題目,建議換成‘速度的背后,因為拆除之快靠的是人的智慧,靠的是機器的力量,靠的是科技的力量。這樣立意就更深一層。楊興瓊就是從這個角度思考的。”
王曉春:“我覺得除了劉偉說的立意要深一些外,還要由此聯(lián)想開去,應該還有更多的情況,如小湯山醫(yī)院的中國速度讓世界震驚……讓我們的視野更寬闊一些,使我們的立意大氣一些?!?/p>
教師:“韓璐,他倆的建議你可以參考。其他人可以仿照這個例子,把分步進行的片斷練習擴展到整篇的作文。寫作的重心在哪兒?在觀察、體驗拆除老屋的過程。寫這個過程要有頭有尾,言之有序,把自己攝取的‘形象充分的逼真的告訴給讀者。這是我們一起上的第一節(jié)作文課,從片斷練習看,大家的觀察、體驗、思考、交流,都很投入,也很成功,可以說是‘開門紅。下一節(jié)寫整篇的作文,我們都來一次‘開門紅,好不好?有信心首戰(zhàn)告捷的站起來,舉起手臂!”
“有信心!”大家紛紛起立,舉臂如林。
教師:“我們必須明白生活中不是缺少了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羅丹語)要用心觀察周圍的社會生活,留心白然界的變化,把外在的東丙和內(nèi)心的感情連接起來,才能產(chǎn)生鮮明生動、印象深刻的感受。不僅如此,還要在感受生活的基礎上,由此及彼,間接地認識客觀事物;由表及里,把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發(fā)現(xiàn)一類事物的本質(zhì)或各類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由個別到一般,使思考更有典型意義,這樣才能提高我們駕馭生活的能力。同時,把我們對生活的感受和思考表達好,都要憑借語言,斟酌、選擇詞句同樣重要。一句話,體驗,思考,表達,一個都不能少!”
至此,我宣布下課。多年來,我們都想上好第一堂作文課,讓新生領略高中作文課的新氣象,結果往往事與愿違。現(xiàn)在,我們指導學生貼近眼前的事,體察事件的過程,用感官攝取形象,用心靈體會滋味,聯(lián)系老屋的歷史和舊址上的明天,從拆遷老屋的場景中某一角度來想一想“意思”或“意義”,讓學生在自由輕松的氛圍中,具體生動地表述所見所思,居然盤活了這節(jié)課。學生充分地展現(xiàn)了自己的積極性和潛能,下課了還意猶未盡。由此,我想起了楊初春的快速作文指導,他不受學生已有基礎的制約,尋找一個最佳突人口,讓不同基礎的學生都寫出好作文,獲得了成功。今天這節(jié)課,出乎意外,但帶給了我們關于作文的一些新思考。我很欣慰,感到帶勁!
王傳文,湖北省保康縣第二中學語文教師,發(fā)表論文十余篇,參編著作多部,多次獲得全國作文指導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