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旭輝
地方組織法規(guī)定,人事任免權是各級人大的一項重要職權。人事任免范疇包括任免、決定任免、批準任免以及選舉、罷免、撤職、接受辭職、決定代理等形式,程序性很嚴,稍不注意,就會出錯。特別是“雙過半” “單過半 ”適用語境容易混淆。下面進行簡單辨析。
【詞語定義】
“雙過半 ”: 在選民直接選舉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時,選區(qū)全體選民過半數(shù)參加投票,選舉方為有效。代表候選人獲得參加投票的選民過半數(shù)的選票,始得當選(選舉法第四十一條)。
“單過半”: 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進行選舉和通過決議,以全體代表的過半數(shù)通過(地方組織法第二十條)。
【適用語境】
“雙過半”僅適用:直接選舉縣、鄉(xiāng)兩級人大代表。
“單過半”適用五種情況:
1.選舉上一級代表??h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在選舉上一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時,代表候選人獲得全體代表過半數(shù)的選票時,始得當選。
2.補選上一級代表??h級以上的地方各級人大常委會在補選上一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時,代表候選人獲得全體常委會組成人員過半數(shù)的選票時,始得當選。
3.罷免人大代表。代表的罷免必須由原選舉單位以全體代表的過半數(shù)通過,或者由原選區(qū)以選民的過半數(shù)通過。
4.選舉國家機關工作人員??h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本級人大及“一府兩院”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以全體代表的過半數(shù)通過。
5.表決任免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在任免地方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中,候選人得票數(shù)超過全體常委會組成 人員半數(shù)方能通過。
【常用辨析】
1.縣鄉(xiāng)兩級人大代表的選舉、罷免分別適用“雙過半”和“單過半”原則。同一事物的正反過程表現(xiàn)出不對稱性。有不少基層人大工作者常忽視這一點,認為選舉縣、鄉(xiāng)人大代表適用“雙過半”;然后逆向思維,想當然地把罷免縣、鄉(xiāng)人大代表也誤以為適用“雙過半”原則。這一點要引起高度重視。
2.縣級以上人大常委會會議通過決定、決議時,適用“單過半”原則。無論是舉手表決,或者書面表決、按鍵表決,必須達到常委會全體組成人員過半數(shù)通過。
3.表決人事任免議案,也適用“單過半”原則。比如,某市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27名,某次常委會會議出席25名,對某一人事任免議案表決得同意票13票,則通過率為48.1%,按照“單過半”原則,這一人事任免議案未能通過,而不能按同意票占當天出席會議人數(shù)多少計算。
(作者單位:河南省汝州市人大常委會)
更正:本刊2009年第3期刊發(fā)的《簡評中外人大研究現(xiàn)狀》一文,作者為“孫瑩”(作者單位:香港大學法學院)。由于編者疏忽,誤為“孫英”。特此更正,并向作者和讀者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