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麗娥
摘要:地圖是地理學習的重要工具。熟練運用地圖。學會讀圖、繪圖、分析地圖是學生的基本技能。教學中要培養(yǎng)學生繪圖的技能,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及思維能力。
關鍵詞:讀圖;繪圖:基本技能;地理教學
地理教學離不開地圖,地圖是學習地理的工具。地圖可以使復雜的問題簡單化,抽象的問題具體化。所以在地理教學中,如何學好地圖并運用好地圖顯得至關重要。新的課改要求學生學會熟練運用地圖。讀圖、繪圖、分析地圖成為學生所必備的基本技能。因此。在我們的教學中,針對不同年級、不同學段的學生進行運用地圖技能的訓練,培養(yǎng)學生觀察力、想象力及思維能力,已成為搞好地理教學的重要內容。
一、運用地圖、圖表訓練學生的馕圖、析圖、用圖的能力
為了提高學生的讀圖、析圖、用圖的能力,增強學生主動探究問題的能力,在教學中我堅持做到以下兩點。
首先是讀圖。讀圖是關鍵、是前提。正確的讀圖為以后的分析圖表奠定了基礎。學習地理,學生理解課文的能力高于讀圖的能力。這可能與學生喜歡讀書而不習慣于讀圖有關。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以文助讀的方式,先把課文所描繪的事物在地圖中找出來。一一對應,然后圖文互換,學生看著地圖再復述課文中的內容,直到能熟練看著地圖敘述完有關內容為止。如講區(qū)域地理時,大量的直觀的概念及分布知識,諸如經(jīng)緯度位置、海陸位置、陸地輪廓、地形地勢、湖泊分布、河流走向等均可以通過學生自己讀圖而得出結論。學生讀課文,腦中要有地圖:看地圖時,能夠聯(lián)系到課文中的內容。這樣讀圖,記憶更扎實,效果更好。
其次是對圖像分析能力的訓練。在地圖上分析地理特征,就是運用一般的地理原理,對地圖上所反映的材料做出切合實際的分析。讀圖是解決“是什么”、“有什么”,對問題做出一個簡單的判斷,而分析地圖是解決“為什么”的問題,所以教師應該根據(jù)地圖,設計一些問題,讓學生進行思考,培養(yǎng)讀圖能力,發(fā)展思維能力。如在教“中國地形概況”時,引到學生看掛圖“中國地形圖”,可設計以下問題:1我國西部涂棕色和白色地區(qū)的海拔、高原及高原以東、以北分布的幾條大山脈;2由第一階梯向東、向北的海拔、高原、盆地,東至哪些山脈,海拔高度發(fā)生了什么變化;3從地勢第二階梯翻越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向東,地圖上顏色的變化、海拔、地形的變化。然后結合“中國地勢階梯狀分布示意圖”,在地圖上找出規(guī)律,得出結論: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地形多種多樣,山區(qū)面積廣大。這種地勢使我國東部深受來自太平洋的濕潤氣流影響,降水豐富,這種地勢也對河流的流向產生了影響。這樣既使學生掌握了讀圖分析的一些基本方法和步驟,同時又使學生增強了讀圖分析的實際能力。使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得到發(fā)展。
二、繪圖技能的訓練
繪圖技能是中學生學習地理的一項基本技能。在實際訓練過程中,可采用以下兩種方法進行。
(一)以興趣小組為主,主要放在課外活動時間,繪制教學掛圖。由于我們的學生大部分來自農村、山區(qū),學會繪制教學掛圖為他們今后的教學工作會帶來一定的方便。首先,利用投影儀,將底圖放大,然后用鉛筆勾出圖的輪廓及重點內容,最后用分層設色法圖色,再用相應的字體標出地理事物的名稱,表明比例尺圖例及繪制日期等。這樣。學生不僅熟悉繪制掛圖的方法步驟。而且還掌握了繪圖技巧。他們的掛圖受到本校其他學科教師的好評,在科技活動中受到其他學校參觀者的贊揚,被認為很具特色。
(二)課堂繪圖練習。主要是畫簡圖,重點是中國輪廓圖、河北省輪廓圖及各大洲輪廓圖,每節(jié)課必練,教師依次巡視,適當指導,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解決,大大活躍了課堂氣氛。在舉行的三年級各科基本功比賽中,學生們三筆兩筆干凈利索地將中國輪廓圖展現(xiàn)在黑板上,博得廣大師生的陣陣喝彩。過硬的基本功訓練,為他們以后講課、板圖打下了基礎,同時也提高了自身素質。
經(jīng)過兩年的教學訓練。我們體會到訓練要目的明確,增強計劃性,訓練過程要規(guī)范化、程序化,同時注意調動、啟發(fā)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培養(yǎng)分析、判斷、推理的綜合能力,只有這樣。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總之,地圖的學習是學好和運用地理知識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手段。只要學生能做到經(jīng)常主動地讀圖、析圖和用圖,就會逐步地掌握運用地圖分析地理知識的能力。如果學生在課下自覺、主動練繪圖,生活中多觀察其他的平面圖。則學生的讀圖、用圖能力和思維能力以及地理技能方面必將有較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