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利平 王之朋
聆聽
何利平
小時候,鄉(xiāng)下外婆家那排白墻黑瓦就如已經(jīng)泛黃的黑白照片,永遠留在了記憶里。那雨點敲擊瓦片的清脆樂音,始終在我耳邊縈繞。
總是在夜間萬籟俱寂時,雨悄然襲來,敲打著瓦片,將我驚醒。叮叮咚咚,像古箏,像編鐘,像缶,像琴……然后我在這種催眠中睡去,夢里有外婆呼喚雞們吃食的聲音,有鴨子嘎嘎叫的聲音,有外公吧嗒吧嗒抽煙的聲音。醒來,又是陽光明媚的早晨,而房檐的瓦上還輕輕滴嗒著水珠,每一顆水珠里都裝著一個太陽。
后來,我隨父母遠離了家鄉(xiāng),再也沒聽過那讓我如癡如醉的聲音。
時光荏苒。地球在旋轉(zhuǎn),旋轉(zhuǎn)的我們一直在迷茫,迷茫的我們一直在追尋,追尋的我們一直在思考,思考的我們卻被上帝嘲笑。一直以為生活中再也找不到童年的美好,一路上跌跌撞撞,我得到很多沒用的東西和失去很多有用的東西,心境變得如死水一般。我一頭扎進了文學的海洋,想讓文字來拯救我。在書里我看見人性的溫暖和愛,聽潮漲潮落,看云卷云舒。有時我也會一個人坐著冥想,想象生活中那片澄澈的藍天。
朋友說:“我們不會忘記過去,是因為我們沒有來到現(xiàn)在,不斷回憶會帶來無盡的傷害,所以,你要去聆聽現(xiàn)在?!?/p>
我聽白云在高樓間穿行的聲音,聽太陽在藍天綻放的聲音,聽風游走于城市的人群中,看見雨點把榕樹葉子洗得如綠寶石一般,葉子相互拍打就如孩童在歡笑,才知道了這是詩樣的歌和歌樣的詩。我聽見時間窸窸窣窣地爬過,聽見生命的鐘又響起,上帝仍然在偷偷發(fā)笑,而我卻繼續(xù)思考。我行走于城市之間,偶爾會在匆匆的人群中間,看到陌生人溫暖的微笑,心中便泛起層層漣漪。
我開始聆聽,鋼筋水泥有了鏗鏘。
聆聽一切,我盤膝而坐,雙手保持向上的姿勢,閉目,聆聽……
亮點品味
這是一篇優(yōu)美的抒情散文,作者用細膩的筆觸、唯美的文字給我們描繪了一幅幅用心聆聽的畫面,讓我們讀完如身臨其境,既感受到了作者的熱情,又體會到了生活的美好,實在是受益匪淺。本文寫作上也有鮮明的特點,值得我們品味借鑒。一是結(jié)構(gòu)清晰,脈絡分明。作者以時間為順序來結(jié)構(gòu)全文,先寫小時候在鄉(xiāng)下外婆家的聆聽,突出了那溫馨的感受和濃濃的親情;然后又寫長大后的聆聽,寫“我”對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后又寫現(xiàn)在的聆聽,突出了“我”聆聽的體驗和快樂享受。全文結(jié)構(gòu)很是清晰,讓人看一眼就能把握文章的主旨。二是語言優(yōu)美,令人回味。本文雖然不長,但語言相當優(yōu)美,讓人讀了給人一種美的享受。全文綜合運用了多種修辭手法,如“叮叮咚咚,像古箏,像編鐘,像缶,像琴……”這里運用博喻的手法,把雨聲的特點生動形象地表現(xiàn)了出來;又如“我聽白云在高樓間穿行的聲音,聽太陽在藍天綻放的聲音,聽風游走于城市的人群中”運用排比、擬人等修辭手法,既突出了聆聽的主題,又使語言富有美感。
聆昕自然之音
王之朋
“看庭前花開花落,望天上云卷云舒”,自然之音,大音希聲,雄奇壯麗與蕭
瑟凄然之中透出生命的真諦。
——題記
你是那衣香鬢影、仙袂飛揚的羞澀女子,從遠古走來,從《詩經(jīng)》里凌波微步、羅襪生塵,于是萬千詩人醉倒了,筆尖瀉下贊你的詩,繡口溢出念你的情?!熬G楊煙外曉云輕,紅杏枝頭春意鬧”,脈脈含情的春水是你明亮晶透的眸,春色是你嫵媚的笑靨;“荷葉搖搖招日暮,蓮女纖纖照清影”,濃艷超然的荷是你依舊青青的嘴角,夏日是你洋溢著的熱情;“雨到深秋亦作霖,瀟瀟難會此時心”,層林盡染、弱水三千是你飄揚的絲衫,秋雨是你婉轉(zhuǎn)的輕歌;“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翩躚婀娜的晶瑩雪花是你純美的心靈,堅硬深沉的土地是你廣博的胸襟,冬的使者在你耳畔呢喃,告訴你:“來年的花兒慢慢地開……”自然之音,孕育著生命的希望!
山頭的一團雪“嘩”得將冷臉笑成花面,桃花攻陷了小山頭,河水溢滿了池塘??茨侵︻^憔悴的梅,香消蕊零,在颯颯的風中仍挺立枝頭。想一想冬日里,雪色充盈了空氣,百花嬌嫩得不敢伸頭,這株傲骨的梅啊,早已“凌寒獨自開”。頗具韻致的花瓣,琥珀般具有攝人的魅力,不引蜂蝶,不舞雪飄。斑斑點點的紅與白透著嬌羞的神韻,更透著凌雪欺風的錚錚鐵骨!從枝頭托起的一朵朵塵世絕唱到繁花競妍時的孤零彷徨;夕陽里,乍暖寒氣仍留,“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我終于體悟到了梅的風流,梅的氣節(jié),驟然間我想到了有著梅一樣錚錚傲骨的易安居士。所謂大明湖畔,趵突泉邊,故居在綠楊深處,漱玉集中,金石錄里,文采有后主遺風。自然之音,孕育著磐石般的堅強!
自然的美,你不流連嗎?然而,今天請舉手看天,還是那般澌澌然如藍水晶般空靈嗎?請低眸窺泉,還是那般明亮,還有那般地撩人詩興、篩風弄月般的風情嗎?不是了,有些不是了。
人類啊,你不想再嗅一嗅那泥土蒸騰之氣了嗎?你真不憧憬“人行明鏡里,鳥度屏風里”的詩意棲居嗎?難道就不能再去用心、用靈魂去聆聽自然之音嗎?
亮點品味
這是一篇非常難得的習作精品,它在寫作上體現(xiàn)出如下的鮮明特色:一是引用自然,富含底蘊。我們不難看出,作者為了表達自己的心意,在文中引用、化用了大量的古詩文,這些古詩文既生動形象地表達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又信手拈來,恰到好處,既顯示作者廣泛、深厚的積累,又大大增加了文章的文化內(nèi)蘊。二是立意深刻,引人深思。如果作者僅僅寫自己聆聽自然,那么這篇文章還不算什么出奇,關(guān)鍵的是作者在結(jié)尾兩段巧妙一轉(zhuǎn),連用幾個反問句來表達作者的憂患意識,既引人深思,又使文章翻出了一層新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