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辦法的財主
有一次耶穌對一群十分有學問的人說:
“人的生命不在乎家道豐富?!?/p>
然后他說了一個記載在《圣經(jīng)·路加福音》第12章的故事:
有一位財主,田產(chǎn)豐盛,自己心里想:“我的出產(chǎn)沒有地方收藏,怎么辦呢?”又說:“我要這么辦,要把我的倉房拆了,另蓋更大的,好在那里收藏我的一切糧食和財物。然后要對我的靈魂說:‘靈魂哪,你有許多財物積存,可作多年的費用,只管安安逸逸地吃喝快樂吧?!鄙系蹍s對他說:“無知的人哪,今夜必要你的靈魂,你所預備的,要歸誰呢?凡為自己積財,在上帝面前卻不富足的,也是這樣。”
也許你會覺得奇怪,這個財主怎么看都是一個聰明能干的人,而耶穌竟然在這個故事中稱他為“無知的人”,為什么?
的確,這個財主是個聰明能干的人,他有豐富的田產(chǎn),多到無處可容;他會不斷地思考問題;他對自己充滿信心;他不僅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還為自己提供答案——拆去舊的倉房,另蓋更新更大的——然后立刻付諸實行;同時,他也是一個懂得享受生命、尋求快樂的人,他對自己說:“只管安安逸逸地吃喝快樂吧!”這句話多么像現(xiàn)代功利主義者的座右銘。J·S·Mill說過一句非常有名的話,就是源自這位財主的靈感,他說:“吃喝快樂吧!因為明天我們將會死!”具有上述這么多優(yōu)點的人,誰能說他不是一個聰明能干的人?
然而在耶穌說的這個故事中,上帝竟說這樣一位令我們羨慕的財主是一個“無知的人”,豈不怪哉!為什么?
在另一個場合,耶穌曾說過另一句震撼人心的話:
“人若賺得全世界,賠上自己的生命,有什么益處呢?人還能拿什么換生命呢?”
在這句話中,耶穌竟然跟我們大談生命中的賠賺之道。什么是成功?也許一個“賺”字就可以概括了吧?賺的人生就是成功的人生,賺!賺!賺!賺了就成功了!然而什么叫做賺?在賺進來的同時我們會付出去什么?如果在人生的收支表上不能平衡,入不敷出,我們的一生就賠定了。一個商人必須常常注意他的資產(chǎn)負債表,才能不被表面數(shù)字所迷惑,才能真正了解賠賺實況而作投資的考慮。那么我們有沒有好好地列出一張生命的資產(chǎn)負債表,仔細分析一下在我們?nèi)松拇笸顿Y中,究竟是賠是賺?
一般人面對人生只計算他賺到了多少,譬如名聲、地位、財富、享樂等等,然而人賺得了這一切之后,真能帶給他滿足和快樂嗎?請看偉大的亞歷山大大帝,有誰能像他在那么年輕的時候,就建立了一個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然而,這位年輕的君王還來不及享受他的功績,死亡就忽然來臨了。他眼看著他出生入死用血汗建立的大好江山,只好悲痛地留下了兩句遺言:
“看哪!我兩手空空而來,又兩手空空而去?!?/p>
著名的水彩畫家席德進先生滿心相信,自己60歲以后會在繪畫的境界及技法上有更大的突破精進,而創(chuàng)造一代畫風。然而,正當他意氣風發(fā)、雄心萬丈,準備向藝術(shù)的大海揚帆前進之際,不幸患上了癌癥。臨終之際席先生說:“我真不甘心,我好慘啊!”
新儒家大師徐復觀教授著作等身,學術(shù)影響極為深遠。新儒家學者一向強調(diào)生命中的內(nèi)在超越力,堅持人有由內(nèi)而外、自救救人的能力。然而一旦面對生死,人是否有足夠的智慧坦然面對,絕不是內(nèi)在超越或外在超越的夸夸其談就可解決的。徐復觀先生去世后,他的女兒徐均琴在《聯(lián)合報》副刊上寫了《人的文化,愛的文化——懷念我的父親徐復觀先生》一文,文章一開始就寫道:
“跟父親在一起的最后幾天,父親睡得很不安穩(wěn),時時喚祖母,時時急促地嘆著:‘好慘啊!好慘啊!’
問父親有什么要交代、囑咐的話,父親抿著嘴,很難過地搖搖頭,眼角噙著淚水。
每想到父親,浮現(xiàn)在眼前的,總是父親去世前,在至愛的兒女身邊所感受到的寂寞和失望?!?/p>
如果一個人艱辛奮斗走完了一生的道路,卻只能在臨終之際悲嘆“我好慘啊!我真不甘心!”“好慘啊!好慘啊!”那么,不管他過去走過的路有多輝煌,就他的人生而言,他是徹底地失敗了。
看了這些故事,你能知道為什么耶穌要稱那位聰明能干的財主是一位“無知的人”嗎?我們發(fā)現(xiàn)這位財主在擁有一切之后,竟然對他的靈魂發(fā)出了一聲呼喊:“靈魂哪!你有許多財物積存,可作多年的費用,只管安安逸逸地吃喝快樂吧!”他的問題在哪里?他的問題在于他想用錢財?shù)睦鄯e來滿足靈魂的需要,這種物質(zhì)與靈魂的錯置,使得他一切的財富化為烏有。耶穌直截了當?shù)刂赋鏊膯栴}所在,他說:“今夜必要你的靈魂,你所預備的,要歸誰呢?凡為自己積財,在神面前卻不富足的,也是這樣?!?/p>
人不管在物質(zhì)上有多富有,永遠填不滿靈魂深處的空虛。面對生死,面對終極,你是一個聰明的人嗎?
一堆廢物,等待潮水沖去
近代偉大的作家海明威,成就驚人。他寫下了很多偉大的作品:《戰(zhàn)地春夢》《戰(zhàn)地鐘聲》《旭日東升》《老人與?!贰S绕涫恰独先伺c?!愤@本小書,全文不過27000字,卻為他贏得了普立策文學獎及諾貝爾文學獎。他的書被改編拍成電影后,每一部都是名片,既叫好又叫座,為他賺了很多的錢。他雖然從來沒有進過大學,沒有任何學歷文憑,但是研究探討他作品的論文卻是汗牛充棟,更有許多人因為研究他的作品而得到碩士、博士學位,他被愛好文學的研究者尊為一位“寫作的藝術(shù)家”。所以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他似乎都是一位成功的現(xiàn)代人,甚至于享受生活、享受成功的果實,他也比別人強了許多。他在世界各地飛來跑去,一會兒去非洲打獵,一會兒到西班牙欣賞斗牛,或者到某一個美麗的海域捕魚。他喜歡歐洲的氣氛及情調(diào),這一切用他的錢、他的名都可輕易地得到。在他60歲生日宴會上,他大開流水席招待貴賓,從巴黎進口香檳酒,從倫敦預定中國菜,豪華奢侈,無人能比。然而奇怪的是,生日宴會后的海明威越來越覺得“什么都有了,卻沒有什么意思”的空虛,他得了一種很流行的現(xiàn)代病——憂郁癥。他想到“老”,想到“死”,想到一個人終有一天必須從他所奮斗的戰(zhàn)場上退下來,他覺得痛苦而憤怒,人一生的努力奮斗為的是什么呢?也許正像《老人與?!分械哪俏焕先艘粯樱?jīng)過整夜的搏斗,他得到的究竟是什么呢?當他精疲力竭地把他的戰(zhàn)利品拖回碼頭時,天漸漸地亮了,另一個新的日子即將展開,然而老人卻疲乏得沒有力氣回頭看一眼他辛勞整夜的戰(zhàn)利品。他步履蹣跚地爬回他那小小的住屋,躺在床上,昏昏睡去,什么也不知道(海明威在暗示什么?難道我們的一生也是這樣?經(jīng)過一夜的忙碌之后,只能把一切的“成就”留給明天——自己無力再看一眼的明天?)。第二天清晨,當曙光從海上照射到岸邊的時候,兩位陌生的觀光客來到海港,站在碼頭上看著老人辛勤終夜捕到的大魚,那條被鯊魚攻擊撕咬得完全不能辨認的魚。
“你看那是什么?”甲觀光客指著那項“戰(zhàn)果”問乙觀光客。
“那是一堆廢物,”乙觀光客連多看兩眼都害怕似的把眼光從那條魚身上挪開,漠然地對甲說,“等待潮水把它沖去?!?/p>
1961年7月2日清晨,這位偉大的作家在他愛達華州基肯鄉(xiāng)居的書室中,把他慣用的雙管獵槍的槍筒塞在自己的口中,扣動扳機,毀掉了他自己大半個腦袋。他的確是一個成功的作家,成功地享受他所賺取到的名利成就,然而就整個人生而言,海明威還是徹底地失敗了。
選自《白晝提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