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爐香,紅燭淚,偏照畫堂秋思。
眉翠薄,鬢云殘,衣長衾枕寒。
梧桐村,三更雨,不道離恃正苦。
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
溫庭筠(公元812年~公元870年)。本名岐,字飛卿,今山西祁縣人。文思敏捷,精通音律。每入試。押官韻(作八個揖的時間就能寫好十六句詩),八叉手而成八韻。時號“溫八叉”。他是第一個專力于“倚聲填詞”的詩人,其詞多寫花間月下、閨情綺怨,形成了以綺艷香軟為特征的花問詞風(fēng),被稱為“花間派”鼻祖。
溫庭筠的作品風(fēng)格。可用艷絕加愁絕來概括??墒沁@首作品卻很特別:它沒有過多的艷麗,展現(xiàn)在人們面前的是秋天的夜晚,一個孤獨(dú)的少婦,不梳理,少粉黛。在空空的房子里對雨難寐。這里一洗過去的濃艷和鉛華,用淡妝下的秋思秋景、秋雨秋夜來實(shí)現(xiàn)“愁絕”。人物的妝淡。是因?yàn)榍闈猓痪拔飻鄶嗬m(xù)續(xù)地淡描,也是為了烘托愁情的濃重。尤其是秋夜無寐、臥聽夜雨滴桐聲這一長期繚繞的意象,把女主角愁腸寸斷、淚流不止的形象凸現(xiàn)在人們的面前。這種以景物烘托形象的寫法,正如前人所說的。是書畫家“無垂不縮”高超手段的借用,其結(jié)果是含蓄蘊(yùn)藉,藝術(shù)感染力極強(qiá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