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女中音歌唱家瑪麗亞·瑪麗布蘭被視為19世紀浪漫時期的代表性人物以及美聲唱法的女神,是當時最杰出的歌劇女伶。瑪麗布蘭1808年3月生于法國巴黎,1836年9月23日逝世于英國曼徹斯特,她被同時期的音樂家譽為“嗓音非常具有彈性和張力的戲劇歌唱家”。羅西尼曾表示:“真是不可思議的人!她那耀眼的性格,使得所有的追隨者……以及所有我認識的女人,都望塵莫及!”瑪麗布蘭也因為她暴躁的個性和傳奇的一生,讓她的藝術生涯頗具戲劇性。
瑪麗亞·瑪麗布蘭出生在法國一個著名的西班牙音樂家庭。父親曼紐爾·加西亞是當時羅西尼最為推崇的男高音歌唱家,曾經在歌劇《塞爾維亞理發(fā)師》中擔綱阿瑪維瓦伯爵。加西亞也是一位作曲家和聲樂指導,瑪麗布蘭的聲樂教師就是自己的父親曼紐爾。父女兩人都具有寬廣美妙的歌喉和極端的個性。
瑪麗布蘭17歲踏上歌劇舞臺,并在倫敦的國王劇院合唱團擔任歌唱家。隨后,在父親加西亞的推薦下在羅西尼的歌劇《塞爾維亞理發(fā)師》中擔綱羅西娜一角,并從此引人關注。隨后,加西亞將該劇團以及該劇搬至紐約,父女倆以及瑪麗布蘭的妹妹鮑林·加西亞·維阿多特也在劇中擔綱重要角色,就此,加西亞一家也成為當時歌劇舞臺上頗為活躍的明星。他們演出的《塞爾維亞理發(fā)師》也成為當時紐約上演的第一部意大利歌劇。隨后的9個月,瑪麗亞·瑪麗布蘭在八個歌劇中擔綱角色,其中有兩部歌劇為其父創(chuàng)作。在紐約瑪麗布蘭遇見了一位銀行家,年長她28歲的弗蘭喬斯,僅僅是因為弗蘭喬斯允諾給父親加西亞10萬法郎的緣故。結婚數月后,弗蘭喬斯破產,瑪麗布蘭被迫依靠自己的頻繁演出來維持生計。次年,瑪麗布蘭回到歐洲。
回到歐洲后的瑪麗布蘭與比利時小提琴家查爾斯相愛并同居了6年,同時有了孩子。作曲家門德爾松曾經專門為這對情侶創(chuàng)作了女聲與小提琴的作品。1834年,瑪麗布蘭來到英國并開始在倫敦的舞臺上綻放歌喉。不幸的是,1836年4月,瑪麗布蘭從馬上墜落從此沒有再恢復健康,5個月后逝世于英國的曼切斯特。
瑪麗布蘭被譽為是羅西尼歌劇的最權威的詮釋者。她的嗓音具有驚人的彈性和伸展度,扮演的角色也非常寬泛,她的音域可以從低音D到中央C直至高音high C。她眾多的追捧者中包括了當時的著名作曲家羅西尼、多尼采蒂、肖邦、門德爾松以及李斯特。著名畫家Eugène Delacroix為瑪麗布蘭創(chuàng)作的肖像畫,也成為當時非常重要的藝術作品。
有趣的是,當代歌后塞西莉亞·芭托莉與當年瑪麗亞·瑪麗布蘭也有著相似的經歷。
塞西莉亞·芭托莉(Cecilia Bartoli)1966年6月4日生于羅馬,她的父親是羅馬歌劇院合唱團的成員,母親是抒情女高音。芭托莉自幼喜歡音樂,因為生活在歌劇院這樣的環(huán)境里,芭托莉從小就耳濡目染,浸淫在音樂之中。
1985年,芭托莉參加了羅馬電視臺組織的“天才”節(jié)目,第一次亮相就與著名女高音歌唱家里恰蕾利合作演唱《霍夫曼的故事》中的《船歌》,同時還演唱了《塞維利亞的理發(fā)師》中羅西娜詠嘆調。芭托莉皎好的容貌與驚人的聲樂技巧引起了人們的重視,初露鋒芒。1986年,芭托莉的演唱受到指揮大師卡拉揚的贊許,晚年的卡拉揚竭力提攜后輩,于是,芭托莉幸運地被邀請參加1990年薩爾茨堡復活音樂節(jié)。1989年,芭托莉在羅馬歌劇院首次登臺演唱《塞維利亞的理發(fā)師》中的羅西娜,引起轟動,人們驚呼羅西尼時代的羅西娜重返人間。這次成功為芭托莉贏得了聲望,漢堡、蘇黎世、科隆等地歌劇院相繼邀請她出演歌劇。
1990年7月,芭托莉參加了在紐約舉行的莫扎特音樂節(jié),當時她演唱的莫扎特歌劇角色得到了廣泛認同。芭托莉的藝術道路與迪卡唱片公司的音樂總監(jiān)與資深制作人克里斯托弗·雷本慧眼識才不無關系。芭托莉的首張專輯《羅西尼詠嘆調》,獲得了20萬張的銷量,并且上了“告示牌”古典排行榜,成為當年古典音樂唱片發(fā)行的奇跡,芭托莉也成了首錄專輯即獲成功的典范。1992年2月,巴倫伯伊姆邀請芭托莉在芝加哥演唱莫扎特的歌劇《費加羅的婚禮》和《女人心》,贏得了評論界的很高評價。
1992年是芭托莉事業(yè)輝煌的一年,她同時榮獲《時代》《美國音樂》《BBC音樂雜志》授予的年度最佳古典藝術家獎。1994年芭托莉在蘇黎世歌劇院成功演唱了羅西尼的歌劇《灰姑娘》。她的聲音低音區(qū)扎實穩(wěn)健,花腔技巧爐火純青,過渡音舉重若輕,漸強漸弱的變化更是不著痕跡,爆發(fā)力很強,音色豐滿。
在此次迪卡公司推出的CD《瑪麗婭》中,芭托莉以其極具個人特色的深情演唱,引領樂迷體驗十九世紀的音樂風情。也正是由于瑪麗亞與芭托莉的音域同屬次女高音,并擁有著相似的藝術經歷,使得這張專輯的演繹更加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