芮成鋼(攝影:馮剛)
央視《經濟半小時》的演播室讓我們很幻滅——在攝影燈亮之前,那基本上就是一片“廢墟”,主播臺上的報紙七零八落。哦,對了,據(jù)說《第一時間》“馬斌讀報”用的也是它——這張桌上的欄目的LOGO漢字都掉了部首。
這張主播臺讓人看到了卸掉燈光和脂粉后的電視工作者。在這個行業(yè),需要更多的是專業(yè)性或本身的功能性。他們被選擇是因為他們有用,而非用燈光和化妝即可打造出來的光鮮外表。
吳偉農
吳偉農和我們是多年的老朋友了,經歷也很傳奇。他在新華社做記者時就曾經為期刊中心另一本雜志《商學院》供稿,在美國讀完MBA到美敦力工作后還為《職場》的“學習公社”做過主題演講,給學生提供職業(yè)規(guī)劃咨詢。這次《職場》的特別策劃,他也向我們全面介紹了面試的各種知識和技巧,還給我們講了自己的面試故事。這些故事你可以在本期特別策劃中讀到。
鄧濤
鄧濤是《職場》的老朋友了,多次為我們提供了他獨到的觀點,在本期特別策劃中,鄧濤為我們描述了技術人員的崗位模型,講述了Google獨到的招聘流程和特點。鄧濤是一個嚴謹而又和善的人,采訪中,他會耐心地回答每一個問題,哪怕是稍顯尖刻的難題;流程中,他會多次確認稿件,直至配發(fā)的照片都堪稱完美,哪怕他正忙得可能都顧不上喝水。
雅尼斯
雅尼斯在微軟設計中心工作,有雅典和意大利兩國血統(tǒng)。此時他在中國沉浸于多元文化融合,樂不思蜀。對我們的采訪,他像對待他的設計作品一樣認真,希望提供多方面的信息。采訪前,他提前為我們介紹了一下外行人很少了解的設計行業(yè)特征,采訪時還找來了他最好的工作伙伴,和我們共同回憶他在中國的創(chuàng)意生涯與快意人生。
楊燦娟
楊燦娟是水無瀨忠篤的助理,是個來自云南的漂亮女孩。采訪過老板后,我們也希望她從員工的角度談一下工作中的中日文化差異。但這個學日語、留學日本,進日企、在日本文化圈里摸爬滾打多年的女孩對這些差異似乎早已習以為常?!霸诠ぷ髦?,這都不是問題啊!”我們不得不做了一系列的文化反芻,在這些交流中,助理同學也回憶起很多曾經生澀的感受,我們也對喚起他人的采訪興趣樂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