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世界上傳統(tǒng)文化非常深厚的國家之一,而中國的教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其間有許多方式是值得我們借鑒的?!皶x百遍,其義自見”就是成功的經(jīng)驗。在閱讀教學中,朗讀是必不可少的。它能調(diào)動人的通感,從各個角度進行篩選,得出結(jié)論。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讀是有利于學習效率提高的必要手段。人的各種器官可以互相溝通、互相作用。在學習的過程中,人體器官調(diào)動的越多、大腦得到的信息就越多、效率也就越高。如果當我們只用眼晴去讀,那么大腦得到的信息就是單一的,當我們不僅用眼晴還用嘴巴時,讀出來的聲音又作用于耳朵,當語感信息輸入人的視覺、聽覺器官時、大腦的感受幾乎是同時進行的,準確率就大大提高了,理解和感悟的效率成倍提高,由此可見,朗讀確實是學習的好方法。
閱讀教學,要讓學生達到在語言文字上去接近作者,最直接的途徑就是朗讀,而且也是最有效的。文字是形音義的統(tǒng)一體,音色、音長、音高構成了獨特的語言美感,傳達作者的意圖。在教授《鄉(xiāng)愁詩兩首》時,需通過閱讀來感受鄉(xiāng)愁的歆味,因為鄉(xiāng)愁是一種欲說還休、難以言盡的情感,它自古不變、源遠流長,對涉世不深的初中生來說,只有反復誦讀,細心揣摩,再結(jié)合自己的生活閱歷才能理解、領會其中的意境。老師可以一句話都不講,讓學生自己在反復朗讀中與作者進行情感交流,產(chǎn)生共鳴,所以說,朗讀有利于語感培養(yǎng),有利于學生對文章的意韻、情趣的整體感悟和把握。
朗讀不僅是讀的一部分,它還是聽、說、寫三種能力的基礎,有助于三種能力的提高。當學生出聲朗讀的時候,聲音通過耳朵傳入大腦,此時大腦會根據(jù)已有的知識迅速做出反饋,哪些地方讀錯了、讀得不當,哪些地方?jīng)]有處理好,它就會及時作出調(diào)整改進,這就鍛煉了聽的能力。有時候,為了讓學生朗讀的更好,我自己也范讀或播放錄音帶,對聽的能力有很大的提高。
中學課本中,適合學生年齡特點和閱讀水平的課文較多,讀起來瑯瑯上口。經(jīng)常朗讀學生會將文章中的詞匯、句式、表達方式慢慢變成學生語言儲存庫中的一部分,在口頭交流時會自然的脫口而出,顯然讀促進了說。同樣道理,學生通過讀而建立的儲備如果運用到書面表達上就促進了寫的能力。朗讀在語文中的地位不可忽視,教師們應采取有效的方法在閱讀教學中用好朗讀這個環(huán)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