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明確指出,改變課程實施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xiàn)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yǎng)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要以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為重點,建立新的教學方式,促進學習方式的變革。如何轉變自己在教學過程中的角色,將新理念、新思想體現(xiàn)在日常教學中,同時如何激活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自覺性,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作為一名與時俱進的政治教師,筆者在教學過程中也在不斷思索和實踐著。
一、培養(yǎng)學生分析教材內容的能力
在日常教學中,我十分注重培養(yǎng)學生對教材內容的理解及分析能力。例如,在初二思想政治課中,講到“法律是一種特殊的行為規(guī)范”一課時,啟發(fā)學生積極思考,只通過一個標題我們就可以讀出兩層含義,即一是“法律是一種行為規(guī)范”,二是“法律又與其他行為規(guī)范不同,它具有特殊性”。同時,基于對教材的分析,提煉出本課的重點,即:法律的三個特征和一個特點,使其清晰的講述給學生。
學生在掌握知識時,除要對基礎知識點熟練掌握外,對于知識結構的掌握更為重要。因為掌握結構具有比單純掌握知識點要有更強的組織和遷移能力。當學生能熟練掌握和運用知識結構時,他們便掌握了學習的主動性。而且,在近幾年的中考試題中也越來越強調考察學生對知識點聯(lián)系的能力。在學完每一課之后,啟發(fā)學生獨立歸納總結每課的知識框架結構,使每課的主體內容都能條理清晰的印在學生的頭腦當中。幾年的實踐經驗告訴我,這一方法確實對學生的分析問題能力、解決問題能力、知識遷移能力的提高大有幫助。
二、運用情感教學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
情緒、情感,是人對客觀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愿望和觀點而產生的體驗,是人對客觀事物的一種特殊的反應方式。表現(xiàn)為:或高興、歡樂,或憂愁、悲傷,或贊嘆、喜愛,或驚恐、厭惡。
初中生由于年齡小、知識根底淺、活潑好奇,偏愛形象思維,樂于接受教師的富于情趣的教學方式??涿兰~斯曾說:“孩子們求學的欲望是由教師激發(fā)起來的”。教師在思品課的教學中,就應該遵循學生情感發(fā)展的規(guī)律和心理,巧妙地運用教法,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情感體驗。我給初一學生上第一節(jié)課,首先在黑板上寫出“四有”兩個大字,微笑著問其含義。當學生們說出它的內容時,我親切地說:“同學們都應當把自己培養(yǎng)成‘四有’的社會主義建設者。但你們知道嗎?這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必須認真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才能逐漸確立,而這恰恰 是我們將要學習的思想政治課的內容?!苯又?,我介紹了一些革命老前輩,努力學習馬列主義,赴湯蹈火投身革命的事跡。講了雷鋒努力讀毛主席的書,終于成長為共產主義戰(zhàn)士的故事。例如,初三講到我國長江特大洪災及世界金融危機的情況,大家你一言我一句,氣氛相當活躍。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提出一些問題。如:造成特大洪災的原因有哪些?這對我國今后經濟發(fā)展有什么啟示?在世界金融危機的影響下,我國還能保持較快的經濟增長速度說明了什么?當今世界國際政治形勢如何?等等。通過提問,學生就會產生急于翻閱課本、學習知識的心理,這一節(jié)課就體會到小小的課堂講的都是大千世界的事情,政治課不單純是圈圈重、難點,背背知識點,而是一門緊密聯(lián)系實際的課程,從而使學生對政治課產生學習興趣。
三、注意培養(yǎng)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的能力
在教學方法上,我也進行了大膽地突破。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為討論法、問答法、講授法等,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在對待教與學的關系上,強調教的職責在于幫助,目的在于不教,而是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的潛能和性向,尋找、搜集和利用學習資源。于是,在教學中,對于某些內容簡單、結構清晰的框題,我則大膽放手安排學生自己提前準備,體驗“我做一回教師”的感受,給大家講述課程內容,在課程的最后幾分鐘再由我進行補充、小結。
此外,我還積極嘗試將小品劇引入到課堂當中來,例如,初二講到“依法保護青少年健康成長”一課,課前安排學生自編小品,把青少年依法受到的四方面保護以短劇形式生動演義出來。這激活了課堂氣氛,培養(yǎng)了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體現(xiàn)了新課程中的創(chuàng)新精神。
四、上好政治活動課,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就應正確處理好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作用的關系。在教學實踐中,我力爭每節(jié)課都要拿出一定的時間讓學生參與教學活動,如在課始五分鐘,我讓學生進行時事政治講演。課中我或留出時間讓學生自學;或讓學生參與問題的討論;或讓學生來充當教師進行課文講解;或將富有啟發(fā)性的題目采取小組搶答、點名回答等形式來完成。這樣,課堂不僅成了施展才華的競技場,也成了學生學習的樂園。
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必須改變那種漠視學生主體性的教育思想,必須營造寬松、民主的課堂教學環(huán)境,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并盡可能為學生參與課堂教學創(chuàng)造機會,師生之間以平等的主體參與課堂教學,在營造民主氛圍時,我覺得應注意幾條原則:①平等的原則。這是營造民主氛圍的起點,也是良好氛圍持久的保證。②全員參與的原則。這是營造民主氛圍的著眼點。③差異性原則。這是營造民主氛圍的保障。④激勵的原則,這是良好氛圍形成的動力。
我還組織學生成立興趣小組和開展社會小調查。在興趣小組,我組織學生學習有關報刊,讓大家了解、熟悉國內外大事、社會熱點,并開展時事知識競賽、新聞背景分析等活動。另外,也適時地開展了社會小調查,如在講到我國現(xiàn)階段的所有制形式和分配制度時,我要求學生調查父母所在單位的所有制形式、分配方式等內容,并在課堂上發(fā)言交流。又如,在講我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和政黨制度時,我組織學生調查本校的人大代表及政協(xié)委員,請他們介紹有關情況,然后讓學生寫出調查體會,在課堂上演講。通過這些活動,這樣打破了原有的教學空間,也拓寬了教學的空間,彌補了原有教學空間一成不變的弊端,使教學能真正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加強了學校與社會的聯(lián)系,在學生自主學習中發(fā)揮他們的主體作用,有利于實現(xiàn)教育的目標。
作為一名政治教師,在新一輪課改到來之時,我會不斷學習、思考,并轉變自己在教學過程中的角色,以激活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自覺性,為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每個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不斷探索,為教育事業(yè)做出更多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