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的語文教學對提高學生學習成績及在學生日常交流中的作用日益彰顯,如何有效開展語文教學,是值得語文教學工作者認真探討的課題。筆者結合中學語文教學工作實踐,談談“問題探究式”課堂教學模式在工作中的實踐和應用,以及在實踐應用中應注意的問題。
一、問題探究式教學的定義
探究式教學是20世紀50年代后半期,美國在“教育現(xiàn)代化運動”中提出的一種教學方式,其倡導者施瓦布強調(diào)“探究的問題、探究的過程和探究的方法”,注重在探討中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中學語文問題探究式教學,就是通過教師根據(jù)課文設立問題,讓學生通過分析、探討,最終得出比較符合教學目標的答案,從而完成課堂教學任務。因此,相對于學生的層面來說,也可以稱之為“問題探究式學習”。
實施中學語文問題探究式教學,要在教師把握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下,學生圍繞教師設立的問題,依靠教材、輔助材料,以及日常積累的知識,通過獨立探究或合作探究,自主或合作尋求信息,從而培養(yǎng)探究能力、獲得知識。教師在實施問題探究式教學實踐中,應立足于學生學習能力的開發(fā),著力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包括信息收集處理能力(預習)、思維和推理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實際操作能力、表達與交流能力、團隊合作能力等。
二、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模式與問題探究式教學的比較
在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模式中,一方面,由于受教師影響,教學環(huán)節(jié)缺少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習慣于被動接受學習,學生的學習方式單一、學習能力普遍不強。另一方面,教師常以自己固定的思維和教學方式影響學生,教學情形基本相似,“引導”學生最終得出所謂的標準答案;學生主要是在教師的引導下被動地學習,學生學習興趣普遍不高。問題探究式教學正是針對傳統(tǒng)教學中存在的局限性,強調(diào)以問題解決為中心,與多種學習途徑相結合,倡導教師與學生的互動,以及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如小組討論),強調(diào)外部支持與引導在探索學習中的作用,如教師的引導與促進作用。簡而言之,傳統(tǒng)語文教學側(cè)重于學生的“聆聽”能力,注重的是學生的學習結果;而問題探究式教學側(cè)重于學生的“思考”能力,注重的是學生的學習過程。
國家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而具體的目標,就是要改變至今仍普遍存在的學生被動接受的學習方式,倡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探究式學習?!墩Z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語文課必須根據(jù)學生身心發(fā)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眴栴}探究式教學正符合語文教學改革的這一趨勢,它改變了傳統(tǒng)語文課程教學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diào)形成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態(tài)度,強調(diào)從單純注重傳授知識變?yōu)橐龑W生獨立思考、協(xié)作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問題探究式教學的基本模式及應用實例
俗話說:“教無定法”,但教學應遵循一定的規(guī)律。中學語文問題探究式教學強調(diào)把學習目標設置在具體的問題情景中,通過讓學生獨立或合作解決教師預先設置的問題,通過分析探究,學習隱含于問題背后的知識,形成解決問題的技能和自主學習的能力。它可以遵循一定的規(guī)律,其基本模式一般包括以下幾個教學環(huán)節(jié):
①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②學生自主思考→④解決問題→⑤探究拓展
↓ ↑ ↓
③學生合作探討------- ⑥歸納小結
從以上的教學模式可以看出,一方面,教師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是實施問題探究式教學的前提。教師只有巧妙設置問題,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后面的教學步驟和環(huán)節(jié)才有可能實施。另一方面,學生的主動參與是實施問題探究式教學的關鍵。只有學生積極參與,后面的第②③④⑤步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才能得以順利推進。這也正是問題探究式教學區(qū)別于傳統(tǒng)語文教學模式的重要標志。
此基本模式在具體教學實踐中可結合不同課例加以靈活變通。運用問題探究式教學(學習)開展語文課堂教學,實際上也是學生主動探究的過程。學生通過學習作品,解讀作者的情感,最終理解作者對事情事物的理解,實現(xiàn)與作者、教師和同學之間的溝通與交流。
例如,在教學八年級《永久的悔》這篇遠離學生生活時代的課文時,本人先組織學生交流課外收集的相關背景材料,安排學生自主閱讀課文,嘗試發(fā)現(xiàn)問題,爾后讓學生探討三個比較有探究價值的問題:
1.悔什么?為什么悔?
2.“悔”有何特點?作者幼年生活與“悔”有何關系?
3.悔的表現(xiàn)是什么?你得到什么啟示?
以此作為本課探究學習的目標。在進入具體教學環(huán)節(jié)時,本人組織學生圍繞以上三個問題進行默讀勾畫、獨立思考分析,初步把握人物形象。然后引導學生合作探討,對三個問題展開深入辯論。在辯論過程中,學生思考分析的能力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得到了培養(yǎng),把握作者情感、理解課文內(nèi)涵也有較獨特的見解,語文問題探究式教學模式注重學生積極思考、主動參與探究的目標在教學中得以實現(xiàn)。
四、問題探究式教學在教學實踐中應注意的事項
教師在實施問題探究教學過程中,應注意如下幾個問題:
1.要轉(zhuǎn)變教學理念,促進學生自主發(fā)展。教師要充分認識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為學生的個性發(fā)展,獨立思考奠定基礎。組織實施教學過程中,教學設計要充分考慮到教學目標,創(chuàng)設的問題應具有開放性,要有利于引出課文整體性的目標和任務。
2.要做好問題探究性教學的組織者和推動者。中學語文問題探究性教學立足于教材,鼓勵學生積極嘗試,自主探究問題,尋找答案,讓學生在探究、實踐的過程中獲得知識,增長能力。教師要以組織者、引導者和學生的學習伙伴的身份,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實現(xiàn)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和各種能力的整體發(fā)展。
3.要及時提供引導和幫助。當學生在探究實踐中遇到困難或障礙時,教師要及時提供引導和幫助,或提醒學生調(diào)整方式,或提供信息來源的渠道,引導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4.要科學設置問題。教師要根據(jù)語文學科和教材特點、設置問題,不能偏離課文主題,問題設置難度要適中、適用,要有利于教學環(huán)節(jié)的推進、有利于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有利于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
中學語文“問題探究式”教學模式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只要抓住模式的基本特點,結合課文類型與學生實際加以靈活應用,巧妙設立問題,推進教學過程中注意把握關鍵環(huán)節(jié),加強引導和點撥,問題探究式教學一定能夠取得實效,學生的探究能力、思考問題的能力定能得到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