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發(fā)展、競爭日益激烈,使人們紛紛加入追逐的行列。如同浩浩蕩蕩的急行軍,誰也不甘落伍,于是逐漸舍棄道德、情感、倫理、尊嚴……當終于站在了隊伍的前面,卻發(fā)現(xiàn)自己已所剩無幾,近乎裸奔,處處危機四伏,只得扯金錢和權力與自己遮羞,一陣風過,才知道金錢與權力是這么不堪一擊。
——王永濤
一個民主國家存在的目的就是讓處于最底層的民眾擁有安全感?!拔也煌饽阏f的每一個字,但我誓死捍衛(wèi)你說話的權利?!敝挥腥嗣竦脑捳Z權得以保證,才算是真正擁有了安全感,這個國家才能走向規(guī)范。
——夏安琪
安全感,是重“安全”還是重“感”呢?若要“安全”,則需要全社會一起努力,但這有些困難;而若要“感”,則只需要做事對得起良心,便可擁有,這正是所謂的“不做虧心事不怕鬼敲門”。
——周公
安全感的缺失,來自于價值觀的混亂和體制建設的滯后,貧富差距的加大和社會分配的不公,導致了安全感的弱化;在舊的社會價值觀打破的同時,沒有樹立新的正常的社會價值觀,社會正義偶像受到不應有的質(zhì)疑,嚴重威脅了人們的心靈安全保障線。要架好安全感防線,首要的是讓權力的運作和使用始終處于陽光的制約之下,不然,安全感的危機將會帶來更多的不安全因素。
——曹建明
當代人的“安全感”,來自于人們對自己所依賴的事物的信任。譬如依賴運氣者相信運氣,依賴權力者相信權力,依賴金錢者相信金錢,而真正自食其力者則應該更加相信自己的判斷力。
——王子繼
探究安全感問題,讓我想起雞生蛋蛋生雞之謎:是現(xiàn)實生活中的道德淪喪、公義錯位導致人人自危,還是民眾對自身缺乏信心,對人際和規(guī)則失去信任而使安全感無所憑依呢?其實安全感源于世道,更來自內(nèi)心。或安全感蔚然成風,天下和諧,或不安全感像瘟病般蔓延。尋求安全感,從端正內(nèi)心做起。
——潘仕棟
因為我們不懂得尊重生命,對他人總是假作真時真亦假,所以人與人之間都有潛規(guī)則的責任狀:政府與農(nóng)民有責任狀,環(huán)保部門與企業(yè)有責任狀,警察與社區(qū)有責任狀,銀行與顧客有責任狀,學校與學生有責任狀。沒有一個人負起責任,大家都在為自己開脫,又紛紛尋求安全感,卻絕望地發(fā)現(xiàn)無處可尋,而只能依賴于那白紙黑字能帶給我們一絲安慰。
——李景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