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明時代,所得與付出成正比。
非常歲月,才干與災難成正比。
“知識越多越反動”。是因為他距離愚昧越來越遠了。
“文學是倒霉的事業(yè)。”(錢鍾書語)文學的使命是干預現(xiàn)實生活,這就決定了它的倒霉的命運。單用所謂“反骨”是不能概而括之的。
社會事件,只有歸于歷史,才有望見其真面目。
原典與其后的時代無關,時代卻逃不脫原典所顯現(xiàn)的歷史規(guī)律,原典因而得以永久性流傳。
凡是“唯”了,就主觀片面了,唯心、唯物都是。“物”本客觀,“唯物”就帶了主觀成分。但唯物主義冠以“辯證”,冠以“歷史”,前者強調(diào)了全面。后者強調(diào)了客觀,從此就可觀了。
學問家追求思想的散漫,
政治家看重行為的規(guī)范。
學問家思考的是道,
政治家尋找的是路。
學問家在沉默中探索,
政治家于張揚中行進。
學問家有講不完的理,
政治家很容易由理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