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了合資品牌的缺乏自主,六大汽車集團之外的自主品牌們的確一貫自強不息。但是,自尊與自大往往只有一步之遙。要自大還是要自主?這是自主品牌新軍們必須要做的選擇。
相比當年被迫“和親”發(fā)展自己的六大汽車集團,華晨、比亞迪、吉利、長城等自主品牌可謂生而逢時,根正苗紅。由于沒有了合資品牌的過分依賴國外技術,積重難返,上述自主品牌潛力股們在端點上就崇尚自主研發(fā),自力更生。
在此次車展,上述自主品牌潛力股們成為一只旗幟鮮明的新軍,銳氣十足。展車中,基本改變了外形粗糙的低端形象。大方、美觀的國際化造型趨勢表明,中國自主品牌已經朝著更高的目標邁進做好了準備。
不甘平庸
中國汽車工業(yè)協會發(fā)布的最新公告顯示:2009年3月份國產汽車銷量達到108萬輛,超過去年3月份的105萬輛,再創(chuàng)月度銷量歷史新高。2009年來累計銷售量全球第一。分析人士認為,這一歷史性的飛躍或成為中國汽車市場的轉折點。其中,自主品牌銷量節(jié)節(jié)攀升,前兩月已經牢牢把握市場占有率第一的位置,3月份自主品牌轎車共銷售16.06萬輛,占轎車銷售總量的29%,連續(xù)3個月保持占有率第一。
國家信息中心信息資源開發(fā)部主任徐長明分析,自主品牌能夠持續(xù)保持占有率第一,顯然得益于國家出臺的1.6L及以下乘用車購置稅減半政策。一直以來,自主品牌的產品和優(yōu)勢集中在排量較小的中低端市場,他們也成為購置稅政策調整的最大受益者。也就是說,這次增長更多的是靠政策之手在推動,而市場需求最終的決定性因素不是政策,而終將是品牌和產品對消費者的吸引力。
本屬車展上,雖然自主品牌的整體形象有了一個巨大的提升,在小型車和微車市場上,自主品牌車型的品質和形象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能夠有望繼續(xù)鞏固在這一個市場上的地位。但是在更高級別的市場上,不要說中高級車,在中級車市場上也少有車型能夠與合資品牌競爭。
相比六大汽車集團的出身豪門,奇瑞、吉利、長城等涉水自主品牌多年的中小型汽車企業(yè)顯然不再滿足于以往的低價競爭,正在謀求從農村包圍城市、進軍中高端市場,紛紛拿出了中高端車型。
自主品牌車企紛紛推出了自己的高端車系。吉利在本屆上海車展亮相的有全球鷹、帝豪、上海英倫三大品牌。但是其子品牌的產品規(guī)劃直接從緊湊型車跨越至頂級豪華車市場,讓人不免有些疑惑這個分品牌戰(zhàn)略的可操作性。
“我們不會放棄造小型車和為老百姓造好車的任務,但是我們不能停滯不前,不能造中低檔的車,而要造中高端的車?!崩顣4饲霸_表示上述觀點。
而另一自主品牌奇瑞推出了定位于中高級市場的瑞麒、威麟等,在目前來看,也許能夠贏得一些市場,如瑞麒G6主打的就是公務車市場,可能會獲得一些政府采購的訂單,但是,這種與原有品牌間的“切割”之舉,是否能夠讓其徹底擺脫已經形成的固有品牌形象影響,還尚待實踐檢驗。
自尊的代價
在一個品牌發(fā)展的過程中,往往都要經歷從最初的單品向系列品牌和產品序列擴張的階段,也是其擺脫創(chuàng)業(yè)初期產品低質低價的品牌形象的必然選擇。
但也有專家坦言,自主品牌車都向中高檔車的發(fā)展趨勢并不是一條陽光坦途。自主品牌最大的優(yōu)勢主要還是中低檔車的市場。暫且不說生產價格高的汽車會讓他們承受更大的壓力。關鍵問題是自主品牌到底能占領中高端市場中多大的份額?
中國市場今年一季度產銷量的提高,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小排量購置稅的降低,外資品牌的小排量車型少,但是這些外資品牌在反應過來以后,就會以很快地速度引入小排量車型,這必將使自主品牌面臨更大挑戰(zhàn)。
此外,不可諱言的是,自主品牌車的自主研發(fā),設計、創(chuàng)新有了一些進步,但,乃然沒有完全擺脫抄襲的影子。
傳言中的豪華車——吉利GE也在車展上終于露出廬山真面目,據說至少售價100萬元,這將會是目前自主品牌中最貴的轎車。但是一個最大的玩笑就是——其無論是外觀還是內飾,都有極大程度模仿勞斯萊斯幻影的嫌疑。
因為出身寒門,這群有別于六大集團的自主品牌新貴們先天性地追求自力更生,天生自尊不滿足于中低端市場的微利。覬覦于高端市場的野心,讓他們一再自大乃至膨脹。
但是,自尊與自大往往只有一步之遙。要自大還是要自主?這是他們將要必須做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