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茶有茶道,商有商道,外行熱鬧,內(nèi)行門道”!又是本期【小磨茶坊】和大家見面的時間啦,在寒冷的冬季,有了【小磨茶坊】熱騰騰的香茶,你的蝸居時光將會多一份智慧的溫暖,大家好,我是主持人小磨,先代表【小磨茶坊】所有工作人員——砍柴的,燒水的,洗盞的,泡茶的,給大家拜個晚年!我們今天請來了一位新朋友蔣鑫鑫老師。
主持人:掌聲和笑聲都很熱烈,那么請用更大的熱情來歡迎本期嘉賓——蔣鑫鑫老師。
專家:大家好,我也學主持人一樣給大家拜個晚年,祝大家“晚年幸?!盺_^!
主持人:茶已斟好,咱們先抿一口,然后開始今天的話題——移動硬盤。
【專家論道】
主持人:好茶助興,話題開始。蔣老師,我一直想買個合適的移動硬盤,但逛了幾回商場,看柜臺里怎么說有幾百種的產(chǎn)品,真是無處下手。相信跟我一樣LOST的人也不在少數(shù),您看是不是能先介紹介紹移動硬盤。
專家:介紹移動硬盤前我想先問問主持人,你知道現(xiàn)在的移動存儲設備都有哪些嗎?
主持人:嗯,移動存儲設備,有U盤、光盤、存儲卡、移動硬盤等。
專家:看來主持人做足了功課,你的回答幾乎能得滿分。我提其它移動存儲設備的目的,是希望大家能通過其他移動存儲設備來理解移動硬盤的普遍定義:以硬盤為存儲介質(zhì),與計算機之間交換大容量數(shù)據(jù),強調(diào)便攜性的存儲產(chǎn)品。移動硬盤能如此受人歡迎無怪乎兩點:大容量,相對其他存儲設備更劃算的價格。
主持人:的確,我選擇移動硬盤就是出于這兩點的綜合考慮。不過移動硬盤比起U盤來真是有點大,鋪在那兒就像一本書。
專家:簡單來形容,移動硬盤就是拿個殼子包住硬盤,所以移動硬盤的大小受其所使用硬盤的制約很大。眼下市面上的移動硬盤還是建立在標準硬盤的基礎上,大小為2.5英寸。另外還有3.5英寸和1.8英寸兩種規(guī)格。
主持人:我看過了,1.8英寸的移動硬盤看起來小巧,價格不怎么便宜。
專家:畢竟目前2.5英寸是主流,不過移動硬盤體積減少是都能看得見的趨勢,隨著技術(shù)的發(fā)展,將來1.8英寸甚至是1.5英寸、1.2英寸占主導地位都說不定。
主持人:希望這一天不要太遠,價格也別太高。那么,我就要2.5英寸的移動硬盤,蔣老師,您有什么建議?
專家:選購數(shù)碼產(chǎn)品,首先得明確自己的要求。對移動硬盤,我覺得對自己需要多大的存儲容量先得有個數(shù)。很多人對數(shù)碼產(chǎn)品有品牌認同感,例如就喜歡紐曼的東西也就想買紐曼的硬盤,但40GB和60GB的價錢就不一樣,你怎么選擇呢?平常最多就能用到30GB的存儲空間卻買了個60GB的硬盤,多花幾百塊,完全沒有必要。
主持人:嗯,就是存儲容量并非越大越好。
專家:合適就行。
主持人:決定了目標存儲量,那就要實地挑了。我們說移動硬盤這個好那個不好,有什么參考數(shù)據(jù)?
專家:選購移動硬盤要注意:速度,以前不是有句話嘛,現(xiàn)在也常說“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有時你趕時間想趕緊把電腦里的東西導入移動硬盤,無奈這傳輸速度太慢,等得你沒了脾氣。
主持人:我就用過這樣的移動硬盤,看那進度條半天才挪一格,你真是恨不得跳進數(shù)據(jù)線里自己搬文件。
專家:因為讀寫速度太慢而郁悶的人不在少數(shù),所以選購的時候得注意。目前主流的2.5英寸移動硬盤每秒能讀取數(shù)據(jù)15~25MB,寫入數(shù)據(jù)8~15MB,這表示從電腦拷4GB的電影到移動硬盤花6分40秒,從移動硬盤拷4GB的電影到電腦花3分20秒。
主持人:這個時間可比我之前經(jīng)歷過的短很多啊,我可遭遇過拷一部電影花一個小時的事兒。
專家: 數(shù)據(jù)這種東西總是看上去很美。實際使用時,制約移動硬盤讀取速度的因素比較多,有三項比較關(guān)鍵:移動硬盤采用的硬盤性能、硬盤盒的讀寫控制芯片和USB端口類型。
主持人:那么蔣老師先給我們介紹一下移動硬盤采用的硬盤的性能吧!我也了解過硬盤的參數(shù)指標,好像平均尋道時間和轉(zhuǎn)速非常重要。
專家:對,要用專業(yè)語言解釋這個問題得花費一段時間了,大家肯定得被我說睡了。打個比方,我要在電腦上打開一個文件,硬盤上的磁頭就得移動到該文件所需的位置,這段距離一定,速度越快,花的時間就越少,咱們心里就覺得這電腦反應真快。而決定這段時間快慢的就是平均尋道時間和轉(zhuǎn)速?,F(xiàn)今主流的硬盤產(chǎn)品平均尋道時間都在9ms左右,而2.5英寸硬盤轉(zhuǎn)速一般為5400轉(zhuǎn)。
主持人:蔣老師說得真通俗。
專家:移動硬盤也是硬盤,無非是這個道理。另外,緩存也是評價硬盤的一個指標。
主持人:好像現(xiàn)在8MB緩存屬于主流。
專家:不錯,最初硬盤的緩存也就幾十KB,發(fā)展到現(xiàn)在的8MB、16MB甚至是64MB,都是為了提高硬盤的相應速度。雖然不能單純地說緩存越大硬盤速度越快,但目前的流行趨勢還是向高緩存硬盤發(fā)展的。
主持人:您提到的后兩個關(guān)鍵因素:硬盤盒的讀寫控制芯片和USB端口類型又是怎么回事呢?
專家:控制芯片和USB端口類型其實能決定移動硬盤的最高讀寫速度,但用戶選購時想弄清楚移動硬盤里用的是什么讀寫控制芯片和什么USB端口不太容易。有時候同一款移動硬盤,其真實表現(xiàn)速度都可能有不小的差別。
主持人:這么關(guān)鍵的因素沒法考察,難道沒有解決辦法?
專家:選移動硬盤前先多看看專業(yè)評測,看看大家的意見,選購時直接帶上電腦試用比較,是比較有效的方法。
主持人:蔣老師,我想問一下,目前移動硬盤一般采用什么接口與計算機連接呢?
專家:目前主流的移動硬盤一般采用USB接口,有的也采用eSATA接口,而一些性能全面的移動硬盤會整合幾種接口。
主持人:好了,【專家論道】又到了結(jié)束的時間,我還有很多問題要跟蔣老師請教,相信大家也是一肚子的疑問。不要著急,小磨我先告退,蔣鑫鑫老師還會在【阿爆爆料】里與大家見面。
【阿爆爆料】
【爆料案例一】移動硬盤越薄越好?
阿爆:移動硬盤是越來越小,越來越瘦,廠家好像擔心厚移動硬盤賣不出去似的,努力造出自家苗條的姑娘,我們消費者把移動硬盤拿在手里,一方面覺得它輕巧,一方面又擔心它會摔壞。但輕薄的確是大勢所趨啊。
專家:移動硬盤需要良好的防震性,正規(guī)廠家的產(chǎn)品會在外殼和硬盤間添加防震填充物,防止因意外震動對硬盤造成難以恢復的損壞。但現(xiàn)在很多的輕薄型移動硬盤,防震措施并不足夠,有些雜牌子移動硬盤甚至連防震措施也沒有。再加上廠家追求輕薄,原本能分擔一半震動沖擊力的外殼只能抵消四分之一了,更多的沖擊力怎么辦?還不是由硬盤來承擔。其實,輕薄不要緊,材料科學的發(fā)展完全有可能制造出輕薄抗震的材料,對于一款輕薄型的移動硬盤,最好看看它有沒有通過專業(yè)的摔落測試。
【爆料案例二】選品牌的還是雜牌的?
阿爆:品牌移動硬盤有它的質(zhì)量保證,但同樣的錢買兩三個雜牌子的都夠用了,沒準還能撞上一個不錯的移動硬盤。很多人就這么說服自己去買更便宜的雜牌硬盤,您怎么看?
專家:雖然說不鼓勵大家東西都買名牌,但這種數(shù)碼產(chǎn)品買個口碑好的畢竟自己也比較放心,遇上質(zhì)量問題也能找得著地方去修。買了雜牌子移動硬盤,出了故障再回去找經(jīng)銷商,結(jié)果是人去樓空,你又不知道生產(chǎn)這移動硬盤的廠家在哪兒,為此搭上的時間金錢甚至是感情其實也不少。不過現(xiàn)在有些品牌移動硬盤就是經(jīng)銷商自己組裝的,里面的硬盤是水貨還是返修品你都不得而知,買的時候又不能拆開來看。買哪個都有風險,還是多注意別人的使用意見和網(wǎng)上的拆機報告,深思熟慮作選擇。但我深信,便宜無好貨,非常便宜的那可得非常注意了。
【爆料案例三】您會DIY移動硬盤嗎?
阿爆:聽了蔣老師的介紹,很多人都想自己DIY一款移動硬盤,不瞞您說,阿爆我也是蠢蠢欲動。蔣老師,您DIY過嗎?
專家:家里臺式電腦更新?lián)Q代,我就拿那淘汰下來的硬盤做了一個。另外買了移動硬盤盒、PCB電路板控制芯片、外部接口、電源,合起來就成為3.5英寸大小的自制移動硬盤。用起來很慢,現(xiàn)在束之高閣了。如果想要DIY移動硬盤,選購配件時建議注意——外殼的抗震散熱性、芯片的讀寫穩(wěn)定性、接口的傳輸速率等。DIY是對舊硬盤的廢物利用,但真想造出一個好用的移動硬盤,沒準花費比另買一款還多。就看您重視的是費用還是DIY過程中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