璽印,自古以來是統(tǒng)治階級和勞動人民的憑信,也是文化載體和權力象征的標志。中國印文化歷史悠久,源遠流長,考古發(fā)現(xiàn)早在殷商前期就有了璽印,秦漢時鑄印鑿印已風行,為官府和庶民所常用。
宋元文人開始將印章引入書畫,把文學、書法和篆刻藝術完美地結合起來,風格獨絕地演化成一門獨特的文人藝術。民間的印章也將傳統(tǒng)文化不斷地豐富和升華,傳承創(chuàng)造,推陳出新,方寸之間的天地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到了百花齊放的境地。宋元時期的押印別具一格,是浩瀚印海中一枝璀璨的奇葩!
宋元時的押印亦稱“押記”、“署押”、“花押”等,通俗地講是在文書、契約或其他地方押印上某種文字和符號,作為信用和憑證。押印中有紀姓、紀名、紀年、紀地、祝福、吉慶、合同、寶號、堂號、封存、崇尚等內容,廣泛地表達了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意境。
《宋史·高宗記》載“必先書押而后報行”。所指的是以草書的方法簽寫像花草相似的記號或押印上某種符號,才能上報和行文,當時的人們統(tǒng)稱之為“花押”。其實,在文書、契約上花押為憑,作為區(qū)別他人的標記和符號,可以是單字或是字下加“花”,單個的“花”則是一個押。文獻記載押記在漢代、三國至兩晉早已面世和使用,南北朝時稱之為“畫敕”,大唐盛世謂之“花押”,宋代已較普遍使用,并有篆書入印,兼有行書,有的則是魏碑脫胎而來,頗具較高的書法、篆刻藝術和鑒賞價值。有元一朝,押印皆風起盛行,并在制式、文字、鈕式上花樣翻新,由于元代的押印數(shù)量超過宋代,故后世因之通俗和習慣地將之統(tǒng)稱為“元押”。
元押的興起和元代的歷史背景,多民族文化交融有關。元·陶宗儀《南村輟耕錄》記載,蒙古人一統(tǒng)華夏后,當時劃分了四個民族等級,其中地位最高的是蒙古人和色目人,但在政治和社會商貿交往中大多苦于不通漢文,多不能執(zhí)筆審批簽字,更不識像“天書”一般的漢人篆書,于是受到唐宋以來“花押”的啟迪,并在此基礎上推崇和使用押印。由于攜帶方便,辦事快捷,為漢蒙兩族和其他民族所能接受,隨之深受官府、文人、民眾所鐘愛,先由官方后至民間風起云涌般地流行起來,形成了時代潮流。
由于楷書善識,首先在“元押”上大行其道,一改“顏柳歐趙”的官方正書和九曲盤旋的篆文,充分展示和體現(xiàn)了天真無邪、無拘無束的民間書體,并由夸張歪斜、左右相顧、率真自然的楷書一躍押上,極富個性和書法藝術韻味。鑒于當時蒙古人對本土文化“八思巴文”的推廣和使用,又創(chuàng)造出半漢字半蒙文的押印。
“豐”押:青銅質,長方形,長2厘米,寬1.6厘米,鼻鈕高0.9厘米。左為八思巴文,右為篆書“豐”,文字秀麗端莊,充分體現(xiàn)了既有漢文化的淵源,又融合了蒙古文字的特征,與歷代各朝之印相比,具有鮮明的時代烙印和民族特色,是前無古人的。
宋元押印多系青銅鑄造,兼有其他材質,級別較高的官員則用玉石刻成。常常根據(jù)身份、地位、用途、文化修養(yǎng)、喜愛、宗教信仰等對押印的形制、書體、花邊圖案、印鈕加以改進和變化。
廣元古稱利州,歷史悠久,名勝古跡眾多,基建破土,河道挖沙石作業(yè)中常有古物面世。筆者十多年來收集古印頗多,大多深坑,繡銹入骨,古韻十足,極具研究和觀賞價值。
據(jù)研究和了解,宋元押印品種繁多,尚在不斷地出土和發(fā)現(xiàn),任何一本印拓也未將之收集齊全,筆者披露所識部分,以饋讀者,求教方家。
一、楷書花押
楷書花押數(shù)量多,較常見,是宋元押印中的典型代表,常見到的印面符號由楷書和花押組合而成,形制有長方形、正方形、圓形、多邊形等各種形式,其中也有多個字構成的押印,文字和花押格式變化較多。
“何”押:長方形,青銅質,長2.3厘米,寬1.6厘米,橛鈕穿孔,高1.6厘米。“何”字楷書,蒼勁有力,功力入銅三分,花押古拙,別具一格。
二、單花押
常見的押印印面是一花押,無文字可讀,花押畫的龍飛鳳舞各不相同,或與某個漢字形貌相似,也有用某些神秘抽象的圖案和類似文字盤繞的圖騰符號形式出現(xiàn),也有有邊欄和無邊欄及邊欄富于變化者,通過押花的變化和不同來代表持押主人的憑信和藝術表達。由于這種花押圖案神秘而抽象難懂,通常使用較少。
單花押:類銀鋌形,青銅質,長2.1厘米,寬1.1厘米,鳥形鈕穿孔,高2.1厘米。
該押無文字可讀,更無字義可解,為單花押組成,抽象的符號和蛇形盤繞的線條加上鳥形鈕給人一種神秘感,究竟代表什么?苦費思量,留下不盡的懸念和遐想……
三、八思巴文押印
成吉思汗一統(tǒng)華夏,便以創(chuàng)制的蒙古文字八思巴文頒布行使天下。元代八思巴文鑄錢入印,并用拼音來模仿漢字,摹印篆文,追求形式上與漢字的統(tǒng)一。后因八思巴文多數(shù)漢人難識,使用范圍不廣,故難推廣,加之元朝國運短暫,致使八思巴文不能廣泛地久為流傳。目前所見的八思巴文多見于元代的古錢和官印上,亦有部分則在元押中被保留了下來,成為元押中固有的特色和研究八思巴文的資料。筆者不善識別八思巴文,苦于文字破譯解讀,通過請教相關專家,查閱文獻資料和實物對比,了解到八思巴文押印主要有吉語、紀年、封紀、合同等用語。
至正押是一方半八思巴文半漢文的紀午款押印。該押長方形,青銅質,長2.6厘米,寬2.2厘米,鼻鈕高1厘米。印文楷書直讀“至正”,書寫得非常工整,加上右側的八思巴文襯托,更顯雍容華貴,豪爽大氣,是民族文化融合的見證。
四、圖案押
圖案押在宋元押印中也是別有洞天的一種。宋元時代,文人書畫興起,印款入畫日漸增多,肖形印以圖案的形式得以保留,在押印中興起和發(fā)展。由于創(chuàng)意獨具匠心,圖案新穎,民俗文化氛圍較濃,又不失傳統(tǒng)文化之風韻,廣泛地為人們喜愛和采納,得以傳承和發(fā)展。
宋元圖案押造型生動活潑,線條優(yōu)美,內容豐富,流行廣泛,可能是受到了上古圖騰、秦磚漢瓦、北魏石刻、唐宋摩崖造像的影響,融入了宗教、篆刻、繪畫、民俗文化的窗花、剪紙等多種文化為一體,豐富的文化內涵和美學視角給人以強烈的震撼和沖擊。
圖案押中有紀年押、姓氏押、制造押、吉語押、商標押、合同押等,常以創(chuàng)意新穎,標榜奇異,隨心所欲地鑄刻成喜愛的款式形狀,再加上各種書體搭配和有代表的文字符號更顯文化底蘊和博大精深!
“封”押:魚形,青銅質,長3.6厘米,寬1.5厘米,鼻鈕,高1.1厘米。印文篆書,直讀“封”。該押造型十分寫意生動,精美絕倫,魚鱗魚翅逼真。封字在押中究竟代表什么?有著極其廣泛的涵義,如封王、封官、封疆、封地、封門、封號等。古人的意思也許與今日不同,只好由我們任發(fā)聯(lián)想。
鳥紋年押:長方形,青銅質,長1.9厘米,寬1.1厘米。橛鈕穿孔,高1厘米。該押制作精美,印文篆書直讀“年”字。押下一方塊空白中一三足鳥形圖案,神秘而抽象,“年”字和鳥形圖案組合成花押,前所未見,布局得十分優(yōu)美和協(xié)調?!澳辍焙网B在一起是什么寓意,是發(fā)人深思,另人費解的。
吳興押:青銅質,圓形,直徑2.9厘米,鼻鈕,高0.6厘米。傳世品,長年使用痕跡明顯,包漿凝厚古舊。印文篆書“吳興”,其文道勁俊美,大氣磅礴,書法功底頗深?!皡桥d”二字系地名或是趙吳興(趙孟頫),待考。前日在市面上偶見“吳興”圓形押印仿品,其形制.包漿、文字神韻相差甚遠,根本不能望其項背!
“和合”押:銀鋌形,青銅質,長2.8厘米,寬2.5厘米,橛鈕穿孔,高1.2厘米。傳世品,包漿厚重,自然使用磨損痕跡明顯,印文懸針篆書直讀“和合”,制式和文字精美絕倫,堪稱押印中之精品!
五、吉語押
吉語起于春秋戰(zhàn)國,漢代已廣泛應用,由于當時連年不斷的災荒和戰(zhàn)爭,瘟疫倍至,民不聊生。當時的人們還十分迷信,寄托宗教信仰的佑護,加之強烈乞求平安吉祥的美好心愿,吉語從古至今一直延續(xù)到人們的生活中,也在古押印上遺留下來。
“永合”押:長方形,青銅質,長2.6厘米,寬1.6厘米,龍鳳鈕,高4.6厘米。印文楷書直讀“永合”,文字雋永清秀,配上龍鳳呈祥的高鈕,寓意夫妻之間的美滿姻緣百年好合,社會永遠和平友好。
六、合同押
“合同”押:古人的合同押是押印在雙方協(xié)商好的合同上使用,有合作同意概念,作為契約和憑信。
一合同押,長方形,青銅質,長4.2厘米,寬1.9厘米,橛穿鈕孔高1.5厘米。深坑、紅斑綠銹入骨,包漿古樸厚重,雙線描框,印文篆書直讀“一合同”,下面是花押。
七、崇字押
筆者對于“崇”押在當時的用途用意尚不完全明了。根據(jù)字義解讀為“崇尚”、“崇拜”、“崇高”、“崇敬”等,古人鑄造使用此押是否在暗示或推動一種文化,他們到底崇尚和崇拜一種什么文化也未可知,是值得今后研究和探討的。
“崇”押:青銅質,長方形,長2.7厘米,寬2.1厘米,鼻鈕,高0.8厘米。包漿銹色皆美,隸書文字古樸遒勁,功底深厚,印文直讀“崇”。
八、紀地押
“太原”押:青銅質,長方形,長3.1厘米,寬2.2厘米,壇形鈕穿孔,高1.8厘米。紅斑綠銹入骨,包漿古樸厚重,制作精美,文字娟秀,印文楷書直讀“太原”,下一花押。典型的元代紀地押,有明確紀地名的押實屬罕見。
九、謹封押
宋元押印中偶見“封”、“謹封”等印文的押,帶有濃厚神秘的宗教色彩,“封”押和“謹封”押當時究竟作何用?是何意?眾說紛紜,尚待考證。
“謹封”押:正方形,青銅質,長2.8厘米,寬2.8厘米,橛鈕穿孔,高1.8厘米。紅斑綠銹入骨,文字玉箸篆書,橫讀“謹封”,其文蒼勁古樸,方寸中書法藝術表達得酣暢淋漓。
十、堂號押、寶號押
張壽堂押或□□堂押:長方形,青銅質,長3.8厘米,寬1.1厘米,橛鈕,高2.1厘米。紅斑綠銹入骨,包漿古厚,制作精美,留白文,篆隸書結合,印文篆書“張壽堂”或“□□堂”,而堂字卻是隸書,下面畫一變體天字押而以側下橫為地,給人留下無盡的遐想和懸念?!八帉殹毖海赫叫危嚆~質,長3.3厘米,寬3.3厘米,橛鈕,高2.1厘米。傳世黑漆古,包漿厚重,文字深峻,失蠟法澆鑄,制作精美,九疊篆書,盤繞得行云流水一般,印文橫讀“藥寶”,典型的宋代大藥局寶號押印,對于研究宋代中醫(yī)藥文化是不可多得的實物資料。
宋元押印獨領風騷幾百年,品種內涵極其豐富,形成了泱泱大宗、自成體系的格局。
宋元時的眾多名人、文人墨客早已作古,其墨寶已不可尋覓,而他們的書法藝術卻在押印的方寸之中得以展現(xiàn)和保留下來,有助于我們今天了解宋元時代的政治、經濟、文化、宗教信仰、風俗民情,是珍貴的歷史資料。由于大多數(shù)古印缺乏工具書和相關知識參考,又難請教于相關專家,加之本人才疏學淺,時間匆忙,難免失誤,如能勘正指點,以求共勉,不勝榮幸!
(責編:石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