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策府寶”錢早在北宋時董迪之的《錢譜》一書卷十中已著錄,可見此錢早已名揚泉界。但由于這種古錢歷來出土及傳世極少,現(xiàn)今的存世量,孫仲匯先生等專家認為約五六十枚,而關漢亨先生著《中華珍泉追蹤錄》一書中根據(jù)有關資料粗略統(tǒng)計,認為“天策府寶”真品約30枚左右。雖然二者估計的數(shù)量有出入,但總的來說,存世數(shù)量是十分稀少的,乃至古今的藏泉家都非常珍視,爭相收集,為古泉五十名珍之一。
“天策府寶”是五代十國時期楚王馬殷在位時的鑄幣。馬殷早年是唐朝的武將(公元896年),被唐朝廷委任為潭州刺史派駐湖南,公元898年晉升為武安節(jié)度使,管理潭、衡等七州,公元907年受后梁封為楚王,公元910年即開平四年受封為天策上將軍。
為紀念冊封之事,也為了炫耀自己,次年即乾化元年,馬殷以自己的官府名開鑄“天策府寶”大錢,用來賞賜及饋贈親朋、下屬、賓客、使節(jié)等,沒有用于貨幣流通。
存世“天策府寶”錢有銅錢也有鐵錢,圖1、2是筆者集藏的銅、鐵兩種“天策府寶”錢。圖1是銅錢,重31.52克,直徑4.1厘米,錢文真書旋讀,筆劃粗壯方正,文字輪廓轉(zhuǎn)折處有如刀削斧劈,別具一格。據(jù)考證,馬殷本人是木匠出身,可能見慣了刀削斧劈,鑄錢也喜歡用這種風格。此銅錢光背無文,錢面包漿自然,藍綠色銹已入骨,破損邊緣可見銹從里出。圖2是鐵錢,由于銹蝕嚴重,重量只有15.9克,直徑4厘米,錢文風格如銅錢。
“天策府寶”錢至今只發(fā)現(xiàn)大錢,多為光背,個別錢面有鎏金,更為精美。早年聽說杭州發(fā)現(xiàn)一枚背有龍鳳紋的“天策府寶”錢,近年其他地方也發(fā)現(xiàn)一枚。湖南省博物館還從該省株洲市收回一枚面“天策都帥”背“楚王尚父”的大銅錢,也是五代十國時期楚國鑄幣,但不是馬殷所鑄。據(jù)史書記載契丹冊封楚王馬希范(在馬殷之后)為尚父,此種錢幣可能是馬希范鑄的紀念幣,為僅見品。
(責編:丁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