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三口之家,家里窮得一無所有,兒子瘦得皮包骨,爸爸媽媽只好帶著孩子在街口乞討。
可過去了一整天都毫無所得,小男孩餓得快暈倒了。爸爸媽媽非常著急,用比祈禱更虔誠的心央求上帝救救他們的兒子。于是,上帝派遣使者來了。使者對三個人說:“我可以幫助你們每人實現一個愿望,你們提吧?!边@一家人聽了將信將疑。
先是孩子的媽媽迫不及待地對使者說:“我要你為我們變出一車的面包,我要讓我的兒子吃得飽飽的?!眲傉f完,眼前就真的出現了一車面包。
孩子的爸爸先是非常驚奇,轉而又特別生氣。不斷抱怨妻子沒頭腦,浪費這么好的機會只換來一車廉價的面包。
當使者問他有什么愿望時,他很憤怒地說:“我不要這些廉價的面包,請你將這個笨女人變成一頭蠢豬?!眲傉f完,面包神奇地消失了,孩子的媽媽也真的變成了一頭豬。
這可把孩子嚇壞了,他看著眼前的“豬”傷心哭泣,對使者說:“求求您,我不要豬,我要媽媽。”孩子的話音剛落,媽媽就真的變了回來。
于是,使者很無奈地說:“我已經給了你們希望,但就因為抱怨,你們把機會全都浪費了?!?/p>
說完使者不見了。一家三口還是回到了使者出現前的狀態(tài),沒有面包,沒有豬,孩子餓得直哭。
這是一則發(fā)人深省的寓言故事。這家三口為何始終沒能擺脫貧窮的命運呢?就是因為他們總是怨天尤人,卻不勞動,不干點實事,做些改變。試想,當他們得到這一車面包后,除去留做一家享用外,其余皆賣了換錢,再用這些錢做些其他營生,踏踏實實干下去,相信不久,他們會與貧窮徹底說再見。
由此,筆者聯想到了創(chuàng)業(yè)。筆者的一位好友,與別人共同出資創(chuàng)辦了一家規(guī)模很小的科技公司。創(chuàng)業(yè)初期,雙方均投入了不少資金,但收益卻甚少。由于自身技術力量薄弱,而競爭對手卻實力雄厚,他們一直在狹小的市場夾縫中掙扎著。
受物力和財力所限,他們的技術難以革新,與其他大公司比肩更無從談起。
技術的落后直接導致原有的客戶流失,新的客源不能得到補充。面對這樣的窘境,朋友的合伙人開始坐不住了,生意場上的壓力讓他整天抱怨橫生,背地里痛罵那些競爭對手,抱怨自己的下屬無能,甚至埋怨筆者的好友。然而,滿腹的抱怨并沒有為生意帶來轉機,相反,公司的員工個個士氣消沉,抱怨?jié)M腹。
而此時,筆者的好友并沒有任何抱怨,卻踏踏實實地尋找出路。他通過自己的人脈關系,內引外聯,為公司吸引了一批技術能手,經過幾個月的攻關,一舉突破了原有的技術桎梏,公司的競爭力得到了大幅提升,更為可以喜的是,不但挽回了流失的客戶,而且吸引了一批新客戶的加盟。
所以。一味抱怨的人常常只能在原地徘徊,自以為是地咒罵眼前的“陰暗”,卻不知道那“陰暗”正是自己的影子。而努力去改變的人,總能用智慧發(fā)現機會、把握機會,使本將無奈的人生過得精彩而美好。
請記住這樣一句話:抱怨不如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