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陷在金融危機和伊拉克不可自拔的美利堅合眾國,在2008年的最后,誕生了歷史上第一位黑人總統(tǒng)——巴拉克·奧巴馬。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奧巴馬的橫空出世甚至比希拉里所代表的意義還要深遠,黑人在美國的歷史上是屈辱和偏見的濃墨重彩一筆,從來都只是作為奴隸和被歧視的一群人,終于從他們中間,走出了登上白宮之巔的人物。讀過這本《創(chuàng)造歷史——奧巴馬傳》(世界知識出版社2008年12月,251頁,定價20元),你才知道這一奇跡背后的隱秘傳奇。
復雜身世
奧巴馬的身世雖然不像小說中那樣跌宕起伏,但是對于一名總統(tǒng)候選人來說,也足夠復雜傳奇。他的父親老巴拉克·侯賽因·奧巴馬是出生在肯尼亞的一名土生土長的黑人。他從小聰明絕頂?shù)钦{(diào)皮搗蛋,只要他存在的地方,就沒有不亂套的。很快,他就被所在的重點高中開除,走向了社會。
而且老巴拉克并不是一個做事很有長性的人,他喜歡很多東西,但是大都淺嘗輒止,無法堅持。然而這樣的人是絕對不安于室的,他在肯尼亞解放運動期間,像天女散花一樣向美國的各個學校投出了自己的簡歷,終于在他23歲的那年,他收到了夏威夷大學的全額獎學金錄取通知書,于是他當機立斷拋妻別子,來到了美國,在那里,他在俄語課上結(jié)識了奧巴馬的老媽安,兩個人情投意合,于是老巴拉克迅速與家鄉(xiāng)的妻子離婚,跟安結(jié)合,生下了奧巴馬。安來自一個典型的美國家庭,父母都是非常開明的人,這對她與老巴拉克的結(jié)合不無裨益。
1961年,奧巴馬呱呱墜地。但是這場婚姻并沒有天長地久,在老巴拉克決定回肯尼亞建設故鄉(xiāng)之時,家庭宣告破滅,安帶著奧巴馬遠走,其后改嫁一名和藹的印尼人。
在這里,奧巴馬有了他的同母異父妹妹瑪雅,和一只他始終難以忘懷的小猴伙伴塔塔。而印尼局勢動蕩之時,獨立的安再度離開,一個人帶著孩子回到美國。老巴拉克則留在肯尼亞,為了國民的生活變得更好而艱苦奮斗,逐漸成長為一名不可或缺的堅強領袖。
而說到這里,奧巴馬的母系家族淵源就不得不提,如果你認為這位黑人只是一位普通的肯尼亞人后裔就大錯特錯了。細論起來,奧巴馬和著名影星布拉德皮特是遠房表親;是主持參議院宣誓儀式的副總統(tǒng)切尼的外甥。奧巴馬還和美國歷史上多位總統(tǒng)有親戚關系,其中包括詹姆斯·麥迪遜、哈里·杜魯門、林登·約翰遜和杰拉爾德·福特。他還是小布什家族的遠親,和英國著名首相溫斯頓·丘吉爾、美國內(nèi)戰(zhàn)著名將軍羅伯特·李亦有血緣關系。但是這個時候的奧巴馬,他還意識不到自己身上居然流淌著這么些顯赫人物的血液。
艱難成長
奧巴馬就在這樣顛沛流離的生活中,懷著對親生父親的憧憬,成長了起來。身為知識分子的母親對他教育有方,他也繼承了父親的聰明,可是從他的內(nèi)心深處,卻始終有一種叛逆的情結(jié),即便是在他年少時最喜歡的籃球運動中,他也始終感受到了膚色的差異給他所造成的隔閡。雖然和隊友們相處融洽,但他總是時不時地感到一種異樣的眼光盯著自己,他覺得周圍人的和和氣氣之下掩藏著一種輕蔑和偽善。他甚至交了一個最要好的朋友基思·角川,是一個日非混血兒,這個孩子認為,白人之所以歧視黑人完全是因為白人整個種族有問題,而不是個別人,因此他對白人群體充滿了仇視。這種情緒潛移默化地影響到了奧巴馬的愛情觀或者說在感情上的價值觀。奧巴馬高中時期的感情生活放蕩不堪,結(jié)交女友無數(shù),全是白人女子且個個相貌出眾,但是奧巴馬卻總是寡情薄性,相處一段時間之后就和對方分手,有時甚至沒有任何理由。從一定程度上講這個與感情無關,而是出于一種“報復心理”,他以這種方式向白人社會索取“賠償”,或者希望以這樣的行為向歧視自己的人示威。得過且過的奧巴馬將所有的時間和金錢都花在酒精和毒品上,要么酩酊大醉,要么吞云吐霧,反正就是要和這個社會對著干。基思后來因為販賣毒品進了監(jiān)獄,出獄之后驚訝地發(fā)現(xiàn)自己兒時的玩伴居然在競選總統(tǒng)。于是威脅奧巴馬說要編造負面新聞,除非給錢封口。這件事情讓奧巴馬十分苦惱,兒時的莫逆之交突然變得如此這般嘴臉,那些從前看似格格不入的白人朋友卻一個個投來笑顏,難道這就是他所謂的改變?
書歸正傳,高中雖然頹廢,但是奧巴馬并未放棄閱讀,他開始閱讀各類黑人運動領袖的著作來尋找解釋自己處境的答案,在經(jīng)歷了種種痛苦的見聞之后,他開始漸漸明白,世界并非他想的那么簡單。他慢慢意識到,只要身上仍然是黑皮膚,無論周圍的白人做出怎樣的努力,都無法真正平等地看待種族問題。在絕望中,他勉強上了大學,卻在這里發(fā)現(xiàn)了新的天地,他選修了很多涉及種族歧視的課程,遠離了當年令自己無法振作的環(huán)境和心境。當大學生涯即將結(jié)束的時候,他似乎已經(jīng)從原來那個意志消沉的狀態(tài)中完全走了出來。他變得更加理性,更加有責任感,漸漸地向自己的父親看齊。然而生父的突然去世,讓他與父親緣慳一面。在父親的感召下,他開展了一項“社區(qū)服務計劃”,竭盡自己的微薄力量,為所在的黑人社區(qū)開展各項服務,為他們爭取福利。他的努力并沒有白費,在一次機緣之下,他成功地打擊了黑心裝修廠商,爭取到了政府的撥款,得到了人們的信任。在社區(qū)服務開展得如火如荼之后,奧巴馬決定去往非洲,看望父親所戰(zhàn)斗的地方,這次非洲之行對他觸動極大,讓他油然增添了力量和壯志。
1988年,奧巴馬被世界著名的哈佛法學院錄取,成了父親的校友。此前他在芝加哥呆了四年,27歲的他比同班的許多同學稍大幾歲,但是這并沒成為他和其他同學交流的隔閡。奧巴馬對自己的學習依然保持著很高的要求,每天都在圖書館勤奮學習好幾個小時。第一學年結(jié)束后奧巴馬回到了芝加哥,在一家后來叫做西德萊·奧斯丁(Sidley Ausitin)的律師事務所實習。在這里他遇到了他命中的女人,米歇爾·特拉沃恩·羅賓遜。奧巴馬第一次見到米歇爾就喜歡上了她,但是米歇爾卻相反。她以為這個實習生很可能是個夸夸其談、溜須拍馬的家伙。米歇爾覺得和自己的實習生約會是一件很丟人的事情,而且他們倆是公司里僅有的兩個黑人,他們倆要是戀愛豈不是正中其他人的下懷。這種環(huán)境倒是讓奧巴馬覺得很熟悉,在夏威夷讀書的時候他不得不和自己年級里唯一一個黑人女孩兒玩??墒谴艘粫r彼一時,奧巴馬已經(jīng)不是當年那個懵懵懂懂、不諳世事的少年,他和各種膚色的女孩兒都交往過,他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人。他選擇了米歇爾。
奧巴馬的個人能力也在哈佛得到了巨大的施展空間,憑借出色的協(xié)調(diào)能力和口才,各項工作可謂游刃有余,尤其是在幫助弱勢群體爭取權益方面獲得了良好的口碑。不久他成為了《哈佛法律評論》的編輯,1990年以很高的呼聲參與競選該刊主編。在那個時候,《哈佛法律評論》的編輯要么是激進的自由派,要么是不折不扣的保守派。奧巴馬偏向自由主義主張,但是卻不拘泥于其中,在做出某一項結(jié)論之前,他總是會廣泛地聽取雙方的意見。他的這種品質(zhì)贏得了編輯部保守派編輯們的贊賞。當時自由派得勢,保守派幾無當選主編的可能,于是當奧巴馬宣布競選主編的時候保守派都站到他的一邊。
奧巴馬競選主編成功后, 他成為了《哈佛法律評論》歷史上第一個黑人主編,好多人都把這看做一個里程碑似的時間。當?shù)匾患页霭嫔缟踔林鲃诱疑祥T來,請他寫一本關于自己傳奇身世的書。
奧巴馬畢業(yè)之后并沒有立刻去律師事務所報道,而是投身于一個選民登記計劃之中,主要任務是幫助從來沒有參加過投票的民眾了解美國大選的投票程序,并且鼓勵選民參加1992年的美國大選投票,那一年,正是克林頓與老布什對決。奧巴馬圓滿地完成了自己的任務,而打動他的,并不是克林頓的勝利,而是國會選舉中,伊利諾伊州眾議員卡羅爾·莫斯利·布勞恩競選成功,她是歷史上第一位美國國會非洲裔女參議員。奧巴馬隨即有了一份芝加哥大學的兼職講師工作,在百忙之中,他與米歇爾喜結(jié)連理,與沉浸在家庭喜悅中的米歇爾不同的是,奧巴馬有了更遠大的目標。
機會來了
1995年,奧巴馬的機會來了。伊利諾伊州的參議員愛麗絲·帕爾默決定競選美國國會眾議員,空出了自己原本的位置,奧巴馬果斷地瞄準了這個機會,競選伊利諾伊州的參議員,但是風云突變,帕爾默的眾議員競選出現(xiàn)了問題,她只好回來打算競選州議員連任,但是奧巴馬在一片勸說他退讓的聲音中,毅然決定不會退出。帕爾默的支持者們頓覺緊張,他們策劃了一次百人簽名懇求帕爾默連任的事件,但是奧巴馬卻敏銳地察覺到其中有詐,在舉報之后,調(diào)查的結(jié)果果然是帕爾默這一派弄虛作假,于是帕爾默身敗名裂不得不退出競選,奧巴馬成功上位!奧巴馬通過一場戲劇性的勝利贏得了席位,但這并不足以服眾,就連一部分黑人要員也認為他的勝利沒有說服力。于是奧巴馬接受專家建議,組織了一次全州范圍的巡回演講,廣泛參加活動以提高自己的知名度,以便為今后競選更高的公職打下基礎。通過這次巡回演講,奧巴馬頗受鼓舞,他發(fā)現(xiàn)自己對伊利諾伊州偏遠部分的白人中產(chǎn)階級有相當?shù)挠H和力。這些人并沒有因為他的膚色而排斥他,反而對他喜愛有加,即便在那些民權運動時期表現(xiàn)最激進的白人地區(qū),奧巴馬也絲毫沒有受到過冷遇。奧巴馬用實際行動和事實告訴所有人,自己的當選名至實歸。
奧巴馬在他的工作期間表現(xiàn)非常出色,在他自己的第一、第二任期中,奧巴馬平均每年完成14個議案的立法推動工作,在第三年,他所提出或共同提出的60項法案中有11項被批準為法律,立法效率之高讓人驚異。
1999年,奧巴馬的第一個孩子瑪利亞出生。但是他已經(jīng)開始著手準備第二次競選,準備再接再厲成為芝加哥市長。很可惜,這次因為他準備不足且對上了一個資格老牌的對手拉什,奧巴馬雖然竭盡全力,還是敗下陣來。但是這次失敗讓奧巴馬積累了重要的經(jīng)驗,讓他知道競選并不是一場按部就班的活動,而是有很多不確定的因素。在之后,他低調(diào)回到了州議會,養(yǎng)精蓄銳,一邊還清失敗競選中所欠下的債務,一邊準備卷土重來。
2002年,又是一個稍縱即逝的機會擺在了奧巴馬面前,伊利諾伊州的參議員表現(xiàn)不佳,奧巴馬躍躍欲試準備將對方挑下馬來,但是此時他的經(jīng)濟出了問題,兩個孩子和上次的債務都讓他捉襟見肘。然而米歇爾雖然一介女流,卻有著長遠的目光,夫妻倆商量之后,心一橫,把房子作二次抵押,借了錢參加競選。
也真是機緣巧合,在七位候選人中唯一對奧巴馬造成威脅的對手,在競選的重要關頭,婚姻出了問題,不得不退出競選。奧巴馬再一次奇跡般的獲勝!
這一次,風頭正勁的奧巴馬引起了民主黨大佬們的注意。2005年1月,奧巴馬宣誓就職美國國會伊利諾伊州參議員。一家人漫步在白宮的大草坪上,6歲的瑪利亞忽然提出:“爸爸,你會不會競選總統(tǒng)呢?”這個問題很快就有了答案。民主黨需要奧巴馬這樣的人:年輕,政治背景干凈;從政口碑良好,上中下層都有支持者,在伊戰(zhàn)問題上一直保持反對立場,贏得不少政治資本;個人魅力四射,“奧巴馬熱”愈演愈烈;黑白巧克力,能滿足多種口味的選民。在這些因素的綜合作用下,奧巴馬的競選團隊得出了一個結(jié)論:“奧巴馬并非沒有機會”。
歷史上能有足夠熱情和實力連續(xù)多屆競選總統(tǒng)之人屈指可數(shù),對于他們中間的大多數(shù)來說,總統(tǒng)競選就是那么一錘子買賣,任憑你怎么年輕也架不住這個耗人的游戲,許多人競選失敗之后便淡出政壇。在有限的政治生命中何時追逐總統(tǒng)夢,這是每一位做夢者都必須要仔細掂量的事。
但是奧巴馬依然像他過去那樣,該出手時就出手。在吊足了媒體和自己的支持者胃口之后,奧巴馬在一次橄欖球比賽上,公開向美國宣布:“是的,我準備好了?!苯?jīng)歷了漫長的拉鋸般的選戰(zhàn),和令人眼花繚亂的斗智斗勇,奧巴馬和他的團隊以7.4億美元的募集資金和壓倒性的勝利,豪華地取下了這一場驚世駭俗的勝利。
縱觀奧巴馬的競選經(jīng)歷, 不能不說是多方面因素的完美結(jié)合。從環(huán)境來看,2002~2004年,在經(jīng)歷了與拉什競選的失敗之后,奧巴馬吸取教訓、韜光養(yǎng)晦,努力以自己在伊利諾伊州議會的突出表現(xiàn)來挽回自己的形象。此舉收效甚巨,奧巴馬在州議會推動完成了多個法案的立法工作,小有名氣的他開始獲得同事與民主黨黨內(nèi)人士的贊許。當就自己的競選意愿征求他們的意見時,奧巴馬意外地發(fā)現(xiàn)自己原來頗受歡迎。恰好這時候民主黨和共和黨之間的黨派競爭愈演愈烈,誰能在參議院踢掉共和黨人誰就能在民主黨內(nèi)樹立威信。在這種情況下,黨派斗爭很容易沖淡黨內(nèi)矛盾,某些黨內(nèi)競爭所慣用的手段和話題一下子沒了用武之地。對于處于弱勢的人來說,“團結(jié)一致對外”總是冠冕堂皇的“緩招”。對于整個民主黨來說,不管有沒有經(jīng)驗,不管膚色如何,只要能把共和黨拉下來就是黨的好同志!這種混戰(zhàn)場面當然是常常被詬病為“經(jīng)驗不足”的年輕黑人奧巴馬所希望看到的。他能以黨內(nèi)積極分子的身份投入其中而不必遭受類似“不自量力、野心勃勃”的黨內(nèi)指責。在競爭環(huán)境公平的條件下,奧巴馬勝算就大了不少,盡管他從政記錄良好,沒有什么對手可以利用的弱點,對手們拼得彈盡糧絕、奄奄一息之時,就是他橫空出世之日。
奧巴馬的奇跡, 并不只屬于他一個人,它屬于奇跡發(fā)生之前圍繞在他身邊的每一個人。美國的命運已經(jīng)徐徐拉開新的一幕,奧巴馬是不是真的準備好了,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