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過對閱讀教學規(guī)律及古今中外閱讀教學過程模式的探討,總結出閱讀教學的一般規(guī)律,即感知性認讀、理解性閱讀、評價性鑒賞和鞏固性練習等四個階段。
[關鍵詞]閱讀教學 模式 規(guī)律
一、閱讀規(guī)律和閱讀教學規(guī)律
1.閱讀規(guī)律
閱讀的規(guī)律是由閱讀能力結構決定的。一般說來,閱讀的過程是:感知—理解—鑒賞、評價。
2.閱讀教學的規(guī)律
在一般情況下,閱讀教學過程指的是一篇課文的教學過程。一篇課文的閱讀教學過程,實質上是在教師指導下,以課文為中介,以理解鑒賞為目的,教師、課文、學生之間的信息交流過程。它要求在學生充分感知和理解讀物的基礎上,按照語文知識規(guī)律和學生認識規(guī)律,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發(fā)揮班級集體教育功能。在這一認識下,閱讀教學過程可以有不同的階段。一般過程是預習—聽課—鞏固、運用。
二、閱讀教學過程模式
對于閱讀教學過程,中外古今都曾有過許多積極有益的探索,建立過許多閱讀教學過程模式。
1.德國赫爾巴特的四階段教學。19世紀前期,德國心理學家、教育學家赫爾巴特建立了四階段教學:(1)起始,介紹作家和作品的時代背景,解釋生詞難句;(2)閱讀和分析,朗讀作品,分析人物,分析情節(jié)發(fā)展過程;(3)結束,概括主題思想,總結寫作技巧。
2.20世紀50年代,中國的閱讀教學吸收了凱洛夫五環(huán)節(jié)教學和前蘇聯文學教學的經驗,逐步形成了一種模式,其要素有:(1)解題;(2)介紹作者和時代背景;(3)朗讀課文;(4)講解生字新詞;(5)分析課文;(6)概括中心思想;(7)總結寫作特點;(8)課堂練習或布置作業(yè)。
3.“讀、劃、批、寫”教學。20世紀70年代后,北京31中學建立的教學模式。它的內容是:第一步讀,學生認真閱讀課文;第二步劃,將課文中的重點詞語劃出來;第三步批,把段意和心得體會寫在課文旁邊;第四步寫,在讀、劃、批的基礎上寫成讀書筆記或分析文章。
4.語文導讀法。上海市特級教師錢夢龍認為:要提高語文教學質量,必須“致力于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谶@種觀點,他提出了閱讀教學的“基本式”——自讀,教讀,練習,并在此基礎上創(chuàng)立了“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的“三主”教學體系,以“自讀式—教讀式—練習式—復讀式”構成了一個合乎學生認識規(guī)律的“流程”?!叭鳌笔墙M織閱讀教學的指導思想,“基本式”是體現“三主”觀點的教學模式,而整個教學過程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的閱讀實踐過程。
5.六步教學法。六步法是遼寧省特級教師魏書生創(chuàng)造的教學方法。他按知、情、意、行的心理規(guī)律,提出了“定向、自學、討論、答疑、自測、自潔結”六步課堂教學法。(1)定向。即確定本節(jié)課(或本課書)的學習與訓練的重點、難點,并事先告訴學生,使他們心中有數,方向明確。(2)自學。學生根據學習重點和難點自己作答案。學習較差的學生則可根據自己的實際水平完成自學內容。(3)討論。自學中沒有解決的問題,由同學們共同討論、研究,尋求答案。(4)答疑。各組通過討論而仍未能解決或有分歧的問題提交老師,由老師解答。(5)自測。根據“定向”中指出的重點、難點,自擬一組十分鐘自測題。自己評分,自檢學習效果。(6)自結。下課前,每個學生總結一下自己這節(jié)課的主要收獲。教師在好、中、差三類學生里選有代表性的學生講講自己的學習過程和收獲,使各類學生所接收的知識信息都得以強化。
6.目標教學。20世紀后半期,世界范圍內掀起了教育管理運動,其核心是目標管理。各國教育目標管理有不同的特色,也形成了不同的教學模式。美國稱為“掌握學習”,許多第三世界國家稱為“最優(yōu)化學習”,中國稱為“目標教學”。
目標教學的課堂教學模式還處于實驗過程中,國內外都有許多種,且各具特色。河南師范大學王文延教授從當前國內眾多的實驗模式中抽取其共同的、最能體現目標教學本質特征的、具有多種應變能力的結構因素和結構方式,組成最一般的、具有廣泛適應性的目標教學的課堂教學基本結構形式。
目標教學的基本結構包括課前制定教學目標,課堂展示教學目標、教師指導學生達標,課堂檢測學生達標情況,補救失誤保證達標等五個環(huán)節(jié)。目標教學模式的本質特點是創(chuàng)造適合學生的教育,即為了使每個學生都得到最充分的發(fā)展,都能在自己的基礎上根據自己的特點達到可能達到的最高發(fā)展水平,注意力集中在全體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上。
三、課文教學的五環(huán)節(jié)
教學模式是教學規(guī)律的外在標志。但是,不同的教學模式,并不能證明有不同的教學規(guī)律,而只能說明人們對教學規(guī)律的認識不同。然而,基本規(guī)律又是不能違反的。分析教學模式,我們發(fā)現,幾乎所有的教學模式都是閱讀規(guī)律和閱讀教學的規(guī)律統(tǒng)一起來產生的。因此,教學模式多種多樣,但從心理學角度認識,它們都無法逾越感知性認讀、理解性閱讀、評價性鑒賞以及鞏固性練習四個階段;從具體操作來認識,都不能逾越認讀、了解課文大意、對課文內容作種種劃分以達到深入理解、對課文內容進行總結和擴展以及結合課文作練習、留作業(yè)等五個環(huán)節(jié)。
參考文獻
[1]王偉.當代中學語文教育專家研究[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2.
[2]張先華.先進的教育策略[M].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