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農村產業(yè)結構的調整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以及我國對外貿易的逐漸增加,國內外市場對鮮棗的需求是日益增加,國內許多地方發(fā)展棗樹生產的積極性空前高漲。因此,棗樹具有結果早、見效快、經(jīng)濟效益高的特點,目前已成為重要的經(jīng)濟林樹種植之一。為了促進我國棗樹生產的健康發(fā)展,我們當?shù)氐耐?、肥、水及氣候條件選用適宜本地發(fā)展的優(yōu)良品種,采用先進的科學育苗技術,盡快培育出大量優(yōu)質健壯的棗樹苗木,為我國的棗樹生產提供更好的棗苗。
一、苗地的選擇和準備
選擇苗圃地應考慮的因素如下。
1.交通條件:苗圃地應盡量設在供應苗木的中心或選在交通方便的地方,以食宿短苗木運輸?shù)木嚯x和所需時間,減少運苗途中的損失,提高栽植成活率。
2.土壤:最好適用肥沃的沙質土。因為它通氣性良好,保水保肥力校強,有利土壤微生物活動,肥料分解轉化快,土壤不易結塊,幼苗出土容易。如果是粘土壤,要摻沙進行改良后再育苗木。
3.水源:為保證苗木健壯生長。苗圃地應有充足的水分供給條件。如自流水灌溉或機井,水泵引水灌溉均可,防止因干旱而影響苗生長。在地下水位過高或雨后易積水的低洼地應有良好的排水設施。
二、常用育苗方法和技術
1.分株培育:棗樹的水平根上易萌發(fā)根蘗,另外,棗根受傷時愈傷但常分化芽體而萌發(fā)根蘗,根蘗全是有母株的營養(yǎng)體形成的,故長成新的植株能保持母樹的原有優(yōu)良性狀。這種分株繁殖方法比較簡單,就地起苗,就地栽植,成活率高,但育苗數(shù)量有限,不適于大面積發(fā)展。常見的分株育苗方法有兩種:
(1)全園育苗:在早春土壤解凍后,全園淺刨一遍,深15-20cm,切斷表土中的細跟,刺激土壤淺層水平根產生不發(fā)芽,萌發(fā)根蘗,經(jīng)過精心管理,第二年秋季落葉后即可出圃。
(2)開溝育苗:造成優(yōu)良單株,在春季發(fā)芽前,于樹冠外圍下挖深40—50cm,寬30—40cm的溝,切斷2cm的下的細根,并用利刀削平傷口,然后鋪墊濕土蓋住新根。夏季根蘗苗高20—30cm時,間苗施肥促長,干旱時澆水使溝中保濕,第二年秋季苗高1cm左右即可出圃。此方法適于根系較深,萌發(fā)根蘗較少的品種。
2.根蘗苗歸圃育苗:先選好優(yōu)良品種的健壯無病蟲害植株,發(fā)芽前用開溝育苗法斷根,正常管理根苗一年,第二年春季刨苗歸圊集中培育。
3.嫁接育苗:嫁接育苗具有生長快,結果早,果實大品質好,抗逆性強等優(yōu)點,能在短期內把優(yōu)良品種繁殖應用到生產上,又便于利用野生酸棗資源,苗木根系發(fā)達,適應性強,是值得提倡的一種比較先進的棗樹育苗法。
三、嫁接后的管理
1.檢查成活情況:芽接一般在接后7—10天檢查,如果芽片光亮、鮮嫩,說明已經(jīng)成活;反之則沒接活,枝接一般在接后半月左右檢查,如果接穗芽體飽滿,皮色鮮亮,說明成活;反之則沒接活。無論枝接芽接,當發(fā)現(xiàn)沒有成活,都要立即進行補接。
2.及時解除綁扎物:芽接成活后半月左右松綁,劈接和皮下接一般在芽萌發(fā)15—20cm長時松綁。
3.適時剪砧:6月以前芽接苗,成活后即可剪砧,接芽萌發(fā)后的新梢當年生長時間較長。秋后枝條能充分成熟,當年可達出圃標準。而6月以后的芽接苗,最好到來年春季萌芽前剪砧,如果接后當年剪砧,往往因枝條不能充分成熟而遭凍害。
4.抹芽、摘心、立支柱:為保證嫁接苗健壯生長,提前出圃,必須隨時抹掉砧木接口下的的萌芽,以集中養(yǎng)分,供接芽生長,當苗木高達80—100cm時,需要摘心,促使苗木加粗生長,以利培育壯苗。枝接苗一般生長較快,為防止大風折斷嫩枝,應在新梢長至20—30cm時,設立支柱進行保護。
5.追肥澆水防病蟲害:生長前期,追施速效氮肥1—2次,間隔15—20天,促進新梢生長;生長后期適當增施磷鉀肥,促進枝條充分成熟。追肥后立即灌水,過1—2天及時中耕除草。同時也應注意防治棗粘蟲、棗癭蚊、紅蜘蛛等害蟲,保證苗木健康生長,以達到培育優(yōu)質壯苗的目的。
四、苗木出圃
1.起苗:秋季棗樹落葉后到土壤封凍前,以及春季解凍后到萌芽前均可起苗。土壤干旱時,應在起苗前2—3天,澆一次水,以利起苗。起苗時,盡可能多帶須根,少傷粗根。起苗后,用修枝剪將根條傷口剪平,以利愈合,為便于包裝運輸,應在二次枝基部留1—2個芽后,將其剪掉。
2.分級:一級或者要求主干高100cm以上,根部直徑1.5以上,20cm和以上的側根達25條以上;二級苗的高80cm以上,根粗1cm以上,15cm長以上的側根達20條以上;三級苗為干高40cm以上,根粗0.8cm長10cm以上的側根達15條以上。
3.包裝運輸:外運時,把棗苗分好級后,按品種和級別掛牌,每50—100株為一捆,用濕麻袋或濕草袋包裹捆扎,立即裝車外運.若長途運輸裝車后,應用濕草袋,塑料布等加蓋2—3層,途中視情況適當灑水,減少蒸發(fā),并注意通氣散熱。
4.假植:苗木運到后,如果不計劃馬上栽植,則應選背風,排風良好的地方進行假植。一般挖30—35cm深,40cm寬的溝,在溝內澆水,增加濕度,水滲完后,將苗按品種逐株傾斜放入溝內,根部用濕土埋實,埋土達干高三分之一處,再澆足水。
5.覆土檢查:冬季隨氣溫下降,分戎覆土防凍,春季及時檢查防霉爛,防栽前提早發(fā)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