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現(xiàn)有航天員14 名,“神五”“神六”“神七”三次載人航天,共有楊利偉等6 名航天員進入太空。在“神五”14選1、“神六”14 選2、“神七”13 選3(“神七”楊利偉作為領導退出了競選)的過程中,這6 人是怎么勝出的呢?分析6人的成功之道,人們不難發(fā)現(xiàn),他們有著突出的過人之處,值得職場的人們好好借鑒。
向楊利偉學口才
楊利偉是我國乘坐“神五”第一個進入太空的宇航員。他是怎么在14 選1 中脫穎而出的呢?航天局的領導說了三個原因,其中之一是他的心理素質好,口頭表達能力強,說話有條理、有分寸。楊利偉認為航天無小事,所以不管做什么事情,都盡自己的最大努力做好。學技術、學政治是如此,訓練后的總結會、訓練小結也是如此。在總結會上,楊利偉準備充分積極發(fā)言,發(fā)言條理清晰,邏輯性強,再加上不慌不忙故而給領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最終確定三人為首飛候選人之時,三人各方面都十分優(yōu)秀,難分高下,只是考慮到作為我國第一位進入太空的宇航員,要面對全世界的矚目、接受新聞媒體的采訪,還要進行巡回演講,才最后定下口才好的楊利偉首飛。
口才也能決定命運!所以說不僅航天事業(yè)無小事,職場也是無小事的。筆者建議職場的你經(jīng)常閱讀口才方面的報刊書籍,努力訓練自己的口頭表達能力,在匯報、演講、發(fā)言的多個場合著力表現(xiàn)自己,這樣也能引起老板的注意,引來成功的機會。
向費俊龍聶海勝學合作
“神六”飛行前,就被確定為兩人飛行。因此,航天局在選拔航天員時,除了成績優(yōu)異外,配合默契、善于合作就成為一個很重要的條件。經(jīng)過一系列艱苦的訓練和選拔,綜合成績前6 名的航天員最終確定。由于此次“神六”飛行任務必須由兩人配合完成,從成績排名和個人意愿兩方面考慮,6 名航天員兩兩配對,形成3 個飛行乘組。在“個人意愿選擇”這個環(huán)節(jié)中,費俊龍選擇了聶海勝,聶海勝同樣選擇了費俊龍!兩人互相欣賞。費俊龍對聶海勝的評價是“首先海勝的性格比較穩(wěn);第二個比較善于待人、善于合作,和他在一起工作覺得很愉快;第三個就是‘實’,他不管是訓練也好,學理論也好,都比較扎實——就是研究得比較透,基礎打得牢?!甭櫤賹M俊龍的評價是“俊龍首先比較嚴謹,特別是工作作風上比較嚴謹,無論做事還是做工作,在事先都想得比較細,比較周到;在工作過程中能夠嚴格按照預先的計劃,有條不紊地執(zhí)行?!苯?jīng)過兩人的共同努力,圓滿地完成了飛行任務。
費俊龍、聶海勝的成功又一次向人們詮釋了合作的重要性。實際上,在現(xiàn)實生活的職場中,大多數(shù)職場人更善于單槍匹馬、我行我素;而對合作、協(xié)作、團體作業(yè)感到頭痛,認為會束縛自己的個性,影響個人水平的發(fā)揮。殊不知,公司是一個整體,集體作業(yè)的時候更多,如果不善與人共事,就會阻礙公司的發(fā)展,自己被炒魷魚就是最終的結果。
向翟志剛學堅持
稍微細心一點的人都會發(fā)現(xiàn),我國三次發(fā)射載人航天,翟志剛三次進入梯隊! 2003 年“神五”共有3 名候選太空人,分別是楊利偉、翟志剛、聶海勝;2005 年“神六”共有三組共6 名候選太空人,分別為第一組費俊龍、聶海勝,第二組劉伯明、景海鵬,第三組翟志剛、吳杰。其中翟志剛三次入圍,卻也兩度落選,此前不少媒體都為訓練成績優(yōu)秀卻無緣升空的他感到惋惜。翟志剛兩次入選“神五”“神六”梯隊,兩次與“飛天”失之交臂。而兩次落選的經(jīng)歷,也讓他更成熟:“我3 次進入梯隊,非常自豪。前兩次雖然都沒有上天,但楊利偉、費俊龍、聶海勝去執(zhí)行任務,與我自己執(zhí)行任務是一樣的。從主觀上來講,誰都想飛,但客觀條件只允許上幾個人,人的主觀愿望必須符合客觀實際?!钡灾緞偺谷幻鎸β溥x的結果,表示14 位航天員人人都很優(yōu)秀,他們之間不存在誰失敗、誰獲勝,只是誰先飛一步而已。中國的航天事業(yè)任重道遠,他說“神六”之后還有“神七”、“神八”,還有空間站。他和戰(zhàn)友們將一如既往、刻苦訓練,為祖國的航天事業(yè)貢獻力量。
作為國家培養(yǎng)了多年的航天員,誰都想早一步進入太空,實現(xiàn)遨游太空的理想,但理想與現(xiàn)實就是這樣的矛盾。翟志剛三次入選梯隊,兩次落選,卻絲毫沒有動搖他堅定的信念。這次“神七”飛行,領導委以他重任:擔任“神七”飛行指令長,執(zhí)行太空行走。就是對翟志剛堅持的最好肯定。
我們的一些職場人士,剛進公司的時候也會努力一陣子,一年半載沒有升職,就會泄氣,抱怨懷才不遇,故而選擇跳槽,最終陷入進入公司——努力一陣——垂頭喪氣——炒魷魚跳槽的怪圈。職場的人士要警惕之。
向劉伯明學動手
在父親的眼里,劉伯明是一個性格內(nèi)向、不善于表現(xiàn)自己的人,但他愛鉆研,腦子靈。上中學的時候,劉伯明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他最大的特點就是愛拆東西,經(jīng)常把家里貴的收音機拆了再裝上,有時自己還能琢磨安個小風扇什么的。而在同事們眼里,劉伯明被稱作“小諸葛”,除了學習好,凡是動腦筋的事他都愛摻和。無論當飛行員還是航天員,每回智力競賽他都不落。曾有一名以出刁鉆問題著稱的教官在連續(xù)“考問”劉伯明十多個“犄角旮旯”的問題后,也被他的對答如流所“震懾”,從此對他實行“免提”政策。劉伯明鉆研好學是出了名的,落選“神五”飛行梯隊之后,基本上每天他都在看書、寫筆記,其中包括每天安排兩小時學習英語。他的心得是,學知識不能只學表面,一般都得往“根”上追。如在飛船上,一般不記什么開關,而是記管線,通過分析線路,一旦發(fā)生故障,就能很快找到原因加以排除。這次“神七”飛行,技術跨度大、任務風險大、航天員自主工作能力強……動手能力強的劉伯明順利入選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劉伯明勤于動手也能比其他航天員早一步進太空,說明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職場,會干活、比別人干得好也是成功的重要條件,光說不練實是職場之大忌。
向景海鵬學鎮(zhèn)定
在景海鵬的立功檔案里,記錄著這樣一次飛行經(jīng)歷:“當時天氣特別熱,景海鵬和他的戰(zhàn)友們正在空中做飛行訓練,我在飛行員休息室,通過寬大的玻璃可以看到機場跑道上的情況?!睉?zhàn)友許驥說,“輪到景海鵬的飛機降落時,意想不到的情況出現(xiàn)了,他一著陸我們就發(fā)現(xiàn)機頭向下耷拉著,當即判斷,肯定是前輪有問題!”果然,因為地面溫度太高,跑道上有一些小石塊,飛機降落時輪子的沖擊力非常大,觸碰到石塊時立即爆掉了?!斑@種情況是很危險的,如果飛行員方向保持不好、飛機偏離跑道的話,很容易傾覆出去……”看到眼前的一切,許驥急壞了。不過,很快他就發(fā)現(xiàn),景海鵬進行了一系列的緊急處置:保持方向,放減速板,關掉其中一臺發(fā)動機,放減速傘……這些都是在很短的時間內(nèi)處理完的,一個不大不小的驚險就這樣被成功化解。飛機停穩(wěn)后,大伙趕快跑過去準備把景海鵬從飛機里拉回來,卻見他鎮(zhèn)定自若地走出機艙,有條有理地向團領導講述自己當時的處理方式,并和戰(zhàn)友們一起對跑道路面進行調(diào)查。景海鵬的鎮(zhèn)靜由此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次“神七”飛行,為了滿足航天員出艙活動要求,飛行產(chǎn)品技術狀態(tài)發(fā)生較大變化,飛船進行了227 項變化,火箭進行了36 項,部分新研產(chǎn)品和新技術是首次進行飛行驗證,也是神舟飛船第一次載3 個人的滿負荷飛行,這些都增加了這次飛行任務的風險。于是,鎮(zhèn)定自若、處危不驚、處理突發(fā)事件能力強的景海鵬入選也就不足為奇了。
職場的人們都會有這樣的體會:和一個有理性、處危不驚、鎮(zhèn)靜自若的人一起工作,心里就會特別的踏實——這樣的人不會惹麻煩添亂子,出現(xiàn)情況、問題總會挺身而出,手到病除地予以解決。不僅同事喜歡,就是老板也愛提拔重用這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