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很多名人都喜歡散步。
列寧說:“你每天一定要抽出1~2小時散步,如果長時間埋頭用心做功課,是會損害健康的。”在西伯利亞流放期間,列寧經(jīng)常在各個村子間散步,有時,每天要走好幾千米的路。
我國宋代學者朱熹,主張勞逸結合,讀書讀累了就要休息,去野外走走,他反對死讀書。他在《出山道中口占》一詩中寫道:“川原紅綠一時新,暮雨朝晴更可人。書冊埋頭無了日,不如拋卻去尋春。”我國古代有“晚食以當肉,安步以當車”之說。這里說的安步,是指緩步而行,也就是散步。美國當代學者懷特說過:“對人生命最大的威脅是以車代步,而不是交通事故。”他還說:“輕快的步行,如同其他形式的運動一樣,是治療情緒緊張的理想解毒劑,并能改善人們的一般健康?!?/p>
散步時,一邊走,一邊小聲地唱,對健康更有益。前蘇聯(lián)學者齊奧爾科夫斯基說:“如果我不讀、不寫,那么就走??臻e時,特別在散步時,我經(jīng)常唱。”
法國作家盧梭說:“散步能促進我的思想,我的身體必須不斷運動,腦力才會開動起來?!?/p>
康德,德國哲學家,他有每天定時散步的習慣。他常穿一件灰色外套,拿一根手杖,當他這樣出現(xiàn)在格尼斯堡的大街上,作“哲學家的散步”時,當?shù)厝司椭酪呀?jīng)是下午4點30分了。人們一面向他敬禮,一面對準自己的手表。
法國散文作家蒙田也喜歡散步。他在《我的書房》中說:“隱居之處都得有散步場所。如果我坐下來,我的思想就不暢通。我的雙腿走動,腦子才活躍?!?他還在《要生活得寫意》中說:“散步的目的是為了要生活得寫意?!薄凹词刮乙蝗嗽谟拿赖幕▓@中散步,倘若我的思緒一時轉(zhuǎn)到與散步無關的事物上去,我也會很快將思緒收回,令其想想花園,尋味獨處的愉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