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介紹澳大利亞蘋果、梨、葡萄、桃、李、杏、甜櫻桃、柿、獼猴桃和越橘等主要落葉果樹的生產(chǎn)現(xiàn)狀及品種和砧木的選擇、集約化生產(chǎn)和標準化管理、機械化作業(yè)的栽培模式和果品產(chǎn)后的處理等栽培特點。
關(guān)鍵詞:澳大利亞;落葉果樹;生產(chǎn)現(xiàn)狀;栽培特點
中圖分類號:S60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910(2009)02—0054—04
澳大利亞位于南半球亞洲東南部,在印度洋和南太平洋之間,南緯10°45’~39°08’,東經(jīng)115°52’~153°1’,是世界上最干燥的大陸,年降水量僅265~500mm。澳大利亞劃分為新南威爾士、維多利亞、昆士蘭、南澳大利亞、西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6個州和北部地區(qū)、首都直轄區(qū)(堪培拉)2個區(qū)。澳大利亞落葉果樹主要分布在溫帶地區(qū)和亞熱帶地區(qū)。溫帶落葉果樹主要生長在6個州的冷涼地區(qū),亞熱帶落葉果樹主要生長在昆士蘭、北領(lǐng)地及其他州的較熱地區(qū)。筆者根據(jù)資料和實地考察結(jié)果,對澳大利亞落葉果樹的生產(chǎn)現(xiàn)狀和栽培特點介紹如下,以期為果樹生產(chǎn)者提供參考依據(jù)。
1 澳大利亞落葉果樹的生產(chǎn)現(xiàn)狀
據(jù)澳大利亞統(tǒng)計局2005~2006年資料,澳大利亞果樹栽培總面積5.476萬hm2,其中落葉果樹3.469萬hm2。落葉果樹在澳大利亞分布廣泛,包括蘋果、梨、葡萄、桃、油桃、李、杏、甜櫻桃、越橘等,溫帶地區(qū)落葉果樹的產(chǎn)量占全國果品總產(chǎn)量的70%以上。主要落葉果樹面積、產(chǎn)量及總產(chǎn)值分別為:蘋果9700 hm2,36.31萬t,6.97億元;鮮食葡萄3460 hm2,5.5萬t;制干葡萄39.2萬t;釀酒葡萄59.9萬t;梨6714hm2,17.08萬t,1.43億元;桃5019 hm2,7.90萬t,0.909億元;李15129萬株,2.49萬t,0.572億元;杏1 874 hm2,2.97萬t,0.497億元;櫻桃77.6萬株,0.621萬t,1.117億元;獼猴桃22.9萬株,0.573萬t,0.161億元;越橘50.4萬株,0.126萬t,1.563億元。
2 澳大利亞落葉果樹栽培特點
2.1 選擇適宜品種
大多農(nóng)場有自己的試驗園,引進世界各地的優(yōu)良品種,進行對比試驗,選擇適宜的良種示范推廣。在溫帶地區(qū),傳統(tǒng)的蘋果品種如澳洲青蘋(Granny Smith)和元帥(Delicious)系品種仍是澳大利亞的主栽品種,分別占蘋果栽植總株數(shù)的17.1%和38.6%。近年新建果園中,富士(Fuji)、佳人威廉姆(Lady Williams)、Sundo- wner、皇家嘎拉(Royal Gala)和粉紅佳人(Pink Lady)正逐漸成為主栽品種;梨的主栽品種是帕克哈姆(Paekam’s Triumph)、威廉(Williams)、Beurre Bose和Winter Cole等西洋梨,其中帕克哈姆占梨總栽植株數(shù)的35.2%。近年來,日本梨的栽植數(shù)量逐漸增加,品種主要是二十世紀,約占日本梨總株數(shù)的90%以上,其次是幸水、豐水和新水。桃的主要品種為加紅(Cal Red)、貴夫人(Elegant Lady)、富婆(Rich Lady)、王室公主(Crown Princess)和亨利(O’Henry)。油桃的主要品種是幻想樂(Fantasia)、五月美(Maygrand)、芳爾蘭(Fairlane)、紅寶石(Red Diamond)、春紅(Spring Red)、玫瑰寶石(Rose Diamond)和八月紅(August Red)。李主要品種有秋巨(Autumn Giant)、紅愛斯(Red Ace)、黑琥珀(Black Amber)、總統(tǒng)(President)、紅美李(Red Beauty)、福來(Friar)、琥珀珍寶(Amber Jewel)和光輝(Radiance)。杏主要品種為早神(Early Divinity)、卡紹林(CastMin)、卡紹布瑞特(Castlebrite)和哥蘭格芮(Glengarry)。無核化已成為鮮食葡萄的發(fā)展趨勢,主要品種有火焰無核(Flame Seedless)、紅地球(Red Globe)、米尼弟無核(Menindee Seedless)。制干葡萄主要品種為湯姆遜無核。釀酒葡萄的主要品種為哥島(Gordo)和湯姆遜無核(Thomson Seed-less)。甜櫻桃主栽品種有柏哥斯道夫(Burgs-doff)、早伯萊特(Early Burlat)、皇家鷹(Royal Eagle)、濱庫(Bing)、先鋒(Van)、斯特拉(stel-la)、蘭伯特(Lambert)和黑道格拉斯(Black Douglas)。獼猴桃主要品種有布魯諾(Bruno)、蒙蒂(Monty)、艾伯特(Abbott)、海沃德(Hay-ward)、唐木里(Tomuri)和馬吐阿(Matua)。柿主要品種有富有(Fuyu)、伊豆(Izu)、次郎(Ji-ro)、駿河(suruga)、隹麗(Galley)。越橘主要品種有布瑞澤塔蘭(Brigin8 Blue)、藍玫瑰(Blue Rose)、丹尼斯玫瑰(Dnise Rose)、藍果(Bluecrop)、早藍(Earliblue)、總理(Premier)和梯夫藍(Titblue)。在亞熱帶地區(qū),落葉果樹也廣有分布。主要落葉果樹在溫帶和亞熱帶地區(qū)的主栽品種見表1。
2.2 選擇適宜砧木
在溫帶地區(qū),蘋果砧木包括MM106、君袖、MM102、馬頓778、馬頓779、M9和M26;梨主要用D6和楹槨A作砧木。葡萄所用砧木有Ramsey、Teleki、DogRidge和101~14。桃和杏所使用的砧木主要為奈馬格和金皇石。李使用的主要砧木為米羅貝蘭和馬哈利。甜櫻桃的砧木主要為吉塞拉、馬扎德和馬哈利。柿的砧木主要為實生苗中選出的各種營養(yǎng)系。在亞熱帶地區(qū),蘋果砧木主要是MM106,砧木均為營養(yǎng)系自根砧,一般不用中間砧。梨則用D6和杜梨作砧木。葡萄砧木主要為Ramsey和Rug-eri140。低需冷量桃品種的主要砧木是奧凱納瓦(Okinawa)和奈馬遜(Nemasun)。李、杏砧木與桃砧木相同。甜櫻桃和柿的砧木與溫帶果樹相同(表2)。
2.3 集約化生產(chǎn)和標準化管理
澳大利亞的果樹生產(chǎn)規(guī)模較大,其樹種布局體現(xiàn)了區(qū)域化與專業(yè)化的生產(chǎn)特點,即每一樹種或者品種,通常安排在氣候與土壤的適宜栽培區(qū)集中栽培,不僅使產(chǎn)地的生態(tài)環(huán)境與自然資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并能生產(chǎn)優(yōu)質(zhì)果品。
一般選擇坡度≤15°的地塊建園,隨坡栽植,既有利于通風(fēng)透光,又有利于排水。定植前,先植防風(fēng)林(或防風(fēng)籬)或安裝防風(fēng)網(wǎng),鋪設(shè)排水系統(tǒng),并挖行溝,然后回填,改良土壤。有的果園定植前要種植綠肥作物,主要是一種雜交矮稈飼料高粱(春、夏播種)和燕麥(秋、冬播種)。定植前,還要對土壤采樣分析,以確定是否適合果樹生長并為今后的施肥提供參考。普遍推行果樹行間生草、樹下種植綠肥作物和覆蓋等措施。有完善的灌溉系統(tǒng),灌溉方法有滴灌、噴灌和微噴灌。普遍應(yīng)用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shù)。新建果園常有鼠類、兔類和蝸牛危害樹干和幼芽,一般用驅(qū)避劑來防止。結(jié)果果園常有鳥類危害果實,多用電線或設(shè)網(wǎng)來阻止。
2.4 機械化作業(yè)的栽培模式
多數(shù)果園為南北行向。栽植前確定所采用的樹形,并據(jù)此確定行株距。新建果園通常株距較小,行距較大,適宜機械化管理。大多采用依靠支撐物的籬架式,一般設(shè)2~3條與地面水平的鐵絲,將枝條、果實固定在鐵絲上,使枝條擺布均勻。以蘋果生產(chǎn)為例,新栽植的幼樹,行距4m,株距0.7m、1m、1.2m或1.5m。在樹行內(nèi)間隔7m設(shè)立支柱,橫拉鐵絲,每株為單一主干垂直向上,兩邊分生側(cè)枝水平引縛在籬架鐵絲上。西洋梨、日本梨、李子等果樹也采用籬架式栽培。通常行距4~5m,株距1.5m。
2.5 果品產(chǎn)后處理一體化
一般果園都有選果機和冷藏庫。果實采收后,將篩選剔除的次品加工成果汁、果醬,選出的優(yōu)等果品分級送入冷庫保存,等待機會出售。有的在園中設(shè)有銷售店,直接銷售鮮果和加工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