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聽半小時音樂有助降膽固醇
據美國“健康日”網站報道,聽音樂不僅能陶冶情操,還能降低膽固醇水平,起到改善心臟健康的作用。
美國馬里蘭大學的研究人員調查了近萬名當地居民,他們的平均年齡在36歲。結果發(fā)現(xiàn),經常聽自己喜歡的音樂的人,其血管輸送血液的功能比從不聽音樂的人高26%。研究人員分析,音樂能增加血液中一氧化氮的水平,而一氧化氮有助于預防血栓、減少“壞膽固醇”在血管中的堆積。研究還發(fā)現(xiàn),常聽“紅辣椒樂隊”及麥當娜的音樂,可以提高耐力;而18世紀的交響樂則可以改進大腦的注意力;但重金屬音樂會使血壓升高,不利于健康。
這一研究的負責人邁克爾·米勒說,雖然音樂升高一氧化氮的作用只持續(xù)數秒鐘,但其累積效應會持續(xù)很久,而且有益于各年齡段的人。因此,他建議人們在工作之余,不妨每天聽上半小時的音樂。
結伴跑步能促進大腦健康
研究人員的最新研究表明,跑步不僅能保護人體內現(xiàn)有細胞,而且還能促進其新細胞的生長,從而使人們的記憶力得到改善。
同時,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認為,跑步雖健腦但不能獨自進行。單獨跑步者在途中往往會產生孤獨感。這種孤獨感對身體沒有什么好處。由此,他們強調指出,人做體育活動,尤其是跑步,最好是幾個人搭伴進行。
單獨跑步與結伴跑步,其對大腦的影響完全不同:前者能提高皮質醇的水平,妨礙腦細胞生長;后者反倒能改善腦組織的空間定位,增強腦細胞之間的聯(lián)系,從而促生新的腦細胞。
湯味過咸可能增加患胃癌的風險
攝入過多鹽分可導致高血壓、心臟病和腦卒中已成為醫(yī)學常識。但健康專家警告說,常喝含過多鹽分的湯可能增加胃癌發(fā)病率。
英國天空新聞頻道援引“世界癌癥研究基金會”專家蕾切爾·湯普森的話報道,人們日常使用的速食濃湯中往往含鹽量較高,一碗湯的含鹽量甚至高達一個人一天鹽分標準攝入量的一半。
湯普森說:“新鮮蔬菜湯的含鹽量比罐裝玉米、火腿速食濃湯要少?!彼ㄗh,人們應盡量少吃火腿、香腸、速食品、比薩餅和早餐麥片等含鹽量高的食品。湯普森說:“讓我們從小事做起,盡量減少日常鹽分攝入。購買食品時,應注意查看包裝說明上的鹽分含量。此外,盡量自己在家動手做湯喝,而不是買速食品,以減少癌癥患病率。”
健康專家建議人們每天攝入不超過6克鹽。
吃魚防乳腺癌
日本、韓國、北歐冰島女性的乳腺癌發(fā)生率較低,研究發(fā)現(xiàn),這與當地人喜歡吃深海魚類有很大關系。魚類中含有的氨基酸和歐米加脂肪酸可抑制癌細胞形成,阻止癌細胞繁殖。如果每周吃兩次魚,可降低乳腺癌的復發(fā)。芬蘭的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魚油中的歐米加脂肪酸會抑制癌細胞的生長,而深海魚類富含這類脂肪酸。但并不是所有癌細胞都會受到魚油的抑制,一般來說對乳腺癌和淋巴癌效果較好。沙丁魚、青魚、大馬哈魚都含有較多魚油。
新西蘭研制出可溶解心臟支架
作為心臟介入治療的一個重大突破,心臟支架被廣泛用于冠心病、心絞痛的治療。心臟支架是一種支架或網狀物,通常被植入阻塞或狹窄的動脈以保持動脈的開放。目前的心臟支架都由金屬制成,植入后終生存在,網狀結構使得支架上容易形成凝血并逐漸累積最終形成阻塞,這些阻塞在植入后多年內都可發(fā)生,這些阻塞叫做“晚期支架血栓形成”。
新西蘭奧克蘭市醫(yī)院最近研發(fā)出一款名叫BVS依維莫司的洗脫支架。該支架由一種聚合物制成,該聚合物在體內3年后降解為乳酸,最終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新的支架有更低的支架血栓發(fā)生率,使得動脈手術變得更簡單,因為支架為非金屬材料,所以CT和MRI影像更清晰;因為它們很柔韌,所以植入動脈很舒適;它同時也是一個藥物洗脫支架。
研究數據顯示,該支架在30例單個、先天冠脈損傷的病人的臨床實驗中有很高的成功率。
生活新鮮感可影響男性生殖能力
一項加拿大研究顯示,女性的行為,決定了其伴侶的精子數量和質量。面對一個優(yōu)秀、受人關注的漂亮女性,男性就會制造數量更多、活力更強的精子,以和其他男性競爭。其目的就是要使女性受孕,真正地“只屬于”一個人。
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希格·巴珊指出,通過一項靈長類動物的研究表明,精子數量、質量和女性伴侶之間存在正相關聯(lián)系。
為了明確這一關聯(lián),希格·巴珊等人挑選了29個贊比亞家族的上百名男性。“我們發(fā)現(xiàn),男性與固定性伴侶相處時間的長短,也會影響精子數量。那些每天只花一點時間陪伴侶的人,其體內精子數要比整天都與固定性伴伴侶膩在一起的男性,高出一倍。”這也說明,保持新鮮感無論對婚姻還是男性的生殖能力,都非常重要。
這一研究還顯示,精子非常聰明,經過進化,它就像一臺自動設置、格外精確的機器,知道如何讓自己更具競爭力,以贏得受歡迎的異性。
每天吃兩個雞蛋有助減肥
吃雞蛋到底健康嗎?多吃雞蛋會導致心臟病嗎?這種最常見的食物永遠都會受到人們關注。近日的英國《每日郵報》公布了英國心臟基金會的最新研究成果:每天吃1個雞蛋是相當安全的;如果在每日飲食中加入兩個雞蛋,還有助于減肥。這是30年之后,英國的雞蛋指導攝入量終于從每周3個上升到每天1個。
過去,英國心臟基金會曾建議人們每周至多吃3個雞蛋,理由是因為雞蛋中的膽固醇會增加患心臟病的風險。但現(xiàn)在,已有確鑿的證據能夠證明:是否患心臟病和吃雞蛋沒有關系,因為雞蛋中的膽固醇能夠進入血液的量是微乎其微的。但對于那些有家族高膽固醇史的人來說,還是應該適當限制雞蛋食用量。英國公共健康營養(yǎng)學家朱麗葉·格雷博士指出,要想降低膽固醇水平,最重要的是減少飽和脂肪的食用量,如少吃肥肉、蛋糕、餅干和點心等,同時還要多運動和戒煙。
另外一項發(fā)表在《美國大學營養(yǎng)學雜志》的最新研究顯示,如果人在均衡飲食的狀態(tài)下,每天吃2個雞蛋,不但有助于降低體重,還可以降低血脂,原因可能是雞蛋中的蛋白質可以帶來飽腹感。英國蛋類信息服務機構營養(yǎng)師凱斯·麥克唐納德則表示,人們總在尋找各種營養(yǎng)補充劑,其實雞蛋就是最便宜的一種。
專家建議,孩子和老人每天吃1個雞蛋即可,青少年及成人可以吃兩個。蛋黃和蛋白最好都吃,不要偏食。在雞蛋的吃法上,也許很多人不喜歡煮蛋的口感,因此可以做成多種花樣。比如蛋湯、蒸蛋羹、蛋皮卷、蛋餃等,這樣做出來的雞蛋更容易消化,適合中老年人。
對于英國心臟基金會的推薦,中國農業(yè)大學營養(yǎng)與食品安全系主任何計國表示十分認同:“一直以來,我們也不主張把雞蛋當成健康的敵人,膽固醇水平其實是人整體生活方式的體現(xiàn),不是幾個雞蛋能決定的。每天吃雞蛋數量在1~2個,不要超過2個即可?!?/p>
吃魚有助于預防糖尿病
據泰國《世界日報》報道,泰國國家健康促進辦公室基金委員差妮達醫(yī)師表示,多吃魚可幫助預防糖尿病。她指出,魚肉營養(yǎng)豐富,對人體有很大的幫助,經常吃魚肉可以減少患糖尿病、心臟病和血管疾病,建議民眾每天至少吃一頓魚。差妮達醫(yī)師表示,泰國國家健康促進辦公室將于“世界糖尿病日”推出“多吃魚肉,遠離糖尿病”的健康宣傳活動。
在糖尿病日益盛行的今天,人們必須更加重視預防,特別是要從日常生活習慣上開始注意。世界衛(wèi)生組織預計,再過17年,世界上將增加糖尿病患者3億人。目前世界糖尿病患者至少有1.94億人。盡管糖尿病不是傳染疾病,但每年死于糖尿病的人達到320萬,甚至高于艾滋病的300萬。
差妮達醫(yī)師表示,糖尿病是慢性疾病,是由于人們不良的飲食與生活習慣所致,特別是日常飲食中攝入過高的脂肪與碳水化合物,加上缺少鍛煉等,極容易患上糖尿病。為此,人們必須從日常飲食中加以注意。
泰國拉瑪醫(yī)院糖尿病專科營養(yǎng)專家素叻醫(yī)師表示,由國家健康促進辦公室推動的健康營養(yǎng)飲食活動對每個人都有重大意義。據分析,魚肉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而魚肉所含的蛋白質容易分解吸收,常吃可避免肥胖,而且魚肉所含的氨基酸-3可以幫助人體預防糖尿病、心臟病和血管疾病等,建議每天至少吃一頓魚,每頓至少吃3~4匙魚肉,這對身體健康極有好處。
冠心病患者睡前一杯溫水可防心梗
冠心病患者在入睡到起床這段時間特別容易發(fā)生急性心肌梗死。南京軍區(qū)福州總醫(yī)院心血管內科副主任醫(yī)師曹小織建議:臨睡前最好喝一杯溫開水,對預防心梗有不可忽視的作用。
人之所以會出現(xiàn)心肌梗死,是因為給心臟供血的動脈血管內膜出現(xiàn)了缺損,然后,血管內膜里的一些脂質就會在缺損的地方沉積。沉積到一定程度后,血管內膜就會形成一個斑塊,這個斑塊一旦脫落,就會堵塞血管,使心臟缺血,導致惡性心律失常、心臟驟停而死亡。
心肌梗死的發(fā)生時間有一定規(guī)律性,一年當中以冬春寒冷季節(jié)發(fā)病率最高;一周當中以周一發(fā)病率最高;而一天當中清晨最容易發(fā)生心肌梗死或心源性猝死,清晨6點至午間12點是全天最危險的時刻。人從睡眠狀態(tài)轉入清醒狀態(tài)有一個交接的階段,這時機體各臟器的適應性較差,再加上睡眠期間人體比較缺水,血液黏稠度增加,所以這時最容易發(fā)生急性心肌梗死。心臟病猝死發(fā)病快,在第一時間很難得到救治,因為心臟驟停、大面積心肌梗死的最佳搶救時間不會超過5分鐘。所以,關鍵還是預防。
不少人晚餐進食油膩食物較多,而夜間睡眠時間長達6~8小時,機體容易缺水,血液中紅細胞、血小板等有形成分的密度相對增大,血漿滲透壓升高,血流速度減慢,可促進血小板在血管壁的黏附、聚集,使急性心梗等心血管事件的發(fā)生危險上升。所以,心血管病患者不要怕夜間多尿,應養(yǎng)成在睡前喝杯溫開水的好習慣,以降低血液黏稠度。綠茶有較強的抗氧自由基、預防動脈粥樣硬化的作用,冠心病患者也可以適當飲用。
曹小織副主任醫(yī)師還建議,在半夜起床上廁所、清晨起床等時間內,醒來后先在床上靜躺3分鐘,讓機體逐漸適應從靜止到活動的轉變,有助于預防急性心肌梗死的發(fā)生。
科學家繪制出人體“癌癥地圖”
日前,世界衛(wèi)生組織公布了2030年最常見死因預測報告,稱在未來一百年里,癌癥將繼續(xù)位居人類“奪命殺手榜”首位。癌細胞最喜歡在人體的哪些部位“搗亂”?我們是否能有重點地進行預防?為此,國內權威腫瘤專家為我們繪出了一幅人體“癌癥地圖”。
癌細胞是人體內非?;钴S的“搗蛋分子”,幾乎可以說是無孔不入。除了指甲和頭發(fā),它可以在人體任何部位生根發(fā)芽并四處蔓延。研究發(fā)現(xiàn),人體中12個部位格外受癌癥青睞,這幾個部位的腫瘤占據了所有腫瘤類型的80%以上。
肺 無論男女,排在首位的都是肺癌。原因主要有兩點,第一是吸煙,據統(tǒng)計,30%的腫瘤發(fā)病都與長期吸煙有關,其中關系最密切的就是肺癌;第二是環(huán)境污染,有關數據表明,空氣污染是誘發(fā)肺癌的主要原因之一。
乳腺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見的癌癥。發(fā)生因素主要有:吃高脂肪高熱量的食物、精神壓力大、晚婚晚育等。
胃 除了鹽、鹽腌食物、紅辣椒、加工肉類、煙熏食物、燒烤動物食物等是胃癌發(fā)生的原因外,胃黏膜的改變以及萎縮性胃炎也可導致胃癌發(fā)生。另外,“共餐”也會增加胃癌直接誘因——幽門螺旋桿菌的傳播機會。因此,甚至有人把胃癌歸為傳染病。
肝 目前有證據表明,乙肝病毒、食用被黃曲霉毒素污染的谷類和豆類以及長期飲酒,都是導致肝癌發(fā)生的直接原因。
食管 導致食管癌發(fā)生的主要原因是喜歡吃燙的食物,比如常飲熱茶等。此外,吸煙、肥胖、食用加工肉類等因素是直接誘因。胃酸反流也是增加食管癌的危險因素。
大腸 紅肉、大量飲酒、高溫油炸食物、常忍便意等,都有可能導致大腸癌。此外,炎癥性腸病也可增加結腸癌的危險。
膀胱 研究表明,飲用水中的砷是膀胱癌發(fā)生的原因之一,此外,常憋小便也能增加膀胱癌發(fā)生的風險。
胰腺 胰腺癌是癌癥中“富貴病”的代表,肥胖和糖尿病都會導致該病發(fā)生。
淋巴 淋巴和造血系統(tǒng)的癌癥主要包括淋巴瘤、白血病和多發(fā)性骨髓瘤。環(huán)境污染、病毒感染以及肥胖是導致淋巴癌發(fā)生的原因。
腎 身體肥胖度、飲用水中的砷含量以及吸煙這三個因素可導致腎癌發(fā)生。
宮頸和卵巢 引發(fā)宮頸癌和卵巢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熬夜導致內分泌紊亂、過早開始性生活等。
繪制人體“癌癥地圖”并不是說人們面對癌癥束手無策,而是希望能進一步提高人們的警惕性。實際上,癌癥絕對是可防可控的,只要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定期體檢,就可以把癌癥殲滅在萌芽時刻。
每天慢走半小時可增壽3年
據美國《內科學》期刊上的一項研究顯示,每天慢走半小時,有益心臟,能讓我們的平均壽命增加3年。研究人員對美國波士頓郊區(qū)的居民進行了長達40年的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每天運動的人,在生命最后的幾年里,極少患上心臟病,而每次走30分鐘,每周走5天甚至更多的人,心臟功能更好。
健身專家認為,老年人每周3次、每次45分鐘以上的大步走運動,有助于維持較好的認知功能,預防老年癡呆。步行還有助于降低血壓,預防心腦血管疾病。走路時抬頭挺胸、雙肩大幅擺動、大跨步前進,能自然拉直背肌與肩胛肌,改善腰、肩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