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提醒:喝醋不是人人適宜
胡玉梅
近年來,一些城市興起了喝醋風,據(jù)說是喝醋可以保健。于是經(jīng)常可以看到一些人在餐桌上未動筷子先喝醋,以醋代酒,以醋代飲料。那么,喝醋真的能起到祛病健體的神奇作用嗎?現(xiàn)代醫(yī)學研究證明,適量食醋有益健康。但專家提醒:喝醋未必有利健康。
醋又名苦酒。中醫(yī)認為,醋有散瘀、斂氣、消腫、解毒、下氣、消食的作用,適量吃點醋有益健康。但若把醋當保健飲料來喝則絕對不行。因為大量喝醋不但會引起胃脘嘈雜泛酸,還會影響筋骨的正常功能,即中醫(yī)所說的“醋傷筋”。
從醋的化學成份分析,其主要成分是醋酸、不揮發(fā)酸、氨基酸、糖等。因此,醋有消毒滅菌、降低辣味、保護原料中維生素c少受損失等功效,還可助消化,改善胃里的酸環(huán)境,抑制有害細菌的繁殖。因此,適當吃點醋對于人體健康是有好處的。但機體健康的首要條件是保持器官的正常工作,當大量喝醋時,大量的醋進入人體,將改變胃液的PH值,使胃環(huán)境中酸性加強,對胃黏膜造成損傷。身體健康者大量食醋可引起胃痛、惡心、嘔吐,甚至引發(fā)急性胃炎;而胃炎患者大量食醋會使胃病癥狀加重,有潰瘍的人可誘使?jié)儼l(fā)作。同時,由于醋酸的大量吸收還將會影響整個人體的酸堿平衡。這是因為在正常情況下,人體血液、體液的酸堿度多應保持在PH7.35—7.45之間,呈弱堿性。酸性與堿性食物的攝入都將影響血液、體液的酸堿度。從生理學角度看,酸性食物攝入過多,將會引起血液、體液的酸度增高,發(fā)生酸中毒:人體內(nèi)呈酸性,短時間內(nèi)會感覺不適、疲乏、精神萎靡等,如長期處于多酸狀態(tài),將會引起體內(nèi)電解質(zhì)紊亂,易誘發(fā)神經(jīng)衰弱、動脈硬化、高血壓和冠心病等。
而雞、鴨、魚、肉、蛋、糖、酒等食物在體內(nèi)也會代謝分解成酸性氧化物,如與醋同時大量進食將更容易使機體環(huán)境的酸堿度發(fā)生改變,使血液和體液呈酸性,從而危害人體健康。因此,人們在食醋的同時應注意添加些堿性食物,使酸堿攝入量達到平衡。大部分堿性食物中都富含鈣、鋅、鎂、鈉等金屬離子,大部分水果和蔬菜、大豆等都屬于此類,尤其以橙、蘆柑、蘋果、香蕉、香菇、木耳、茄子、西紅柿等為最佳。這類食品在人體內(nèi)氧化分解后會產(chǎn)生帶陽離子的堿性氧化物,能中和酸性物質(zhì),維持人體血液和體液的正常酸堿平衡。
因此,食醋應適量方能有利于健康,食醋過量和大量喝醋對人體健康是極為不利的。那種以為喝醋能祛病健體的說法與做法,沒有絲毫科學根據(jù)。
這些肉你不能吃
胡瑞霞
米豬肉 米豬肉主要長在瘦肉上,也有時在豬頭、眼、舌上,能看到肉上有一顆顆白色、乳白色或淺色的小疙瘩。這些小疙瘩里包的是豬囊蟲。又叫囊尾蚴,即絳蟲的幼蟲。如果吃了米豬肉。絳蟲幼蟲進入人體,寄生于小腸內(nèi),2—3月后,可長成2—3米長的絳蟲。絳蟲頭上的鉤或吸盤緊緊吸在人的腸壁上,吸取人體營養(yǎng),使人得絳蟲病。
豬肉棗 豬肉中的暗紅色和灰黃色肉疙瘩,俗稱“肉棗”,是豬的淋巴結。由于淋巴結對病原菌和病毒有過濾和吞噬作用,本身聚集有很多細菌和病毒。吃后很容易使人感染疾病。
雞臀尖 俗稱“雞屁股”,即肛門上方的肥肉塊。因為雞臀尖是雞身上淋巴組織最集中的地方,其中可積聚許多細菌、病毒和致癌物質(zhì),所以食用雞臀尖可能對健康造成危害。
焦魚肉 在燒焦的魚肉中含有強致癌、物質(zhì)。其致癌作用的強度超過黃曲霉毒素。
魚腹黑膜 魚腹內(nèi)有一層黑色薄膜,緊緊貼在腹腔內(nèi)壁。這層黑膜可保護魚的腹腔內(nèi)壁不受內(nèi)臟器官的磨損,同時又是防止內(nèi)臟器官內(nèi)各種有害物質(zhì)通過腸壁滲透到肌肉中的屏障。魚腹黑膜中含有大量的細菌、臟物、農(nóng)藥等,人吃后出現(xiàn)反胃、嘔吐、腹瀉等癥狀。因此,洗魚時一定要洗去這層黑膜,并反復用水沖洗干凈或用醋洗凈魚體腔的內(nèi)壁。
牲畜甲狀腺 牲畜的甲狀腺位于咽喉的后部和氣管附近,一般分為兩個側葉。甲狀腺是一種內(nèi)分泌腺體,含有大量的甲狀腺激素。人誤食動物甲狀腺后,會使體內(nèi)甲狀腺激素濃度劇增,引起類似甲狀腺機能亢進的中素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