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很多大人來說,“金錢”代表著權力、代表著能量。但是,對于小孩而言,那只是能滿足他們小小欲望的工具而已。曾經(jīng)聽過一個笑話,孩子吵著要買東西,媽媽說身上沒帶錢,孩子跟媽媽說:“你騙人,你去提款機領就有了?!彼?,對于孩子來說。大人的金錢是領了就有了,殊不知那是父母辛苦賺來的。因此,從小建立正確的金錢觀,在學齡后給予適當?shù)牧阌缅X,讓他們可以自由擁有且管理金錢是必要的,但究竟該怎么給?如何才能做到“適當”?這些重要的問題都需要家長與孩子討論后再作決定。
學齡后適度給零用錢
等到孩子真正了解貨幣的運用與價值之后,家長就可以開始給他們少量的零用錢了,不過建議父母在給孩子零用錢之前不妨考慮下列原則:
1 先討論最好先與他們討論,看看在學校一天需要花到什么錢,用途在哪里,大概各多少,免得孩子以為這些錢是買零食用的,要買筆、買橡皮擦就會另外要,這時家長會很奇怪孩子為什么整天要錢,明明已經(jīng)給了。如果事前溝通清楚,孩子就會了解零用錢的作用,家長也會了解孩子到底什么時候需要用錢了。
2 列預算表等孩子再大一些,中高年級的孩子,可以請他們自己列預算,一個星期內需要花什么錢,再由父母審核,覺得不必要的可以刪除,覺得需要增加買書的預算可以加進去。等到真正實踐時,請孩子把每一筆用錢記錄下來,這樣家長就可以知道零用錢的去向,并酌情調整,孩子也會較懂得珍惜手上現(xiàn)有的金錢,不隨便花費。
3 不要有目的性地給錢做家事或考試考得好就給零用錢,這會讓孩子的思考邏輯都繞著金錢打轉,覺得沒有錢就不幫忙做家事,沒有錢就不用考得好,卻忘記家也是自己的,忘記讀書本身帶給他的樂趣與成就感,也會使他們養(yǎng)成讀好書考高分是為了要賺錢的觀念,這些對于孩子往后成長的路影響會非常大。
4 額度適當 當然,零用錢的額度是適當就好,太多會造成孩子習慣用金錢交朋友或達到任何目的,但太少會讓孩子沒有支配感。孩子在學校會比較是在所難免的,當他跑回來告訴你:“媽媽,別人一個月都有20元,為什么我只有10元?!蹦憧梢愿f:“是我們一起討論說只需要10元的呀?!蹦闳ビ^察一下,他的錢都用在什么地方,有很多是不必要的。鼓勵孩子真的不夠錢的時候可以適時表達,只要是合理,家長都愿意接受,但如果只是抱著“別人有,我也一定要有”的心態(tài),這時家長就得斟酌了。
忍耐一下錢更好用
在《別急著吃棉花糖》一書中提到,斯坦福大學在20年前做了一個實驗,找了一群小朋友,給每人一支棉花糖,并且對他們說,如果15分鐘后都沒有吃掉的人還可以再得一支,當然有些孩子會忍不住吃掉,有些孩子則克制住自己等另一支的出現(xiàn)。經(jīng)過20年后的追蹤,忍耐的小朋友后來無論在學業(yè)、工作上的成就都比先吃掉的高,這代表著懂得儲蓄、累積財富的人,以后得到的會比原本的多更多。
家長可通過以上的小故事,告訴孩子儲蓄的重要性,甚至告訴孩子,如果一個月給20元,他沒有全部花掉,等存到40元時可多得10元,這就是儲蓄及利息的概念。而孩子一旦有了正確分配金錢的概念,且懂得儲蓄以達到自己的期望與夢想,長大后比較不容易變成金錢的奴隸。否則,在小時候養(yǎng)成胡亂花錢的習慣,一旦出社會后發(fā)現(xiàn)薪水沒有預期的多,就會感到空虛且借支一大堆,到時父母后悔都來不及了。
另外,逢年過節(jié)孩子都會得到壓歲錢,壓歲錢還是幫孩子開個戶頭存起來較好,否則孩子會覺得被父母拿走了。要讓孩子清楚地看到自己的名字在存折簿上,且看到金額的變化,才有實際的感覺。如果他們要買比較大型的東西,例如計算機,就可以由這里支出購買;或者是作為長大后的大學教育基金,但一定要清楚地讓孩子知道金錢的用途,他們才能從中得到成就感。切記不要讓孩子自由運用,也不要自己收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