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信息工程大學二年級學生夏麗患上了重型再生障礙性貧血,很快又惡化成白血病,骨髓移植成了活下去的唯一希望。父母無力承擔她的巨額手術費,她決定為自己開辟一條自救之路:在校園里擺一個小吃攤,從一碗粉絲、一張煎餅賣起,一點一點積攢活下去的希望。在和死神賽跑的過程中,為了不讓自己倒下,她給自己找了1000條活下去的理由,每天在筆記本上寫下幾條,她相信,不屈的信念可以穿透堅冰……
一千個活下去的理由
夏麗出生在揚州江都,父親夏海靜是一名建筑工人,母親李菊華是普通的家庭婦女,全家人的日子雖不富裕卻很平靜。
2005年4月,正在讀大二的夏麗連續(xù)多日低燒,在南京打零工的母親忙帶著她去南京市江北人民醫(yī)院檢查。很快,結果出來了,夏麗得的是重型再生障礙性貧血,這種病再往下發(fā)展就是白血病。鑒于夏麗的家庭經濟情況,只能進行保守治療,一個星期輸兩次血,能堅持到什么時候,醫(yī)生說很難預料;但如果不治,熬不過三個月。
醫(yī)生后來說什么,夏麗已經聽不清楚,她的身體仿佛驟然間失去了支撐,順著墻壁慢慢往下滑。李菊華嚇壞了,一把拽住女兒,把她緊緊地摟在懷里:“麗麗,別怕,有媽媽在呢!”當天晚上,李菊華給女兒辦了住院手續(xù)。
住院后,夏麗整個人都變了,總是望著天花板發(fā)呆。短短幾個月,父母為她花光了家里的全部積蓄,還把唯一的一套住房以6.5萬元的低價賣了出去。人說養(yǎng)兒防老,她卻連累父母到老連個住的地方都沒有。住院四個月后,夏麗堅決不愿再輸血,讓媽媽帶她回家??梢坏┎惠斞?,夏麗的生命就危在旦夕。李菊華和丈夫輪流守在女兒旁邊,哄她勸她,但夏麗就是不聽,連飯也不愿吃。
2005年9月13日,夏麗從昏睡中醒來,聽到母親悄聲對父親說:“你動作輕一點,麗麗好不容易才睡著?!备赣H直點頭,連走路都提著腳。越是小心越是容易出錯,父親被椅子絆了一下,發(fā)出了很小的一點響聲。李菊華狠狠地瞪了丈夫一眼,把他直往門外推。夏海靜像個做錯事的孩子,躡手躡腳地走出屋外。這一切,都被夏麗看在眼里,她的淚水在眼圈里打著轉。
半個小時后,夏麗假裝醒來,忍著淚對媽媽說:“媽,我想吃碗雞蛋面。”李菊華高興得不得了,忙催促丈夫:“快去買雞蛋、西紅柿、洋蔥,還有瘦肉,快去,快呀!”剛打開水回來的夏海靜還沒明白是怎么回事,就被妻子推出了門。丈夫走后,李菊華像中了大獎一樣忙活開了。看著母親在病房里跑進跑出,夏麗的淚水再也忍不住流了下來。生病以來,她只顧感受自己的痛苦。幾曾想到父母的痛苦!她是父母的心頭肉,父母只有她一個孩子,如果她不在了,他們能活得下去嗎?
夏麗從枕頭下面拿出一個本子,在上面寫道:我為什么要活下去?因為我有一千個理由:1我還年輕,有大好的前程;2爸爸媽媽需要我,我是他們的寶貝疙瘩:3我要給爸媽買一套大房子,必須治好病去掙錢;4媽媽老了,我可以幫她剪指甲;5我要生個孩子,像媽媽疼我一樣疼他(她)……
夏麗寫啊寫啊,寫了滿滿一本子,直寫得自己淚流滿面。晚上,母親坐在她的床頭,一頁一頁翻看她的本子,淚水“吧噠吧噠”落在本子上……
一碗粉絲托起生命的孤舟
2006年1月,夏麗病情惡化,由再生障礙性貧血轉為白血病,骨髓移植成了活下去的唯一辦法。醫(yī)生告訴李菊華:“移埴手術大約需要三四十萬。”為了給女兒看病,李菊華已經求遍了親戚朋友,該借的都借過了。
李菊花試探性地問夏麗:“要不,咱們去找一下記者?請他們報道一下,說不定有好心人愿意救助我們?!毕暮lo覺得這是個好主意,鼓勵妻子立即去施行:“你去找記者,我去找他們校長,看看能不能發(fā)動學生捐點錢?!毕柠愐话牙×税职郑骸暗貌〉挠植恢刮乙粋€,這個要救助那個要救助,學校能救得過來嗎?”
“不找學校。那找記者總成吧?”夏海靜生怕女兒不同意。急得抓耳撓腮。
“不成!咱們誰也不找!”女兒的話說得斬釘截鐵。
李菊華以為女兒要放棄治療,心都要碎了:“麗麗。你答應過媽,要好好地活下去,你不能講話不算數啊!”夏麗一點一點替媽媽拭去眼角的淚珠,說:“媽,你別瞎想,我要自己救自己!我有一個計劃,正要和你們商量。”
夏麗的計劃是:休學,在學校里擺一個小吃攤,憑自己的勞動籌集手術費。這個計劃已經在夏麗的腦子里盤桓了很久。自從那天她給自己列出了一千個活下去的理由,她就一直在考慮:怎樣不拖累父母,不拖累同學,依靠自己的力量活下去?她平時經常在校園里散步,發(fā)現學校里雖然有食堂,但校門口的小吃攤更受歡迎,自己何不也擺個小吃攤?一定能賺到錢。
“這能行嗎?一個小吃攤能掙多少錢?要掙到何年何月?你的身體能吃得消嗎?”李菊華不無擔憂地看著夏麗。夏麗拿起媽媽的手,貼到自己的心窩上,說:“媽媽你聽,女兒的心臟跳得多歡實啊,你不用擔心我的身體。能掙多少是多少,總比歇著等死好,就是掙不夠做手術的費用,總算跟命運拼了一回,死了也不留遺憾?!?/p>
“行,爸爸支持你!”夏海靜的眼里閃動著淚花。他為有這樣堅強而又自信的女兒感到驕傲。一家人商量后決定:李菊華留下來幫夏麗,夏海靜回去上班。
夏麗找到了學校后勤部經理,問能不能在食堂門口擺個小吃攤。學校規(guī)定不許在校內擺攤設點。經理很為難,但鑒于夏麗的特殊情況,他專門跟學校領導作了匯報。學校領導經過慎重研究,最后同意了夏麗休學開店的請求。
幾天后,在學校食堂門口,夏麗的早點攤開張了。早點是她自己摸索著做的煮雞蛋和煎餅,由于品種單一,口味不夠純正,生意很不好,第一天只賣了六元錢。拿著這六元錢。夏麗再次品嘗到了絕望的滋味。這樣下去。就算攢十年也湊不齊手術費啊!醫(yī)生說她最好的手術時機只有一年,錯過這個時機,自己活下去的希望就更渺茫了。
夏麗制作了一張問卷調查表,散發(fā)給到食堂來打飯的學生。調查的結果顯示:最受學生歡迎的小吃是鴨血粉絲??渗喲劢z對配料要求特別嚴格,夏麗吃過但并不會做。根據網上下載的制作方法,夏麗做出來的鴨血粉絲不僅樣子難看,味道也很怪,招牌打出去好幾天都無人問津。
經過多方打聽,她得知南京市白下區(qū)有一家小吃店的鴨血粉絲特別美味可口,每天來吃的人都排起了長龍。夏麗問媽媽:“如果我去找那家店的老板,讓她教我,她會同意嗎?”李菊華覺得女兒的想法有些不切實際,別人的秘方哪會隨便傳人?!安蝗邕@樣,我去她店里打短工,只要留著心,一定能看出點門道?!毕柠愊氩怀龈玫霓k法。只好同意媽媽去“臥底學藝”。然而不巧的是,人家店里剛剛招了廚工,現在只招大廳服務員,李菊華年紀大了,他們不要。夏麗決定親自出馬。由于年輕漂亮,又有文化,她順利被錄用了。
夏麗的工作是端盤送菜、收錢結賬。由于和廚房接觸少,一個星期下來,什么也沒學到。夏麗急了,主動找到老板娘,要求承包廚房里的衛(wèi)生工作。廚房里的衛(wèi)生往往要到客人散去后才能料理,粉絲店的生意集中在中午和晚上,所以夏麗每天都要忙到晚上11點。夏麗的身體哪能受得了這樣的重負。只堅持了兩天,便累倒在廚房里。老板娘嚇得不行,趕緊將她送到醫(yī)院。李菊華趕來后,老板娘問是怎么回事,李菊華不敢隱瞞,含淚說出了實情。老板娘一邊聽一邊抹眼淚,沒待李菊華說完,她哽咽著抓住李菊華的手說: “大嫂,我也是有兒有女的人,等孩子出了院,你讓她去找我,我教她?!?/p>
經過老板娘的調教,不到一個星期夏麗就“畢業(yè)”了。
小吃攤重新開業(yè)的那天,夏麗的心里充滿了希望。由于得到了真?zhèn)鳎柠惖镍喲劢z很快火暴校園。考慮到光賣鴨血粉絲品種太單一,夏麗想到了媽媽最拿手的“荷葉燒賣”。燒賣是糯米做的,既管飽又好吃,果然受歡迎。接著,夏麗又推出了青團子、糯米餅、烤腸、玉米等很多適合學生口味的新品種。
吃的人多了。夏麗忙不過來,客人等不及。只得離開。夏麗班上的同學看了都替夏麗著急,他們自發(fā)組建了一個志愿小分隊,每天輪流來幫夏麗。有個同學想到了一個招徠顧客的辦法:在小吃攤旁邊貼出一張海報,把夏麗生病需要錢治病的事寫了出來,呼吁大家都來照顧夏麗的生意。
夏麗看到海報后,硬是不顧同學們的反對把海報揭下來撕了。同學們不理解夏麗的做法,覺得夏麗太矯情,但夏麗有自己的想法:如果顧客僅僅是沖她的病來吃小吃,那吃一回、吃兩回,不會吃三回。誰也犯不著為了獻愛心老是讓自己的胃遭罪啊!相反,如果自己的小吃做得好,不要人家獻愛心,人家也會來,自己賺錢心里也踏實。
盡管如此,但還是有一些人知道夏麗籌錢治病的事。有一天,夏麗在《顧客留言簿》上看到了這樣一句留言:“不管前面有多少苦難,我們都會陪你一路走……”念著這旬樸實的話,夏麗覺得有股涓涓細流,暖暖的,從她的心底流過。她拿出那本隨身帶著的本子,在“為什么我要活著”的第697個理由后面寫道:“因為有很多人陪著我走?!?/p>
每天晚上從小吃攤回到家,夏麗都要把賺來的錢一元一角一分地放進一個大盒子里。她對媽媽說:“等這個盒子攢滿了,我就可以動手術了?!?/p>
147個人替她“用血換血”
夏麗的故事借助她的鴨血粉絲,從一個班級傳到另一個班級,從一個系傳到另一個系。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的同學們被這個靠賣鴨血粉絲自救的女孩感動著,一場蕩滌靈魂的愛心行動在一個溫熱的午后開始醞釀。
這一天是2006年4月22日。夏麗班上的同學幫夏麗將小吃攤的桌子抬回出租屋,然后又幫夏麗把中午賺到的錢一張一張鋪平,準備放進盒子里。李菊華不無遺憾地對夏麗的同學說:“中午賺的錢不要放進盒子里了,夏麗下午要去換血?!毖郾牨牭乜粗鴦倓傎嵉降腻X又要被取走,每個人的心情都變得十分沮喪。這樣下去,這個盒子何時才能攢滿?攢不夠錢,夏麗何時才能做手術?
“不如咱們給夏麗獻血,夏麗換多少次,咱們獻多少次,發(fā)動全校的人都來獻。”一位姓曹的學妹提出了一個大膽的建議,這個建議得到了大家的積極響應。幾個同學立即回去張羅,然而遺憾的是,盡管愿意獻血的人不少,但他們中很多人的血型與夏麗血型不相符。
有同學想到了一個辦法:與南京市紅十字會協商,請求“以血換血”,就是把他們獻出來的血換成與夏麗血型相符的血漿后再輸給夏麗。大家派出了兩個同學做代表,立即與南京市紅十字會溝通。紅十字會的領導被夏麗的故事所感動,同意“以血換血”。
回到學校后,幾個同學以學校青年志愿者協會的名義制作了一份海報,貼在食堂門口。海報是這樣寫的:“……她從一張煎餅、一個雞蛋開始,默默積攢活下去的希望,她的鴨血粉絲讓我們知道什么叫堅強,什么叫信念,什么叫無畏:上帝留給她的時間不多了,她必須爭分奪秒地同死神賽跑,我們不希望她的步伐慢下來,那么,請你也進入跑道,用我們澎湃的血液為她助跑……”海報貼出去才兩天,已有100多名同學前來報名,要求獻血。他們中有的人連夏麗的面都沒見過,可他們都聽說過“鴨血粉絲的故事”。
紅十字會的獻血車開進校園的那天,天空晴朗,萬里無云。學校的操場上排起了兩條長龍,每個人輪到自己時都對醫(yī)生說:“多抽一點,我身體能行?!奔t十字會的工作人員被這樣的話語感動著,眼里總是濕漉漉的。76歲的于奇明是一名退休教授,他被夏麗這種不求別人依靠自己向命運宣戰(zhàn)的品質所打動,打電話把兒子、女兒以及孫兒、孫女全叫到跟前, “命令”他們排隊為夏麗獻血,他還代表全家給夏麗捐了2000元錢。
當天,有146個人參與了這次“以血換血”的行動。獻血車開走后,同學們把146張獻血證送到夏麗手里。這146張獻血證可以為夏麗節(jié)省近四萬元的輸血費用。夏麗雙手捧著證書,全身顫抖,淚水一次又一次模糊了雙眼。她明白,從現在開始,她的生命不僅僅屬于自己,還屬于這146個同學、師長,屬于那個教她做鴨血粉絲的阿姨。她必須好好地活下去,這是她的責任和義務!
2006年的冬天異常寒冷。早上七點至八點,是小吃攤最忙的時候,夏麗知道自己不能太累,但是為了盡快掙夠手術費用,只能強撐著。她往往在寒風中一站就是兩個小時。2007年1月的一天早晨,夏麗終于不支倒地,昏了過去。醫(yī)生檢查說再不做手術,病人隨時有可能死亡。可夏麗的小吃攤到現在只攢了6萬元,離三十萬的手術費還差很遠。原本以為有時間和死神賽跑,可誰知死神已經沒有耐心了。
夏麗不能死!同學們不愿放棄,老師們不愿放棄,社會上的愛心人士也不愿放棄,他們準備集全體師生和南京市民的力量作最后一搏:一場名為《救救賣粉絲的女孩》的愛心義演,于2007年2月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大禮堂舉行。很多市民到現場觀看演出。江蘇經濟臺《男生宿舍》欄目主持人成思杰擔任主持人。
“曾經,我覺得陽光都冷,我不知道自己在等待什么,等待奇跡?還是絕望和死亡?所有美好的愿望都成了泡影,活著成了我最卑微的念頭??捎心銈儯矣X得腳下的路不再孤獨,是你們一點一點撥亮了我生命的燭光……”當李菊華代表女兒朗讀這封信的時候,臺下的每個人都哭了。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師生捐款10余萬元;無錫慈善志愿者協會捐款10萬元;此外還有部分小額捐款。無錫慈善志愿者協會在一封給夏麗的郵件中寫道: “你感動了南京,所以南京要還給你生命?!?/p>
2007年3月21日,夏麗終于籌夠了手術費用,在南京市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yī)院進行骨髓移植手術。夏麗的病床前貼滿了紅紙條,那是同學們去市中心央求999個陌生人寫的小紙條,象征長長久久,他們希望這些紅紙條能給夏麗帶來好運。陌生人的祝福。同學們的祈愿,匯成一股足以同死神抗衡的力量,不僅幫助夏麗順利完成了手術,還陪伴她度過了長達一年、艱難無比的排斥期。
2008年11月,夏麗的身體完全康復,帶著對未來無限的憧憬,她回到了魂牽夢縈的校園。此時,那些幫助過她的同學大都已經離開校園,為生計奔波忙碌。夏麗徜徉在校園里,仿佛依然能聽到他們鼓勵的話語、爽朗的笑聲……
記者采訪夏麗時,夏麗和媽媽又在學校里擺起了小吃攤。夏麗告訴記者,她們現在擺小吃攤不為賺錢,只為回報這所幫助過她們的學校,她們要用心做好每一份早點,把她們感恩的心揉進點心里……媽媽李菊華成了中華骨髓庫的一名志愿者,別人幫了她全家,她說她也要幫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