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7年和1921年,毛澤東曾兩次到過湖南沅江。
1917年,在長沙第一師范就讀的毛澤東約好在楚怡中學任教的蕭子升利用暑假搞一次旅游,意在“稍為變動空氣,鍛煉筋骨”。這次旅行,毛澤東和蕭子升出發(fā)時身上不僅沒帶一文錢,而且盡量裝扮成一副乞丐的模樣,想“一路行乞”。毛澤東剃著大兵式的光頭,身著很破舊的白褲褂(學校的制服)。
從長沙出發(fā)一個多月后的一天,毛澤東和蕭子升邁進了銀城益陽。他們本想在益陽縣城多調查幾天后直接回長沙,但聽說沅江遭受洪災,于是他們決定前往沅江去實地了解災情。
毛澤東、蕭子升到達沅江時,洪水還在繼續(xù)上漲,淹沒了許多農田和民房街道。毛澤東對沅江人民遭受水災,深表同情,和蕭子升立即投入到抗洪救災。有位農民房子淹沒,家里的財產(chǎn)未搶搬出來,非常著急。毛澤東和蕭子升幫他搶搬東西,并幫助他租到一條小船,把家中什物運到了安全的地方,使這位農民感激不盡。
由于洞庭湖漲水,沅江境內的陸路交通大部分中斷,毛澤東在這里無法開展調查活動,兩三天后,就同蕭子升乘船返長沙了。
1921年4月,毛澤東和長沙文化書社經(jīng)理易禮容深入湘西北的岳陽、華容、南縣、沅江、安鄉(xiāng)、常德、湘陰等地作社會調查,并在《湖南通俗報》上發(fā)表了調查通訊。毛澤東此次來沅江住宿在縣勸學所。沅江勸學所所長皮熱情地接待了他。皮畢生致力于教育事業(yè),主張廢科舉,立志實踐“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先后在省立第四師范、第一師范、省教員講習所、甲種農業(yè)學校及常德第十中學等校任教,后與王季范等人在長沙創(chuàng)辦育群中學并任校教20余年。一連兩天,皮親自陪同學生毛澤東和易禮容游覽了沅江縣城的景星寺、魁星樓、孔廟、圣廟等,還就沅江的民情風俗、魚米之鄉(xiāng)的名優(yōu)特產(chǎn)和文教等方面情況一一作了介紹。(曾 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