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從生物圖像教學的實際出發(fā),針對選圖、析圖、變圖和繪圖相關內容提出了高中生物圖像教學策略,為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提供了新的思路與視角。
關鍵詞 圖像教學 創(chuàng)新能力 生物素養(yǎng)
中圖分類號 G633.91 文獻標識碼 B
新課改的理念,促使教師積極支持學生以多種方式進行學習。教師一方面要從根本上認識到學生在圖表圖像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及作用,另一方面則需要較好地發(fā)揮生物圖像教學應有的功能。所以,教師應結合教學實踐,以圖像教學為突破口,緊扣生物教材本身特點,進行圖像課堂教學設計與實施的策略研究,著重發(fā)揮圖像在生物學習中的功能,逐步完善學生運用圖像進行生物思維與表達能力的訓練模式,以探索培養(yǎng)學生靈活運用圖像自主學習的學習方法與學習策略,開發(fā)學生大腦右半球,提高學生科學素養(yǎng)。
1 選圖策略
圖像選擇應與教學內容、環(huán)節(jié)相符。本人以“協(xié)作學習”的方式進行探索實踐,明確了“學生圖像語言”內容選擇的策略:
(1)遵循學生的年齡特點;(2)內容要跟著學生的經驗;(3)充分考慮學生的興趣、需要和能力。
此外,教師還應關注:(1)各班學生的實際情況;(2)學生的個別差異;(3)學生表現(xiàn)的多樣性。
新課程理念倡導師生合作、生生合作,為提高學生參與度,可采取個別詢問式、小組匯總式、集體提升式三種圖像策略。個別詢問式主要針對學生的個別輔導,對于學生必須掌握和理解的生物學圖像可采用此策略,以做到生生必會;小組匯總式強調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生生交流,具有一定的探究性;集體提升式則要求全班互動一起探討、總結,一般用于鞏固復習課。
事物發(fā)展都不是封閉的,而是開放的,教師可以隨時補充相關的內容來豐富、充實教學內容,選擇學生圖像內容也如此。教師在補充內容時應主要從2個方面考慮:一是學生關注的熱點問題為補充內容;二是學生周邊具有代表性的典型資源為補充內容。
2 析圖策略
圖像分析應有理、有序;有效地發(fā)展學生的思維深度;在教學需要的基礎上,達到強化普遍性規(guī)律,細化個性差異。
教師應注意前后知識的相互聯(lián)系:多方位聯(lián)系分析,能夠使學生瞻前顧后,注意提高知識遷移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因而引導學生將散落在若干章節(jié)中的相關插圖集中起來,把圖與圖有關的知識靈活地組合在一起。
教師應引導學生提出問題,思考問題:一般問題常分兩類,一類是常規(guī)問題,通過同類生物圖像的比較,引導學生分析其原理;另一類是非常規(guī)問題,針對普遍規(guī)律中的特殊現(xiàn)象,分析其原因,培養(yǎng)發(fā)散性思維。
教師要使學生深刻理解與運用生物基本原理。有些學生在學習時習慣于死記圖中內容,不重視生物基本原理,一旦遇到一些源于課本的圖像又稍加變式的讀圖分析題,就不知所措。因此教師應注意對圖表的分析與挖掘,把其中蘊含的基本生物原理吃透,并研究可能出現(xiàn)的變式,這樣就能以不變(基本原理)應萬變(圖形)。
教師要讓學生注意運用辯證思維方法與觀點。在析圖過程中,要切忌用片面、絕對、靜止的思維方法分析問題,既要引導學生找出一般的生物規(guī)律、生物成因,又要注意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能忽視個別現(xiàn)象與特殊規(guī)律的分析與把握。
3 變圖策略
通過變圖訓練,培養(yǎng)學生多角度大跨度的綜合思維方式和應用生物的遷移能力,及時反饋教與學的效果,并適時調整教學。
變圖訓練一般多用于圖表教學后的檢測環(huán)節(jié)。例如:將生物某些教材內容以若干個選擇題和識圖分析題為主的形式編出試題,教師按順序出題,學生對照幻燈片把自己的所選的答案記錄下來,并按序連答。按序連答方式源于程序編碼原理,便于強化學生記憶,從而檢測學生對生物圖表基礎知識和教材重點是否掌握,發(fā)現(xiàn)教學薄弱環(huán)節(jié),及時調整教學并培養(yǎng)學生多角度、大跨度思維習慣與能力。
變圖訓練關鍵在于教師設計題目的科學性、迷惑性與干擾性,從而檢測學生對生物概念、原理、成因、特征等掌握程度。
圖像的變式有:(1)圖文轉換,概括準確,言簡意賅;(2)文圖轉換,突出主題,關系明確;(3)圖圖轉換,轉換恰當,有探究的余地。
這樣逐步考查學生掌握知識情況,鞏固已學知識,養(yǎng)成變圖習慣,培養(yǎng)變圖能力,訓練學生動手動腦進行知識再現(xiàn)、遷移、應用與重組的能力,鞏固生物課堂教學的成效,從而多角度、多層面、多形式地培養(yǎng)學生綜合應用生物學概念、事實和規(guī)律知識的能力,提高其思維的發(fā)散性。
4 繪圖策略
進行繪圖的規(guī)范化課堂訓練,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繪圖能力并加深記憶。繪圖訓練多用于生物新授課教學中,一般作為鞏固型作業(yè)或形成性作業(yè),它有助于強化學生的空間概念。繪圖的課堂教學設計應注意突出教師的示范性環(huán)節(jié),著重對學生由臨摹發(fā)展到親繪的過程指導。教師在教學中需化繁為簡,突出重點,使學生的圖像設計與繪制符合科學性、實用性、美觀性,并且信息表達清晰。
在學生初步形成繪圖能力的基礎上,指導學生畫簡圖,即把生物的文字知識轉化為簡圖或把繁雜的圖像進行簡化、縮略,以突出某一要素、某一問題。在講授新課時,教師可示范畫課堂簡圖,學生模仿,并做到心中有圖。復習課時,倡導學生自己動手畫簡圖,逐漸由仿到會,再到創(chuàng)。生物簡圖的設計要注意i點:(1)簡圖輪廓要盡可能地簡便,最好由簡單的幾何圖形組成,以降低繪圖難度;(2)一張圖中內容不過多、過繁,要突出主要生物事實,突出關鍵性特征;(3)一張圖中有時可以同時包含幾種生物要素,來加強知識間的有機聯(lián)系,但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讓各生物要素按適當順序逐次出現(xiàn),使學生便于消化和吸收知識。
繪圖的目標是默圖,即對圖表的重要信息的記憶和回憶,也可稱“憶圖”。事實表明,利用圖像進行記憶,印象深刻,易形成空間觀念,到考試或檢測時,通過再現(xiàn)和回憶,在大腦皮層中樞易形成生動的圖像表象。
總之,在課堂教學中倡導師生合作,正確合理地運用生物學圖表圖像,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思維力,尤其是有利于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品質的提高。圖像其精確、簡練、具體、形象的特點,對于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