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曹孟德在晉國安之若素,樂不思蜀。每日吟詩作歌,把酒言歡,亦仰仗其二子曹植、曹丕之文采風(fēng)流,自恃“天下文采第一家”。
一日,曹操正欲更衣入睡。許褚入見,報曰:“丞相自號‘文采第一家’,是否?”操曰:“然。有何不可?”
褚曰:“無為何。只因近日,眉州眉山之嘉進士蘇東坡,倚仗父蘇洵、弟蘇轍之才,號自家名曰‘文采三蘇’,視丞相而不顧也?!?/p>
操大怒曰:“小小進士,安敢自稱‘識遍天下字,讀盡人間書’?豈不笑話!”
褚人云亦云,附曰:“是也,此乃大不敬罪之,當誅之?!?/p>
操不允,曰:“得饒人處且饒人,若他三蘇真有實才實能,吾豈不亂殺無辜也?”
褚敬之,曰:“丞相胸襟,海闊天空也,余自知不如,實乃慚愧也!”
操笑曰:“汝見過其人否?”
褚曰:“不然。”
操喜曰:“未見正好,吾當率二子親自前去,會會這‘三蘇’,睹其文采,以作鑒耳。”
褚曰:“丞相之‘三曹’必勝那‘三蘇’?!?/p>
操曰:“話有過早,好戲在后?!?/p>
褚不言。
翌日,晨光熹微,曹操未帶隨兵馬,只帶曹植、曹丕前赴眉山,去會“三蘇”。
半晌,行至眉山,入見“三蘇”。原來,這“三蘇”在眉州一帶頗有聲望,猶蘇軾也。蘇洵、蘇轍也不遜色。
酒至半酣,操持箸曰:“久聞‘三蘇’名揚四海,吾今日帶犬子前赴于此,非揚之才學(xué)。恰恰反之,吾欲閣下牛刀小試,做犬子之鑒?!?/p>
蘇軾也不推辭,飄然之,大發(fā)詩興,大筆如椽地寫下了《水調(diào)歌頭》。操見其文:筆力雄厚,文情豪放,恢弘瀟灑,由衷敬佩,自知不如,勉強題詩一首:“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霞,去日苦多……”蘇轍聞其言,豪筆一揮,佳詞速成。蘇洵欲止之,卻被操攔之。自己繼方才詩曰:“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蘇軾聽罷,也不喝彩,又作一首《洞先歌》:“冰肌玉骨,自清涼無汗……”曹植心有不甘,展示自己的《七步詩》:“煮豆……”蘇轍婉娩雄詞以視眾之……
曹操自知不如“三蘇”,止住了詩,曰:“令郎奇才奇藝,詩詞雄渾恢弘,稀世罕見。吾好生敬佩。只因犬子不才,不能與令郎相提并論,愧也!但久聞令郎識遍天下字,讀盡人間書,虛實否?”
蘇洵忙答曰:“那是他自編之謠,不足為信!”
軾卻曰:“非也。那是實之。”
操遂從懷中取出一本《孟德新書》出來,以蘇軾鑒之。軾看之,竟一字不識。操曰:“東坡讀過此書否?識其字否?”
蘇軾羞愧萬分,沉默不語。操仰面大笑,謂曰:“年輕人,送你一句‘發(fā)奮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吧!”
蘇軾深感其意。
閱讀《三曹會三蘇》這篇文章后,回答下列問題:
1、 “三蘇”和“三曹”分別是哪個朝代的?分別指的是誰?
2、 理解“牛刀小試”和“不足為信”的意思。
3、 從文中找出幾個詞語來形容蘇軾。
4、 蘇軾從開始的“識遍天下字,讀盡人間書”到最后的“羞愧萬分,沉默不語”這當中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為什么會發(fā)生這樣的變化呢?
5、 默寫一首你最喜歡的蘇軾的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