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銀行QDII產品集體潰敗以來,市場需求已經(jīng)明顯呈下降趨勢。截至8月末,虧損范圍更是進一步擴大到95%。銀行QDII產品如此低潮,但并不意味著一無是處,投資者如果有一雙“慧眼”,仍然可以通過QDII淘到金子。
有業(yè)內人士認為,去年股市走牛時,銀行QDII致力于直投偏股型產品,而如今的熊市投資,銀行QDII應偏重于推出相對更安全的結構性產品,體現(xiàn)穩(wěn)健理財?shù)奶刭|。比如交通銀行推出的兩款“得利寶·QDII—澳視群雄”產品,由于引入了“結構性+澳元”的設計路線,在分別運行一年和半年之后,人民幣的最終收益分別達到了8.82%和7.794%。
據(jù)了解,結構性QDII實質上就是通過分拆和重組,將多種基礎金融工具組合成特征各異的新型金融工具。簡言之,就是“固定收益資產+衍生品資產”的結合體。其收益率受到與之掛鉤的衍生品資產的影響,而這些衍生品資產的收益又取決于與之相關的利率、匯率、股票指數(shù)或商品價格的走勢??梢哉f,衍生品資產決定了產品最終收益的高低。但是,由于將一部分資金投資了固定收益類產品,也相當于規(guī)避了一些風險。
不過,這類產品雖然可以保證保本,但在牛市時期,收益上漲的速度也比較慢。如果產品的方向看錯或收益條款設計過于復雜,也可能只能保本。
有理財師建議,投資QDII產品,要把握好三個前提,第一是QDII投資哪些市場和配置什么品種,如近期在全球股市暴跌的背景下,俄羅斯股市反而持續(xù)走強;第二是QDII推出的時點也很重要,如大部分QDII產品,是在美國次級債危機剛剛升級的時候推出的,剛好趕在市場頭部;第三是QDII是否具有人民幣匯率升值的鎖定條款。
從近期的市場走勢看,因次級債問題引發(fā)的歐美信貸風險,對資源類商品的表現(xiàn)帶來的負面影響較少。隨著地緣政治風險上升及美元弱勢持續(xù),黃金和石油投資需求得到凸顯。由于能源及糧食價格不斷上漲,導致全球籠罩在通脹陰影之下。因此,理財專家認為,投資資源類商品還可有效對抗通脹壓力,對沖股市熊市風險。
投資商品資源類商品,不僅可多元化投資組合,而且可帶來優(yōu)于基準的更高回報。同時透過類FOF型載體配置組合,投資者將承擔比股票投資,甚至是單個基金投資更低的風險。民生銀行就在今年初推出了一款這類產品。非凡財富QD5號之“民生全球成長與資源”基金組合型理財產品,主要投資于資源類商品基金組合。
大部分投資理財專家都建議,投資者在選擇QDII產品時,一定要把眼光放遠,不能只關注短期收益,而是要注重所選產品的潛力及發(fā)展力。
目前,各銀行發(fā)行的QDII產品除了開發(fā)式類型,委托管理期多集中在1至2年,甚至更長期限,很少有短期產品。
同時,業(yè)內人士指出,全球化投資仍是未來的必然趨勢,投資品種亦將趨于多元化。投資者不能因為短期收益不理想而對海外投資因噎廢食,只要成長空間大于下跌空間就有投資價值。這就要求投資者在選擇產品的時候,在關注收益的同時,一定也要預測到風險,當前經(jīng)濟形勢下,穩(wěn)健型產品即良好組合的QDII可能是投資的首選,例如偏重債券型的QDII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