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4日,首批大陸居民赴臺旅游團從廣州、廈門、北京、南京、上海順利啟程,這意味著寶島臺灣正式向大陸居民開放旅游。
50年來,那一灣淺淺的海峽阻隔著大陸和臺灣,我們隔海相望,對于大多數(shù)大陸老百姓來說,只能從音樂、影視、文學中了解臺灣,對神秘的寶島充滿好奇與期望。今天,我們終于能飛越那灣海峽,等待了多年的夙愿得以實現(xiàn)。如果你問我,最想去臺灣的哪些地方,我耳邊會立刻響起那些熟悉的旋律,繼而閃過那些美麗的名字:澎湖灣、綠島、淡水、鹿港小鎮(zhèn)……
(一)寧靜的澎湖灣
晚風輕拂澎湖灣/白浪逐沙灘/沒有椰林醉斜陽/只是一片海藍藍/坐在門前的矮墻上一遍遍回想/也是黃昏的沙灘上有著腳印兩對半/那是外婆拄著杖將我手輕輕挽/踩著薄暮走向余暉暖暖的澎湖灣/一個腳印是笑語一串消磨許多時光/直到夜色吞沒我倆在回家的路上/澎湖灣澎湖灣外婆的澎湖灣/有我許多的童年幻想/陽光沙灘海浪仙人掌/還有一位老船長
——《外婆的澎湖灣》
這是一首大家耳熟能詳?shù)慕?jīng)典老歌,當你輕輕吟唱起那輕快活潑的旋律,心情就會不由得愉快起來。光是歌名就耐人尋味,外婆的澎湖灣,“外婆”是親切慈祥的代名詞,往往代表著童年的美好回憶,那外婆的澎湖灣,就一定是人心底最最美麗、最最快樂的地方。
那么澎湖究竟是一個怎樣的地方呢?澎湖群島,坐落在臺灣島西部的臺灣海峽中,由大小64個島嶼組成,自古即有“仙圣之島”的雅譽。讓我們隨著歌聲,一起去領(lǐng)略澎湖的景致,還有那里的民風民俗。
陽光
澎湖最富有的就是陽光。那里沒有高山阻擋,也少見濃蔭蔽日,一切都靜靜地袒露在無遮無攔的大太陽下。澎湖多風、少水、酷熱,加之海水、海風含鹽量高,綠化植被成活率極低,樹成了島上的奢侈品。所以歌中才會唱道:“沒有椰林醉斜陽?!?/p>
仙人掌
澎湖雖然樹木不多,但花草灌木倒不少,而最具有特色的當數(shù)仙人掌了。澎湖的仙人掌數(shù)量多、分布廣,海崖野地隨處漫生。據(jù)介紹,澎湖本無仙人掌,此地的仙人掌是當年荷蘭侵略者帶進來的。其莖肥厚扁平,夏天開黃花,花托膨大則成果實。仙人掌果,紫紅欲滴,奪人口涎,素有“澎湖紅蘋果”的稱號。當仙人掌果成熟時,路邊野坡,殷紅隨處可見,果實唾手可得。
民風民俗
歌中那拄著杖的外婆和老船長,給澎湖灣又添一分樸素、寧靜之美。是的,澎湖沒有想像中度假勝地的閃亮豪華,三四層高的民居、店鋪沿窄長的街巷靜靜地排列著。小巷里的四眼石井,居然是元朝的作品;古老的村落里,還有石墻紅瓦的老屋,人去屋空,風雨飄搖,卻靜謐深邃。
澎湖歷史上是泉州移民去臺灣的踏腳石,有“臺灣海峽之鍵”的稱號。現(xiàn)在,澎湖的9萬居民仍然以泉州籍的移民居多,他們?nèi)员A糁爬系拿袼琢晳T,其語言、服飾、飲食起居、信仰、習俗等方面,依然能讓人們感受到澎湖古代作為“泉州外府”的歷史風貌。
澎湖廟宇特別多。面積僅126平方千米的澎湖,卻擁有多達181座廟宇,成為全臺之冠。位于馬公港邊的開臺澎湖天后宮,是臺灣最古老的媽祖廟,也是全臺歷史最悠久的古跡,歷經(jīng)數(shù)百年滄桑,古韻猶存,香火不斷。當?shù)匚氖穼<医榻B,由于澎湖人多以討海為生,因此當他們面對瞬息萬變的海洋及無法掌握的大自然時,祈求神庇佑的想法也就特別強烈。這是澎湖廟多的最主要原因。當?shù)孛癖妱t表示,他們敬奉媽祖,還含有化育人心和弘揚民族精神的成分。媽祖文化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之一,他們希望子孫后代秉承不忘。
事實上,澎湖沒有一望而令人傾心的天生麗質(zhì),卻讓你于不知不覺中贊美它寧靜而深邃的美麗。
(二)憂傷的綠島
這綠島像一只船/在月夜里搖啊搖/情郎呀/你也在我的心海里飄啊飄/讓我的歌聲隨那微風/掀開了你的窗簾/讓我的衷情隨那流水/不斷地向你傾訴/椰子樹的長影/掩不住我的情意/明媚的月光/更照亮了我的心/這綠島的夜/已經(jīng)這樣沉靜/情郎喲/你為什么還是默默不語
——《綠島小夜曲》
如果你熟悉臺灣流行音樂,一定對這首《綠島小夜曲》不會陌生,著名歌手蔡琴曾經(jīng)用她滄桑的嗓音將這首憂傷的情歌,演繹得催人淚下,柔腸寸斷。
這首歌之所以這么感人,除了旋律本身的舒緩、悠揚之外,還與“綠島”這個神秘的地方有關(guān)。關(guān)于這首歌的詞曲作者曾經(jīng)撲朔迷離,甚至盛傳這首歌是殺人犯的獄中情書。為什么會有這么離奇的傳聞呢?這與“綠島”的神秘有關(guān)。
曾幾何時,綠島在臺灣幾乎是監(jiān)獄的代名詞。綠島被作為監(jiān)獄始于日據(jù)時期。1910年4月,日本人在綠島設(shè)置收容所,將要犯或?qū)医滩桓牡母`賊送往這個孤懸海外的小島,任其自生自滅。據(jù)說當時被送到島上的犯人,幾乎都有去無回,因此,綠島被視為“魔鬼島”。到國民黨統(tǒng)治時代,這里則被作為關(guān)押特殊分子、幫派分子、政治犯、流氓,尤其是政治要犯的特別監(jiān)獄。著名作家柏楊就曾在綠島坐了10年牢,作家陳映真、“百萬人倒扁運動”發(fā)起人施明德等,都曾在綠島上度過數(shù)年囚禁生活。也正因為綠島的這種特殊背景,才使得《綠島小夜曲》更為凄美感人。
直到2002年底,臺灣當局才把監(jiān)獄全部遷出綠島,讓綠島還其本來面目,綠島很快發(fā)展成為臺灣重要的游覽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