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村子里稱松鼠為崖老鼠,它機(jī)敏而膽小,不像家鼠經(jīng)常肥碩地在墻角在椽眼間游走。草葉一響,松鼠便迅即而逃,速度極快,瞬息即竄上樹頂,然后像雜技小丑一樣又跳到另一棵樹枝上。松鼠也有坐下來用前爪捧著吃松籽、葵粒的時候,而且松鼠吃的都是紅木色的熟透的松籽,那些癟籽一沾它的靈爪便知是空殼,就棄于樹下。我小時候曾看見集市上有一位買鼠藥的老人挑著一個鐵絲編成的籠子,里面有一只松鼠不停地踩在一個鐵圈上跑,鐵圈不停地在轉(zhuǎn),老人有時候給松鼠幾粒麥,松鼠便歇下來,小嘴一陣忙亂,很好玩。
二
當(dāng)麥子黃熟時,藍(lán)莓子也熟了。經(jīng)常和箭稈蒿、沙棘、葭草、馬桑一起長在架板地的斜坡上,所以也叫架莓子,栗色的稈,紫黑的莓果團(tuán)聚在枝頭上,仿佛一堆一堆的黑珍珠。我們在犁地牛歇晌時就分開草叢到處找著吃。吃夠了再用一根草莖串一串像糖葫蘆一樣,帶給地里歇息的人。藍(lán)莓子的稈莖是空心的,山里的水往往在草叢中流淌,我們就用藍(lán)莓子的稈莖兩端各切一個口,制成一個吸管,一頭插入溪水中,一頭放在嘴里吮吸。山水真是清涼而冰爽,喝完舌頭都發(fā)木,大熱天,帶一壺回家,冰氣亦不散去。
三
不知道什么時候,村頭來了幾個放蜂人,把帳篷沿村頭溝渠的平展處撐起來,把蜂箱不規(guī)則地擺放在離槐樹林最近的草地上。遠(yuǎn)處的油菜花正旺,一洼一洼地黃。不久,蜜蜂散亂地盤繞于林間、田疇、草坪、房前屋后。有細(xì)細(xì)的槐香夾雜一絲絲的鮮甜在路徑上飄。這時候,從挖過的樹坑里,最容易碰見油亮的羊肚菇,不是一支,是一叢,你剛剛采摘了用衣襟要帶走,一轉(zhuǎn)眼又發(fā)現(xiàn)了一叢。突然有兩只蜜蜂伏在你肩上,嗡嗡而吟,聲亮如小號,你擔(dān)驚怕螫,心里嘀咕道:親愛的,我又不是槐花,我只是一個放牛的閑人,哪有花粉給你們吃喲……
四
蓑草最多的地方是有渠水的地方,一叢一叢的,順渠水而生,遠(yuǎn)處看像是幾只大獾豬。蓑草可以編結(jié)成蓑衣、蓑笠。蓑衣是雨衣的祖先,下雨時披于肩上放牲口最好,利水而保暖。“青箬笠,綠蓑衣,斜風(fēng)細(xì)雨不須歸”。雨中的青草格外鮮嫩,灌木叢中的蠶豆花閃著芍藥般的花色,牛吃起來非常過癮,舌頭不斷地往里卷,邊嚼邊甩著耳朵上的雨水。這時,整個村莊也是濕漉漉的,被細(xì)雨的絨毛線裹纏在里邊。
五
立夏一到,“現(xiàn)黃哥兒”就來了,“現(xiàn)黃旋割,白雨白河……”在對面的崖頭上,在屋后的樹林里不住地叫。真是一只操心的鳥,它長得很漂亮,偶然在村頭飛過,綠枝間便劃過一抹黃影,村子里的小孩子喚作“黃褂樂兒”。它一叫,北山的麥便開始抽穗揚花,風(fēng)一刮,一地的麥斜著身子在搖晃,花粉的白跳蚤在麥叢中跳來跳去,遠(yuǎn)處看一波一浪的。這時的風(fēng)不輕不重不損傷什么,是那種剛好把風(fēng)鈴晃搖得脆響的風(fēng),是能把甲殼蟲的飛行約略改變方向的風(fēng)。
六
河壩里的水干了,井里的水也涸了,井里黝黑如布袋。再也映不出對它說話人的影子。于是地里的活再緊也要有人騰挪出一點時間在后溝里去馱水。有泉的地方一般是幽僻之地,車子是到不了那兒的。馱水的人一到泉邊先讓驢兒在泉出水的下游暢飲一氣。驢兒便咕嚕咕嚕地喝,牽韁繩的人說:“少喝點,別傷水了。”驢兒自會抬頭或者去一邊吃草。馱水的人開始灌水,等灌滿兩大塑料桶,馱水的依然瓷實地靠在泉邊歇息,他不走,就是想靠在泉邊多坐一會兒,直到暮色中的月牙兒在水灘里盈盈晃動起來……
七
報紙上經(jīng)常講栽樹,但依然是一堆枯燥的數(shù)字。西溝梁上的大荒坡每年都有野桑、油松、石棗、面梨等樹種的新苗從地上長出來,灌木叢中有不少枯老的“立死干”又做了新的藤蔓的支架。偶然見竹子,是那種能劈成篾條編席子的金竹,往往連成一片。有瓜瓜雞和雉雞在里面撲騰、嬉戲。被朽樹葉腐殖過的土是沃土,跌了籽即可開芽生節(jié)了。我問過常來這里種地的父親,沒見人栽樹,為啥樹成堆成堆的?父親說:“鳥吞食果籽,果肉吃了果核不消化就屙在地里,第二年經(jīng)雨水育化,就長出苗子來?!蔽摇班蕖绷艘宦暎?,它們是一些什么鳥呢……
水土祭
在村莊,土無處不在,誰的誕生都要在溫?zé)岬目簧?,而炕又是土基砌壘成的;誰的過世都要在棺木里墊幾锨細(xì)綿土才能睡得安穩(wěn)。生命的兩端都充滿了溫馨的土。我進(jìn)城盡管在馬路邊上把兩只泥腳跺了又跺,人家還是問何時從鄉(xiāng)下來因為其看見了我鞋幫上的泥。土成了我的身份象征。割草時不慎刀刃劃破了手指,無意間就順手在地上掐一點干土敷上,土成了鎮(zhèn)痛止血的藥。小侄子們在河灘上用土和一堆泥,用肘在中間壓一個窩,再反摔于地上,只聽“叭”的一聲響,土成了童年最好的玩具。誰家的憨娃在村巷里屙了屎,就有人苫一锨土再用锨端至地里,土成了遮丑的行頭。
水土是大地的血肉,是一切五谷的酵母。
我吃過的最有味道的肉是山中地道的土雞肉。土雞就是在土地上吃草籽、沙粒、蟲子,喝溪水長成的。我寫過的最好的紙是西和成縣一帶的土麻紙,它并不白,青灰的顏色,上面還沾有麥衣殼和土屑,但墨的滲化效果奇妙;我曾給南方的書友寄去一刀,友人高興地回贈給我一對上好的巴淋石印章。故鄉(xiāng)的青一色的灰瓦也好,紫禁城典雅的琉璃瓦也好,都是黃土燒制;村頭的土地神也好,麥積山的大佛也好都是土捏塑而成。俄羅斯有一位偉大的畫家,他畫的風(fēng)景畫臨摹的人無法達(dá)到那種鮮活的質(zhì)感,其實他就是挖了車轍邊的沉泥漿畫的。
可是,我總感到土越來越少,感恩土地的人越來越少。大地上再也看不見躬身拾穗的人,再也沒有把土地的閑置當(dāng)成一種罪過的人,“它所找尋的正在喪失,它所祈求的正在逃遁”,我的心有時候就像裸露在地上的攀爬的樹根,緊緊地抓著仿佛要散作塵埃的土……
這個世界上到處是密不透風(fēng)的水泥,到處是俗艷不堪的墻磚,到處是彰顯政績的噴繪和性感十足的商業(yè)廣告。到處是襤褸的塑料,河流因塑料而臟污,魚群因塑料而窒息,天空因為塑料的氣味而從湛藍(lán)變得灰濁不堪。水在這個星球上正在不可抑制地減少,土在不可逆轉(zhuǎn)地消失。
誰使土地患上土地的疑似癌癥?
最有感恩品質(zhì)的是我們的麥,我們的土豆。你看麥子,它從黃土里長成亦不改黃土的顏色,不改黃土養(yǎng)活人的天性,它甚至還保留著一道黃土地上隨處可見的溝渠的形狀。即使撒籽的人不慎將籽撒在一邊的荒地里,第二年還是要長出同樣稈壯籽實的麥穗。土豆就更不用說,栽籽時僅有指頭蛋大小的一瓣,到了秋后每一瓣籽都要變成三五成群的一窩,每一顆都碩大、結(jié)實、面飽,曰“牛頭”曰“金蛋”,可見種它的人心中之喜。水洗一新之后,每一顆都是燉肉的好菜。
可是現(xiàn)在的孩子們只知道超市里寫滿英文字母的薯片,而不知土豆為何物矣!
我在鄉(xiāng)下時,每到開鐮收麥季節(jié),父親都要鄭重地囑我拿上一副香火,我疑惑地問有什么用,父親寡言。只是到了地里,他就給地邊的土地神去燒香。我才明白,父親是在感謝土地神。山地遠(yuǎn),一年照顧不了幾回莊稼,現(xiàn)在要收獲了,他燒點香以答謝土地神的護(hù)佑看管。
村子里,誰家要動土修建,誰家要開渠引水,甚至在門前要移栽一棵果樹,都要請有資格祭土的人來祭土。土神分為東、西、南、北、中五方土神。祭師虔誠撰寫祭文,并浴手焚香抄寫,祭牲跪拜禱告土地神,主人如有冒犯東挖西撞,求土神寬恕,不可降災(zāi)不可禍害等等。
其實,這是由感恩的情結(jié)演化而來。
在村莊,水與土是兩姊妹,每有山洪暴發(fā),土就被水裹挾著,無辜的它們有時也因失控而給人畜造成威脅。開礦的人僅憑手中的一張來路復(fù)雜的批文就能將一塊還剛剛抽穗的麥花一陣土崩瓦解。本來不多的水在供給他們的人、車輛飲用之后,水在一根細(xì)管子里被逼上高山分解了他們的礦體之后,在讓糟踐水的人穿金戴銀之后,被遺棄在大地上?!帮h拂著的烏煙,臟抹布似的擰著惡臭的污水,到處是水的霉腐的尸體”。
我曾去過一處金礦點,那里周圍也有玉米,有的玉米尚未出穗抽纓便無緣無故而凋萎;傍晚也有稀少的螢火蟲在游走,猶如鬼燈在閃,也有遲睡的草蟬在“吱吱”而鳴,仿佛曠野間隱約叫魂的聲音。
是的,恐龍已消失,地球正變暖,河流在干涸,我們每一個人都是享受大地恩惠的人。前幾天,我從電視上看到巴黎、悉尼、大阪都在熄燈而反省過于奢侈的夜晚。我是中國西部一位鄉(xiāng)村詩人,我也盡量少開燈是因為錢少而盡可能節(jié)省。我還沒有小汽車,沒有多余的尾氣可放。但我反醒我的房子,我的房子用大小千余根木料造成,千余根木頭是一大片茂密蔥郁的森林,是多少飛禽走獸的天堂。
請寬恕我,松樹們、青楓們、白樺們、野酸梨?zhèn)?。寬恕我,那些因樹倒而散失的獾、刺猥、狐貍、烏鴉、野雞、松鼠以及更幼小的蟲豸們;今生今世我享用了你們,侵害了你們,等來世讓我的每一根骨頭都長成一棵樹,我用濃密的樹陰,我用猩紅的醬果,以不遺余力的光合作用來補(bǔ)嘗我對你們今世的懺悔。
責(zé)任編輯 子 矜